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为美国制造原子弹做出巨大贡献,去世后,墓碑上刻着:一个永远的中国人

幽默   2024-11-09 08:02   河南  


“一个永远的中国人!”1942年,因为她的加入,美国原子弹的建造加快

了脚步,但她却被美国限制回国,直到1973年,她带着美国国籍返回中国,美国仍然非常不满她被称为美国“原子弹之母”,可她的墓碑上却刻着:一个永远的中国人。

1912年,吴健雄出生于江苏省上海县(今上海闵行区),她在家中排行老二,自幼聪明伶俐,喜欢穿着青布旗袍,妥妥一个江南美女。
 
她的父亲吴仲裔曾毕业于清末洋务运动中盛宣怀创办的“南洋公学”,深受蔡元培的新思想影响,后来他在家乡创办了一所明德小学,年幼的吴健雄就在此受到启蒙教育。
 
长大后的吴健雄曾考取苏州第二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后又当过几年小学教员,但她的志向却远不在此,1930年,她考上中央大学的数学系并转入物理系,正式开始学习物理学。
 
很可惜,在当时那个年代,我国的现代物理知识方面有着极大的空白,很多大学有关物理化学等方面的人才培养都很吃力,即便中央大学也是如此,可吴健雄对物理追求极高,1936年的时候,她选择去美国留学。 “学成之后,我一定要回来建设祖国。”
 刚到美国的吴健雄就被眼前繁华的景象迷花了眼,但最让她感兴趣的还是大学实验室里琳琅满目的先进设备和各种物理研究项目,这对一个极度渴求物理知识来说,简直是一场盛大狂欢。
 
于是,吴健雄一头扎进实验室,拼命做物理研究,疯狂的研读各种物理书籍和数据。

1938年,吴健雄开始研究原子核研究,短短一年时间内,她就独自完成原子核裂变的实验,没多久,她就获得物理学大拿劳伦斯、奥本海默的认可。
 
只是,由于碍于她的身份和性别,原本应该是她获得的殊荣,很多都被别人取代,而她只能继续当一个研究员,唯一幸运的是,她遇到自己的丈夫---袁家骝,他也是一位物理学。

 1942年, 美国为了研究原子弹,开始启动“曼哈顿计划”,很多物理学大咖都云集在美国,只是这个计划进展的并不顺利。当时的吴健雄虽然在物理领域有一定的突出贡献,可她却因身份原因一直被歧视,就在此时,美国官方为突破“曼哈顿计划”的瓶颈,勉强放低姿态邀请她参与计划,最终在吴健雄的加入下,原子建造进程顺利推进。
 
奥本海默曾感叹:“吴健雄既聪慧又别具东方女性的柔美,她是名副其实的原子弹之母。”
 
然而,尽管如此,吴健雄依旧没有得到相应的尊重和认可,就连她参与的“宇称不守恒定律”,即使她为此付出很多努力和辛苦,却只有杨振宁和李政道获得诺贝尔奖,而她的身份和性别始终是最大的障碍。
 
“我不是为了声望和荣誉才去做物理研究的。”

吴健雄是一名很出色的爱国物理学家,虽然她常年生活在美国,但她却一直记挂祖国的物理发展,她曾经多次申请回国,但美国忌惮她的才华,始终不肯放行,她被迫加入美国国籍,这才让她拥有一点自由。
 
1946年,一位美国老教授希望吴健雄能将自己的藏书送到中国,于是,她开始联系人脉,经历重重磨难,终于将这批藏书送达北京大学。
 1973年的时候,吴健雄终于踏上回国的飞机,也许她回来的太晚,错过太多中国的科技发展,但她的热情依旧不减,积极地展开演讲和学术讨论,然而她做的这一切,却被美国人恨得咬牙切齿:“别忘了,你是美国国籍。”

“我从没忘记自己是中国人,我的心一直向往我的祖国。”这是吴健雄内心最诚恳的答案。

 1986年的时候,中国物理学会设立“吴健雄物理奖”,专门奖励有优秀学术成就的青年物理学工作者。

 
1993年,在吴健雄和丈夫袁家骝的帮助下,我国的第三加速器---“科学灯”诞生了,这是中国在这一领域在亚洲成为首屈一指的国家,也成为美国强劲的对手。

1997年2月16日,吴健雄在纽约病逝,享年85岁,她的墓碑上刻着“一个永远的中国人”。
 
毛主席曾说过“女人能顶半边天”,吴健雄用一生证明了这句话,虽然她曾被歧视和打压,但她也用努力和拼搏证明了自己的实力,这位看似柔弱的女人将中国的科研推进了一大步,在她华丽的旗袍之下,依旧跳动着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
每日益语
每日精彩内容,欢迎阅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