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纪检监察》杂志廉洁文化特刊刊发了无锡市纪委监委题为《延风锡韵“山海情”》的文章,全文如下:
延安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的继承、丰富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精神动力。近年来,江苏省无锡市依托与陕西省延安市对口协作结下的深厚渊源,在无锡市惠山区合力共建延安精神无锡学习天地,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全面从严治党力量,在延风锡韵中续写情深意浓的“山海之情”。
延安精神展示馆(孙小程 摄)
悠悠太湖水,巍巍宝塔山。延安精神无锡学习天地内,灰房瓦、坡屋檐、窑洞脸等高度还原了气韵生动的延安建筑风貌。从延安精神展示馆、延锡协作成果馆、延安故事馆,到“一包三改”纪念馆和“四千四万”精神馆,陕北红色热土上的峥嵘岁月与“苏南模式”的经济奇迹如画卷铺展,将其中故事娓娓道来。
大型红色主题演出《延安颂》(楚克旭 摄)
“到延安去!”是一代青年的心灵呼唤和强烈愿望。八十多年前,日军侵占无锡前夕,为保存革命力量,中共地下党决定组织爱国青年撤离无锡,为寻找救国图存的道路,青年们舍弃家业、远行千里,从无锡一路向西奔赴延安,形成一股“锡流”。在太湖之水滋润黄土之时,延安精神也滋养着江南。时空流转,1997年,延安和无锡两座城市,因苏陕协作再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产业项目、劳务对接、人才交流等方面开展深入协作,风雨同行至今。梯田间苹果树上硕果累累,川道里新型经济加速崛起,家门口建起了大批新校舍……经过不懈奋斗,延安精神以发展成果的方式在延河两岸铺展。
展厅内播放的数字光影沉浸式剧目《宝塔山下的誓言》,讲述了无锡抗日青年流亡服务团成员龚鹏佐的革命故事。龚鹏佐是无锡南长人,1937年10月参加革命,随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倾囊相授5万大洋作为交纳的第一笔党费。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他告别父母奔赴延安。在接受红色洗礼后,他回到家乡组织抗日斗争,由于他善勇善谋,被日寇悬赏人头。1940年5月19日,龚鹏佐在武进县与日寇作战中英勇牺牲。
纪检监察干部参观“延安时期党的纪律建设主题展”(席方盛 摄)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延安精神的特质,通过“一把镢头一支枪”,南泥湾从“烂泥湾”变为陕北“好江南”。与之相应的是,无锡作为民族工商业和乡镇企业的发源地,孕育了“踏尽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历尽千难万险”的“四千四万”精神,首创“一包三改”经验,推动了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形成享誉全国的“苏南模式”。这种“敢为人先、只争朝夕,锐意进取、求真务实”的力量,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一以贯之、一脉相承。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27年来,无锡市对口帮扶延安市工作组的很多党员干部走遍延安13个县区,走进杨家岭、胜利山、瓦窑堡等红色故地,走进王家湾、桑柏村、羌村等偏远乡村,纷纷表示:“自己对延安精神的体悟更深了,延安改革发展释放出的新活力激励着我们鼓足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在伟大的延安精神指引下,锡延两市守望相助,奋力书写着新时代“山海情”。
(作者:李月兰)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