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八桂大地,风雷激荡。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等无产阶级革命家,发动了威震南疆的百色起义,创建了举世瞩目的右江革命根据地。
为纪念百色起义95周年,缅怀伟人功绩,传承红色基因,百色市融媒体中心与百色起义纪念馆联合推出广播特别节目《百色起义的英雄故事》,让我们一起聆听历史,感悟伟业,致敬英雄!
一起聆听:邓小平、韦拔群办“共耕社”
为贯彻落实中共六大精神,巩固和发展右江革命根据地和红七军,以邓小平同志为首的红七军前委决定像中央苏区那样,实行土地革命。因此,邓小平从上海一回到右江,即选择了东兰武篆做试点,与韦拔群同志一道进行试办“共耕社”的筹备工作,以图取得经验,推动整个根据地的土地革命和各项工作的发展。
△魁星楼
邓小平同志来到武篆后,即与韦拔群同志一道住进了魁星楼。这是一座六角形的塔式楼房,共分四层,四丈多高,是人们祭祀文魁星的地方。他们经常在楼上召开各种会议,农会、赤卫军、妇女会等各方面的骨干经常出入魁星楼,听邓政委讲解中央苏区实行土地革命的方针政策,宣传实行共耕对巩固根据地的重大意义。干部们回去后立即宣传邓政委的讲话。韦拔群同志还亲自到圩场登台向群众演讲,要求大家组织起来,实行共耕。当地群众还利用山歌等宣传形式开展宣传,使土地革命的口号和试办共耕社的主张做到家喻户晓。
为了培养骨干,邓政委还亲自主办了一期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的党员训练班。他亲自编写教材,登台讲课。他讲课深入浅出,善于诱导,关键的地方反复讲解。他是四川口音,党训班里的党员多是壮族,好些话听不懂,韦拔群同志就主动担任翻译。因韦拔群同志曾在黔军、川军中任过职,哪里的话都会讲,就用壮族人民熟悉的比喻,通俗地给大家讲解。邓政委还常找党训班学员谈心,了解他们对土地革命和办“共耕社”的意见。如一些党员对没收地主土地和富农多余的土地都一致拥护,但对分散的农民能不能搞好共耕因缺乏实践经验还不敢相信。针对这一思想,邓政委讲了俄国十月革命成功后是怎样把农民组织起来,共同耕种度过粮荒的,还讲了井冈山中央苏区土地革命的成功先例,很快打消了党员们的顾虑,大家一致赞成共耕。
邓政委在宣传意义、培训骨干的同时,以武篆区中和乡东里屯为试点,对土地问题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了解到全屯的土地大部分掌握在韦、黄两户地主及一些富农手里。韦拔群家的土地,早在一九二五年就把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了。邓政委对韦拔群同志十分称赞地说:“做得对!给党员干部们做出了榜样。”在韦拔群的带动下,农会没收了地主的土地和富农出租的土地,第一次实现了“土地回老家”,“耕者有其田”的愿望。
东里屯的农民在掌握了土地和政权的基础上,开始筹备建立“共耕社”。一九三〇年三月二十九日,右江革命根据地的第一个“共耕社”在东兰县武篆区中和乡东里屯诞生了。全村三百多人全部入了社,并隆重召开“共耕社”成立大会,通过共耕社章程,选举乡苏维埃政府土地委员韦炳高为共耕社社长,陈宝根、陈居宝为副社长。邓小平、韦拔群、雷经天等领导同志,代表红七军前委和右江苏维埃政府到会祝贺,并在会上讲话。韦拔群同志先讲共耕的意义,邓小平同志讲共耕的做法。他说,“共耕社”成立后,农业要集体搞,打下的粮食按劳力分配,但副业可以自己搞,解决些油盐钱,各家自己养猪牛,“共耕社”也要多养猪牛,成员的猪牛不要马上上交,粮食也要有所机动,等红军一到就有饭吃,以免向群众征粮。他最后勉励大家努力生产,多打粮食,支援红军,巩固和建设好右江革命根据地。
为了指导“共耕社”健康发展,邓小平同志经常深入东里屯走访群众,了解他们共耕后的一些想法,如产品的分配,老弱病残和烈军属的困难怎么解决等问题,带回这些问题与韦拔群等右江工农民主政府的负责人一道,认真讨论研究。根据毛泽东同志一九二八年十二月制订的《井冈山土地法》和一九二九年四月制订的《兴国土地法》,结合右江实际,于一九三〇年五月一日,以右江工农民主政府的名义,正式颁布了《土地法暂行条例》,对土地革命的路线政策,阶级成分的划分和土地分配等原则问题作了规定。五月十五日又颁布了《共耕条例》,把上述问题进一步具体化、法规化。这两个条例不仅成为东里“共耕社”的工作指针,而且也是后来全面开展整个右江地区土地革命的纲领性文件。
百色起义纪念馆中陈列的《土地法暂行条例》
百色起义纪念馆中陈列的《共耕条例》
南国五月,草木争春,世代贫苦的东里农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第一次在自己开垦的土地上为自己耕种。共耕社把全村的土地划片耕种,劳动力、耕牛、农具统一调配使用。全社按自然屯分为7个生产组,组长由该屯群众选举产生,负责领导该屯的生产工作。他们出工、收工、歇气、吃饭以牛角为号,出勤缺勤由组长登记。男女老少有的下田,有的看牛,有的上学,喜笑颜开,积极共耕。赤卫军战士一手拿枪,一手拿锄,平日和大家一起下田耕种,土匪来侵扰就上山剿匪。共耕社的领导由大家推选,一个也不脱产,他们不但为社里的生产生活操心,还分配了耕种面积,积极参加共耕劳动。邓小平和韦拔群等领导同志也经常到社里检查生产,参加劳动,及时帮助解决办社过程和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当年6月遇到大旱,整整有一个月没有下雨。韦拔群与共耕社的干部商量决定,军民一起挑水抗旱。同时,还修了一条几里长的水渠。旱情缓解了,庄稼保住了。
韦拔群还和村里的农友们开展插秧竞赛哩。愉快的劳动歌声荡漾在银海洲下,东里河畔,一块块明净的水田映照着蓝天白云,一行行绿秧装点着根据地的锦绣山河。当年有一首革命山歌,《东里田地办共耕》,唱出了东里屯群众的心声,歌词是:东里田地办共耕,个个有分才平等。同种同收同温饱,共耕利益我百姓。过去穷人无田地,革命胜利才有分。东里田地办共耕,个个有分才平等。要田要地去充公,再按人丁分均匀。同种同收同温饱,共耕利益我百姓。
在邓小平同志的指导下,东里屯共耕社办得热火朝天,当年就获得了大丰收,粮食亩产大大超过了平常的年景。秋天,社员们高高兴兴地进行按劳分配;一岁以下为半份,一岁以上为全份。人均口粮达四百多斤,口粮按人定等,落实到户,劳力好的定为一等,稍次的定为二等,再次的定为三等。一等劳力可得主粮稻谷六七百斤,玉米等杂粮除外。社里专门为烈军属和困难户留出了照顾粮,为红军留出了机动粮,红军部队一到即可拨用。翻身的农民用舞狮子、唱山歌来庆祝这共耕后的第一个丰收年。
往期回顾
01
02
03
来源:百色市融媒体中心广播中心 播音制作 陈明 百色起义纪念馆 图/文
编辑:梁 晓
百色市融媒体中心出品
版权声明:任何自媒体以营利为目的,使用百色市融媒体中心拥有版权的作品及新闻信息,须事先取得百色市融媒体中心的书面授权,否则将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分享点赞在看,一气呵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