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 UAL x LSE 2 月学术酒吧将在Bar Lotus London举办,我们将从人类学与服饰研究的交汇点出发,深度探讨服饰如何作为文化符号,讲述身份、历史与群体归属的故事。
活动时间:2025年2月9日 17:50
活动地点: Bar Lotus London
时间安排
1
18:00-20:00学术酒吧
2
17:50-18:00 检票进场
3
18:00-20:00 室内学术分享
18:00-18:10 开场表演:小提琴与键盘合奏
18:10-18:20 预热:知识变酒环节 (参与者可以分享一个自己研究领域的学术知识(限时 5 分钟),分享成功即可免费获得一份小食。)
18:20-19:30 嘉宾分享环节
19:20-19:55酒友提问
4
20:00-23:00 酒吧室外
After Party & Social event
跨界微醺对话
学术酒友将被随机分组,每组成员来自不同学校和专业(如牛津、剑桥、IC、LSE、UAL、UCL、RCA、KCL、Goldsmiths,以及苏富比学院等),以确保多元背景的深度交流。每个小组将围绕一个指定主题或当前社会热点议题进行讨论,旨在通过跨学科、跨学院的视角激发思想碰撞,拓宽认知边界。
服饰互动环节
观众被鼓励带来一件属于自己的旧衣物,并在现场分享与这件衣物相关的故事。这些故事可以是与情感记忆、重要时刻或文化身份相关的个人叙述,赋予服饰独特的生命力。在此基础上,观众还可以选择参与现场服饰交换,让这些充满意义的故事延续到新的主人手中,为旧衣物赋予新的价值与意义,开启它们的新篇章。
学术酒吧微醺预告
Sylvia 马程
资深记者
大厂市场人,离职后环游世界
现LSE 社会人类学硕士在读
服饰与仪式:
从巴厘岛到安第斯的服饰文化与仪式变迁
服饰是物质人类学的重要研究方向,我将分享的内容是世界各地服饰与仪式(ritual)的关系和变迁。在印尼巴厘岛,纱笼(sarong)是最为重要的服饰之一,虽然只是一块布,但是贯穿一个人的生老病死,从出生时的婴儿裹身布,到出嫁的婚服和去世后的寿衣。在巴厘岛的国王火祭葬礼,当地人穿着隆重纱笼三件套和巴迪克(batik)衫,在拥挤的街道,等待老国王的灵柩经过。在圣水净化仪式上,他们也会穿着隆重的衣服,走入神庙的水中,接受沐浴和净化。在安第斯山脉,原住民在节日喜欢穿着艳丽的衣服,比如在玻利维亚,重大节日游行的年轻女性(Cholita)会穿着鲜艳华丽的礼帽、披肩、和带有打底裤的蓬蓬裙。而拉巴斯最致命的女子摔跤表演中,Cholita也选择穿着传统服饰,传统的女性力量在这一项现代的运动中体现。自古至今,仪式文化变迁和流动,与服饰的关系却始终紧密。比如在孟买附近印度农村投票站,每一位当地妇女会穿上一身专门的纱丽,精致打扮后排队投票,这是当代政治文明对仪式的重塑。可以说,当人们穿上了最美最贵的衣服,甚至是专门的一身衣服,就说明这场仪式的重要性。
Alice 曹佳懿
古董收藏爱好者
LCF BA Fashion management
苏富比艺术学院硕士毕业
清代服饰与中西文化的碰撞:
从玫红色纳纱氅衣到十三行银鎏金折扇
我将要带到现场分享的是两件清代的艺术瑰宝,它们不仅代表那个时代的精湛工艺,更承载着中西文化交汇的独特故事。第一件是清代晚期的玫红色纳纱氅衣。这件衣服采用了已然失传的“芝麻纱”面料,织有精美团花纹饰,展现了满族女装的优雅与高贵。尽管清代男装在服饰制度下逐渐统一,但女装却保留了满、汉两族鲜明的文化差异,成为当时多民族文化交融的重要体现。第二件是广州十三行出品的银鎏金折扇。这把折扇的扇骨使用银鎏金珐琅工艺,扇面绘制采用矿物颜料,鲜艳的色彩与密集的人物布局令人叹为观止。这类扇面以“牙脸丝绸身”工艺独树一帜——人物的脸部由牙雕制成,服饰以丝绸裁制并粘贴,而非手绘,匠心独运,展现了那个时代的极致技艺。这类扇面背后蕴藏着十八世纪中西文化交融的精彩故事。当时,欧洲画家笔下的中国场景往往带有浪漫化的“西方臆造”想象。然而,这些经过加工的“东方风格”传回中国后,被广州十三行的匠人接纳并加以创新,最终发展出一种色彩斑斓、融汇中西审美的独特艺术风格,成为清代中外文化互动的重要见证。
Vicky Wu 吳汶彥
LSE BSc Social Anthropology
RCA MA Photography
资本主义下的审美霸权:
物质人类学视角下的服装教育与产业变迁
在我于LSE大三期间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中,我采访了几位在伦敦学习男装与女装设计的学生。他们对“服装仅仅是具有交换价值的商品”这一命题提出了深刻的质疑,并启发我从物质人类学的视角重新审视服装教育与产业的本质。在这一研究中,我聚焦于资本主义及全球品牌如何通过审美霸权塑造全球化的服装生产与消费结构。
资本主义固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市场趋势和全球审美标准,然而,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与DIY时尚倡导者所体现的抵抗性实践,揭示了对这一霸权的潜在挑战。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抵抗并非直接对抗资本主义逻辑,而是通过与服装相关的情感、记忆和个体化体验来实现。在这一过程中,服装从单纯的商品形态转化为文化身份与社会意义的象征。(我将在此部分结合具体的民族志案例展开分析。)
此外,我还将通过讲述从事服装行业的几位研究参与者的经历,探讨他们如何在全球化与资本化的背景下,创造性地重新定义服装的生产与消费意义,从而挑战主流审美权力结构。这些故事不仅反映了服装行业的复杂动态,也揭示了审美与权力之间深刻的互动关系。
UAL X LSE学术酒单
门票
38.88英镑:学术酒吧门票及After party 门票
(任选一杯Bar Lotus酒水)
(双人同行,仅 £35 per person!)
29.99英镑:学术酒吧门票(不含 After party)
(任选一杯Bar Lotus酒水)
15.88英镑:After party 门票(不包含酒水)
(名额有限,仅提供30个现场座席。先到先得,售完即止!)
音乐演奏酒友
Viki--诗帆
UCL 音乐教育硕士
4岁学琴 , 2019年成功举办个人毕业独奏钢琴音乐会
Leo
LSE 心理与行为科学本科
小提琴中国音协十级
购买门票可咨询本次活动负责人Angelina
❖
学术酒吧协办
牛津中国论坛
感谢学术酒吧宣发合作伙伴
海报:脑七
校队:Angel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