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起暂停买入”,央行刚刚回应!

时事   2025-01-14 18:30   辽宁  

1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25年1月起暂停开展公开市场国债买入操作。一纸公告引发关注。



在今天(1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新闻发言人、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对此进行回应。


邹澜表示,近期长期国债收益率下行较快,引起了各方的关注。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国债收益率曲线已经基本具备了金融市场定价基准的作用。股债收益率的水平不仅关系到国家财政筹资的成本,更是关系到了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总体来说,长期国债收益率既反映市场对未来长期经济增长的预期,同时也会受到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

2024年以来,中国经济在波动中回升向好,尤其是9月以来,市场预期和社会信心明显好转,预计可以实现全年5%左右的增长目标。邹澜表示,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经济预期的好转最终一定会反映到国债收益率水平。

邹澜表示,中国债代表国家信用,如果持有到期一定能收到本金和约定的账面利息,没有信用风险,通常国债也被认为是一种安全资产。但由于长期国债票面利率是固定的,市场预期利率的变动会造成二级市场交易价格的波动,有时波动还会比较大,因此投资国债并非没有风险

邹澜举例说明,如果2023年年底买入了30年期的国债,现在把它卖出去,票面利息收入只能不到3%,但是加上价差,投资回报率会接近20%,高额的回报吸引各类资金持续涌入国债市场,改变供求关系之后又继续推高价格,个别的券主交易量超过了过去的10倍。

反过来,2022年底,长期国债收益率曾经在几天内上行了大概20个基点,而这又加速了价格的下跌,投资人遭受了比较大的损失。邹澜表示,在考虑到有一些机构是有资金杠杆的放大效应以及集中赎回所形成的螺旋效应,短期内就会产生更大的损失。

“人民银行尊重市场,尊重每一个自担风险、自主决策的市场参与者的选择,也高度重视股债收益率变化所反映的市场信息。”邹澜表示,考虑到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的时间还比较短,上世纪90年代以后没有经历过大的波折,不是所有的投资者、管理者尤其是社会公众都熟悉政府债券高投资回报背后隐藏的市场价格风险。

邹澜表示,为此,人民银行加强了宏观审慎管理,多次提示风险,强化市场监管,并且在一级市场发行较少的时间段,暂停在二级市场买入操作,转而使用其他工具来投放流动性。这样能够避免影响投资者的配置需要,加剧供需矛盾和市场波动,目的就是希望市场能够行稳致远。



近期热门视频

更多精彩视频,尽在沈阳晚报视频号,

欢迎关注

来源:南方都市报(nddaily)、N视频综合报道

编辑:李丹 责编:高薇 主编:王潇 监制:闫继伟 

指尖新闻沈阳晚报
沈阳晚报,我们最懂这座城市。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21120220007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