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什么事都归因于“业力”,只是在曲解这个充满积极性的词汇

科技   星座命理   2024-12-06 08:01   北京  

不想错过若道君的推送?
就把若道设为星标吧!

作者/格伦·佩里
译者/若道翻译团队
编辑/玫瑰 图片/稿定设计
本文节选自心理占星学核心课程补充资料

很多小伙伴在学习过程中都听说过“业力”这个词,并且将人生归结于“业力”的结果从而认为个人在其中毫无能动性,真的是这样吗?你可能还没有透彻地了解“业力”。一起来看看吧。另外,格伦老师教授的ISAR选修课丨意识演变:占星心理学的预测视角》开放招生中,点击链接了解详情哈。



点击右上角“…-听全文”可以收听文章哦~

“业力”并非命中注定




主啊,我们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但不知道自己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人。
——哈姆雷特

在试图理解自由意志的本质时,有必要先讨论业力学说。业力理念起源于至2500年以前的古印度宗教传统,并最终成为印度教、耆那教、佛教和道教的关键理念。

业力作为一种灵性法则,类似于物质世界中的因果关系。它假定个体的意图和行为会影响其未来,比如善意和善行有助于获得善的业力和未来的幸福。相反,恶意和恶行会导致坏的业力和未来的痛苦。

实际上,业力有两个互补的面向:

· 行为模式(行动);
· 与环境相关的事件(反应)。

行动和反应之间的关系通过“创造”的概念联系在一起。个体的行为被认为可以创造其所经历的世界。

业力概念之下的潜在理念是:
今天的命运是昨天的性格。在公元前5世纪,希腊剧作家埃斯库罗斯概括说:“性格即命运”,尽管埃斯库罗斯在说这句话时,可能并不知道业力学说。

令人遗憾的是,
“西方文化”中对“业力”一词的普遍用法已被理解为等同于命运,有时还与人类无法控制的力量有关。然而,在纯粹的意义上,业力只是指行动(梵文karman,业力),并且从词源上来看,衍生自梵文词根 kr,即“做,制作,表现,或造成”。

该法则认为,每个行动都将其残余(梵文samskara,行业)留在人的记忆中,而这些残余共同形成了支配人格的习惯模式(梵文 vasana,习气)。因此,业力的根源被认为是现代心理学家所谓的信念或认知结构:思维、感受和行为的习惯模式。

这让我想起了以下格言:留意你的想法,因为它们会成为话语。选择你的话语,因为它们会成为行为。了解你的行为,因为它们会成为习惯。研究你的习惯,因为它们会成为你的性格。培养你的性格,因为它会成为你的命运。

虽然我们不确定此精辟论述的作者是谁,但是它抓住了该论点的本质。


同样,从占星学角度来看,业力似乎涉及太阳,因为太阳意味着自由意志(行动的选择权)和创造力。
如前所述,太阳意识使我们能够构建一种身份,并取得成功即成为我们希望成为的人,并创造我们想要的生活。

同样,业力是造性的,因为行动创造记忆,记忆融合成指导信念,信念决定进一步的行动。在心理上,这是一个封闭的、自我延续的循环回路。

回想一下凯恩关于构成自我的行为的概念:自由、非决定的行为通过建立新习惯的先例,来塑造和改变性格。然而,业力学说走得更远,因为它假设行动不仅可能带来内部后果,即形成新的习惯和态度,而且也会产生外部后果。

对于业力的外部后果,我们常常通过莲花的隐喻来解释。在许多亚洲传统中,莲花代表业力,因为莲花即使在开花的时候,也会播撒种子。在象征意义上,种子被视为原因,花被视为结果;因此,莲花是自我再生的。

同样在人类领域,习惯性的行为就像种子一样,带着个体存在的本质渗入世界。这些种子成为一个人的命运,在合适的时机成熟。个体的行为编写出命运的代码。产生的种子和产生种子的母体拥有相同的结构。由此形成的环境反映了产生原始种子的人的心理结构。

