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闹市中寻一处静谧,于岁月长廊里打开非遗之窗。陕北民俗博物馆坐落于榆阳区夫子庙街区,以老榆林七十二行小手工业品、生活用具到新中国成立后社会发展代表性物品展示为主,通过一个个流传久远的民俗活动,一件件充满回忆的特色藏品,彰显着陕北大地独特的地域文化和古老民风。游客来到这里,仿佛推开时光之门,在方寸间一睹陕北民俗风情,感受非遗风采。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陕北民间刺绣展区。大家知道这是干啥的吗?它不是帽子,而是肚兜。”走进陕北民俗博物馆,精致的手工刺绣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欣赏,细致讲解让大家对眼前物品有了新的认识。据介绍,陕北民间刺绣广泛流行于农村,与婚嫁、节庆等乡俗紧密关联。相较于南方刺绣细腻婉约的风格,陕北民间刺绣针法更奔放、色彩更鲜明。在岁月流转中,一块布、一根线经过一双双巧手针织,便成了一幅幅活灵活现的作品。而这项带着黄土高原独特印记的非遗艺术,也给很多游客留下了深刻印象。“从这些刺绣中,我可以感受到陕北人民的豪迈和奔放。上面绣的花纹和大红大紫的颜色,可以感受到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己所在的这片土地的热爱。”河南游客张亚柠说。漫步在博物馆,陕北民俗中关于“生存”和“生命”的文化内涵随处可见。生存之本、乡土之味、黄土之裳、生活之居、生命之魂等八大展区,以丰富的实物展品和逼真的场景还原,全面展示了陕北的传统农耕、衣食住行、民间技艺、祭祀信仰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遗产,人们踏着历史发展的脚印,方可缓缓拼凑出一块文化盛貌图。绥德石雕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石狮子在绥德石雕中极具代表性。来到陕北石狮子展区,1076只精雕细琢的石狮静静沉睡在摇曳的光影中,等待被游客唤醒。它们或威武雄壮,或憨态可掬,是民间祛邪避灾、纳福吉祥的象征,凝聚着石匠的心血与智慧。走近观察不难发现,每一只狮子形状表情各不相同,充满了趣味和灵性。“因为过去我们陕北人没有见过真的狮子,它的样貌都是靠猜测和想象出来的,所以石雕匠人们都是见石取式,而且和石雕匠人当时的心境有关。这些形态各异的石狮子,也充分体现我们陕北人的阳刚之美和对生命的敬畏。”陕北民俗博物馆讲解员王婷说。从烟火气十足的生活场景,到充满美学设计的艺术瞬间,近年来,这座深藏于闹市中的博物馆,不仅全面展示着丰富的民俗文化,还充分发挥其社会教育职能,在各大节日及特殊节点通过趣味十足的活动,不断创新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让更多人走进博物馆,了解榆林民俗,关注非遗传承与发展。据了解,2019年开放至今,陕北民俗博物馆参观总人数已突破30万人次。随着越来越多游客慕名而来,这座博物馆也在迎接着新的挑战与期待。榆阳区夫子庙“六馆一中心”负责人张美佳表示,下一步,该馆将继续组织近年来游客反响度好、体验感佳的活动推出“陕北非遗打卡活动”,积极邀请各类陕北民俗非遗传承人走进陕北民俗博物馆,带给游客更丰富的参观体验。同时,还将进一步加强文创产品设计与非遗文化之间的联动,更全面地展示非遗的魅力,让博物馆与群众走得更近,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活力。◇新春走基层 | 榆林:迎春灯饰耀全城 流光溢彩年味足
◇陕西榆林:多彩民俗唤起童年记忆
◇镇北台为什么是万里长城第一台
◇美丽中国说~榆林小曲:南北融合的艺术
◇榆林在第十届陕西省艺术节荣获多项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