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第五届中国钢铁工业智能制造发展大会在福建三明成功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指导,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主办,全国钢标委冶金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组、全国钢标委力学分委会智能检测工作组、中关村材料试验技术联盟、中关村工信二维码技术研究院、三明市科学技术协会支持,福建省三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承办。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海舟受邀出席大会并作《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质量基础支撑形成新质生产力》主题报告。
王院士表示,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将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形成新质生产力,助力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提升质量基础支撑(标准化)能力是解决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基础保障之一。随后,他阐述了构建标准化的三大理论——熵减理论、多维矩阵式结构理论、多元交织链网构型理论的要点以及对科技创新的基础支撑作用。他指出,熵减理论支持创新成果的标准化,促进全域质量基础支撑(标准化)体系的构建;多维矩阵式结构理论支持优化组合的质变,促进跨行业全域质量基础支撑(标准化)体系的构建;多元交织链网构型理论支持全要素生产率质量提升,支撑产业链全域创新高质量发展。
王院士认为,新质生产力全产业链质量基础支撑应以“科技创新链嵌入驱动,标准化链为载体基础,数据链为有效依托,质量链推进产业创新升级”为发展战略,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四链融合),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创新高质量发展。同时,他还介绍了新质生产力全产业链质量基础支撑体系路线图:构建全产业链、全流程、全生命周期、全域的质量基础支撑体系;遵循研究设计合理性、生产工艺稳定性、产品质量符合性、服役性能适用性的质量基础支撑技术路线;通过全域专业化合格评定为导引切入,以系列事实标准为基础载体,以系列有效数据为依托,以系列(标准-数据-质量)点阵映射式创新验证评定范式,实现全链条、无盲点、全要素质量保障。
王院士介绍了为适配质量基础支撑发展战略和路线图而建立的CSTM一体两翼体系:CSTM标准化体系和CSTM合格评定体系,并讲述了CSTM标准化体系的特点与成效、CSTM产业链全域专业化合格评定体系与实践情况。最后,王院士强调,提升质量基础能力,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构建全产业链全域创新质量保障系统,形成新质生产力,将助力现代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
会议现场
推荐阅读
《世界金属导报》
邮发代号:1-241
国内统一刊号:CN11-4676/F
全年定价:288元/年
全国各地邮局订阅
订阅电话:010-65221976
投稿信箱:
daobao@worldmetals.cn
发现“分享”和“赞”了吗,戳我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