内在如是,外在亦然;
行动和事件、心灵和环境,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品质。

洛约拉马利蒙特大学印度教和比较神学教授克里斯托弗·查普尔强调,
业力就是创造力。个人的行为创造了经验世界,这反过来又支撑和反映了创造者的身份。他引用了一句印度教箴言,准确地说明了这一观点:“欲望是创造的根源。你的愿望如是,你也将成为如是。

查普尔从《梨俱吠陀》到《奥义书》和《薄伽梵歌》,发现了业力的创造性面向,所有这些著作中都将业力描述为非决定性的。再次看到,这是对西方观点(常常将业力扭曲和误解为等同于命运和决定论的概念)的重要纠正。

查普尔说,在印度哲学中,行动与创造力关联。
通过行动的生命冲动,个体同时在微观和宏观层面上获得通往创造力的路径,……创造性意图得到了培养,从而有能力将行动者的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联系起来,赋予其力量,去决定和改变环境,带来新世界和新的可能性。

注意,再次看到,这种措辞具有显著的占星学特征。首先,它让人们想到观世界和宏观世界的学说——占星学世界观的核心。其次,创造性意图有能力改变环境的理念,和太阳的意涵是一致的。

如果选择决定了我们的生活经历,包括我们吸引回自身的经历,那么太阳的意图就是业力的生成来源。

该学说的核心思想是,业力反馈促进学习过程。印度圣人、上师斯瑞·奥罗宾多(1872-1950)认为,个体处于渐进的进化过程,而业力是实现成长和进步的机制。


在印度教传统中,业力学说与各种旨在克服过去束缚的解脱方法相关。这些解脱方法的核心前提是:业力和痛苦(梵文 Klesa,烦恼)相关。

每个决定
或行动都会在记忆中留下情感残余
我们的所思所为会带来情感上的后果,有好也有坏。这些记忆残留逐渐累积,形成某些重复的思维模式(习气或认知结构)。 这些认知模式是习惯性的、自我确认的因为它们决定了一个人如何看待世界,如何对世界做出反应,以及反过来世界如何反应。

实际上,业力构成了对习惯性行为结果的上瘾。某些认知习惯中,本就包含了引起痛苦的限制和扭曲。每个人都是其信念的囚徒,被束缚在自己制造的世界中。业力的目的是,通过暴露出习惯的缺陷,激励个体朝着扩展意识、开辟新体验的方向前行,最终打破会带来痛苦的自我限制性习惯。

业力的创造性行为涉及3个相互关联的过程:

· 接受过去的影响; 

· 积极回应当前的可能性;

· 这种回应对环境的影响。此过程是循环或递归的,因为接受影响会刺激创造性的反应,反应会影响环境,而环境又会反过来影响个体。过去、现在和未来,都与创造性的行动过程相关。创造是持续的,因为每当个体将外部影响整合成新的经验统一体时,创造就发生了。


业力循环



这个过程的各个阶段如下图所示。


请注意,业力模式具有内部和外部的表现形式,如两个相交的圆圈所示。
左上方的圆圈中,业力最初表现为一种根深蒂固的、习惯性的指导性信念模式(习气)在右上方,业力表现为外部事件。用指导性信念来解释新的体验时,这两股支流交汇融合。在信念与事件的汇合处,产生了随后的选择。

意图分岔为两个独立的经验流。在内部,是对意义归因和后续意图的情感反应(行业)。外部,是人际间的行为举动(业力)。在左边,选择的情感后果可能需要新的学习,这可能会改变核心信念(再次是习气)。同样,行为举动会影响他人的反应,这可能会导致新的事件结果类型。

外部经历与核心信念再次融合成一种新的创造性回应,该循环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重复自身。值得注意的是,选择与意图不仅符合习惯性信念,还需要创造意义。一个人

无法处理一个事件而不同时赋予其意义,这些意义会产生内部和外部的双重结果。


换句话说,从意图向下延伸有两个同时发生的影响:


· 一种行为举动,其中存在互动后果(他人的回应);

