这种情绪推动了一波新的潮流——用户纷纷转向中国的社交平台小红书(RedNote)。这款被誉为“中国版Instagram”的应用,表面上看,它将时尚、美食、餐厅评论、宠物照片等生活方式内容集于一体,乍一看就像是一个融合多种元素的社交平台。
随着TikTok的命运岌岌可危,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将目光投向了小红书,作为对政府禁令的“反抗符号”。他们通过这种转移,试图表达一种对现行政策的抗议,而这股潮流,也越来越让美国政府感到紧张——如果小红书在美国的受欢迎程度不断上升,它可能会成为下一个被禁止的目标。
中美网友在小红书的交流,也迅速在全世界破圈。这两天小红书在十几个国家登上了App下载榜首,它突然间眼看着要成为全球访问者最多元,参与者在国籍和种族上最包罗万象的生活经验交流平台。
图:小红书截图
然而,就在昨晚,美国人的热情给小红书整崩溃了……
据市场研究机构Sensor Tower估计,与之前7天相比,过去一周小红书在美国移动端的下载量几乎增长了2倍。另有媒体报道称,过去两天,小红书已吸引超过70万名新用户。
这种用户迁移的背后,不仅仅是反叛和挫败感的情绪,还包含着深层的务实主义。许多用户认为,他们选择小红书,不仅仅是为了找个替代品,而是希望通过这一举动直接回应美国政府的审查制度。这不再仅仅是简单的应用迁移,而是一场文化的抗议,一种象征性的拒绝。在这些转移的背后,越来越多的批评声音也开始浮现——一些帖子开始批评美国、推崇中国,尤其是对现代化基础设施和城市发展的高度赞扬,与美国相对的停滞不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小红书成为了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案例。美国政府禁TikTok,或许在短期内能够收到一些“效果”,但这种“堵水”式的做法,反而引发了更多美国人转向小红书的潮流。强行压抑需求,不仅不会让人放弃需求,反而会激发他们寻找到其他方式表达自己,甚至可能让这种反叛情绪变得更加激烈。
转向小红书,反映出美国社会更广泛的文化转变。中美网友直接面对面,寻找创造性的方式来超越语言障碍、解决文化差异并实现共存,这几天,中美网友对话的热点是“大对账”,问对方普通人赚多少钱、物价如何,生活质量是什么水平。整体上,美国网友与中国好的一面的惊讶程度远远多于中国网友“美国人日子更优越”的意外程度。
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对自身的制度和现状感到失望,他们渴望寻找新的选择,新的视野。这一切似乎在证明,压制需求只会催生出更强烈的反弹——有时,强行封堵只会让人们找到更加难以控制的出口。
TikTok难民涌向小红书以及这两天出现的“大对账”,对美国政府造成了潜在压力,虽然TikTok在美国的命运现在还尚无定论,但毋庸置疑的是,小红书已经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国际化之路,用短短一周时间,扎扎实实地给全球互联网打上新烙印。
世界民众需要更加通透的交流,而小红书让所有访问者同处一个平台,而不是中间区隔,这是更大的想象力,它意味着新的网上体验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