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学习 | 深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人民性内涵

文摘   2025-01-02 22:15   江西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始终坚持文化建设着眼于人、落脚于人。着眼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能力,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人民性是贯穿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一根红线,鲜明体现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基点、价值追求及实践旨向。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必须深入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人民性内涵,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发展主脉,集聚人民群众磅礴力量,在深入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进程中,不断彰显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人民性,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人民性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基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尊重人民群众在文化创造中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汇聚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磅礴伟力,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习近平文化思想始终坚持人民立场,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充分了解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从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中汲取文化养分,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将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作为文化发展创新的源头活水,把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群众的精神力量作为文化发展目标,以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文化发展成效的评价标准,鲜明体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把站稳人民立场、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障人民文化权益作为文化建设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人民性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价值追求

人民是文化的创造者,是文化成果的享有者。习近平文化思想始终坚定人民性的价值追求,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富裕作为文化发展的价值目标,强调人民的精神文化需要是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的不竭动力,是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所在。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仅体现在物质生活富足方面,还体现在精神文化生活富有方面,人民群众期望享有更充实、更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产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富裕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应有之义,是推进共同富裕的基本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水平,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文化惠民工程扎实推进,群众身边的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和设施持续更新升级,一批彰显时代精神和人民风貌的文艺创作精品接连涌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人民性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实践旨向

在习近平文化思想视野下,人民性不仅是价值取向,更是一种行动纲领。习近平文化思想充分肯定人民作为文化发展创造者、文化成果享有者和文化价值评判者的历史地位,深刻回答了文化建设为了谁、依靠谁,成果由谁共享、成效由谁评价等根本性问题,必须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一以贯之。

首先,明确人民是文化创新发展的推动者。悠久丰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昂向上的革命文化、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都诞生于人民生产生活实践活动中。在深入推进文化强国建设进程中,我们党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为人民群众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开渠道、搭平台,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的文化创新创造潜力。

其次,强调人民是文化成果的受益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中国共产党坚持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就是为了使人民群众更便捷、更公平地享受文化发展成果,使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

第三,指明人民是文化价值的评判者。人民是一切文化成果的鉴赏者和评判者。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文化发展成效由人民评价,把人民群众高兴不高兴、支持不支持、拥护不拥护作为衡量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成效的标准和尺度,为新时代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必须全面贯彻落实。

来源:学习强国平台

南昌工学院信息与人工智能学院
南昌工学院信息与人工智能学院公众平台,第一时间了解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