· 对个体意图意涵的情感反应,这可能带来学习。

想象下面的场景,它概括了上图的业力循环。

从顶部开始,有个人持有这样
信念,即如果婚外情几乎不可能被配偶发现,那么在道德上它就是被允许的。

在一次商务旅行中,他注意到一个有魅力的女性正向他调情。
这是外部事件做出了一个宿命式的决定——邀请她共进晚餐(选择与意图)。他的决定最终导致了性行为,并随后向妻子撒谎,解释自己为什么没和往常一样打电话(人际行)。

他的行为会产生两方面影响。首先,他因为与其他女性发生性行为并撒谎而背叛了妻子,因此感觉到一定程度的内疚和焦虑。这些是其决定的情感后果而,他压抑了这些感受,这些感受破坏了学习过程,也让他无法修正自己的信念——婚外情在道德上是允许的

其次,与他发生性行为的女性对他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强烈感情,并开始给他打电话、发邮件,侵入他的婚姻(他人的回应)。最终,这导致了第二个外部事件——妻子产生了怀疑,并最终发现了这件事,决定结束婚姻。


因此,新的经验循环开始了,丈夫必须给这一发展赋予意义,然后选择怎么做:为婚姻而战;或接受妻子的决定,结束婚姻。

如果他承认自己的道德沦落并
选择为婚姻而战,那内部和外部会产生新的后果。

首先,
他允许自己更充分地体验到其行为导致的内疚和悔恨(情感后果,这将带来新的学习过程,修正他此前的指导性信念——婚外情是可接受的。

其次,这
带来了新的人际行为和他人的回应,这可能最终导致婚姻的重建,或反映他所经历的内部变化的其他外部事件

当然,开始的一连串事件并不一定会带来成长与改变。丈夫可能继续压抑自己的感情,将自己的行为合理化,并因自己的不忠而责备妻子,将内疚外化,即使伤害是他造成的。

在痛苦达到临界点引发意识转变之前,业力循环可以重复无
数次。这让人想起对精神错乱的流行定义:一遍又一遍地做同样的事情,但期待不同的结果。

这里的要点是,意识的成长不是一条直线,而是以相对稳定的模式反馈回自身的递归循环;然而,当达到临界点时,其特点是突然的、不连续的跳跃性发展,开始具有更高的功能性。

版权声明:本文由若道翻译,欢迎转发,反对抄袭。友号转载请申请白名单。


END


格伦·佩里

若道签约老师。著名占星师,前ISAR董事会成员,共出版八本占星著作;心理/意识研究专业博士;占星心理学学院(Academy of AstroPsychology)的创办人;康涅狄格州研究生院(the Graduate Institute of Connecticut)原型宇宙学与意识进化项目的负责人。


ISAR选修课丨意识演变:占星心理学的预测视角

作为一门艺术,预测占星学运用行星的运行来预测特定时期的性质、意义和持续时间。在这个阶段的课程中,我们会考察意识进化的概念、其基本原理及其与占星学预测部分的关系。


意识进化可以被定义为有意识地与星图中固有的进化过程合作。学员们将探索如何用行进和推进来为意识进化服务。我们不是简单描述事件的结果,而是将行星运行描述为实现先天潜能的机遇之窗。


在这个阶段的课程中,会探索占星心理学视角下如何将对行进、推进和其他预测方法的分析运用于个人成长。


具体事件反映并促进了意识的改变;因此,行星运行可以帮助我们洞察成长过程的精确时机,让我们领会内在和外在现实如何同时发生、彼此反映、互相转化。


我们还将探索宏观的世界行进,考察占星格局如何在社会、政治、经济、艺术和生态层面上表现出不同的形式,却又在多样化的现象中反映单一的原型。


这里的挑战是去思考,我们对宇宙的这种参与式关系如何能为共同创造一个积极的、更充满希望的未来做出贡献。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

了解更多课程详情


喜欢就点一下“在看”吧!
报名直达入口

若道
国际占星研究协会(ISAR)中国指定合作机构,专业的西方严肃占星学传播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