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南村完小位于云南省昭通市大关县天星镇,2013年,在省级彩票公益金的支持下,绿南村乡村学校少年宫得以在绿南村完小落户。11年来,绿南村完小通过充分整合上级资金和学校资源,不仅增加了学校文化活动设施,为学生们提供了充足的活动空间,更成就了众多在校学生的多彩童年。
2013年,省级彩票公益金援建项目来到绿南村完小,帮助学校开设了乡村学校少年宫。少年宫配备专兼职辅导老师8人,开设了芦笙舞、射弩、书法、音乐、舞蹈、羽毛球、乒乓球、篮球、阅读、跳绳、美术等多门课程。绿南村完小六年级学生苏文丹说:“乡村学校少年宫是一个让我们生活在乡村的孩子接触多彩世界的窗口,这里各式各样的兴趣活动不仅开拓了我们的眼界,也让我们的课余生活更加丰富。”
乡村学校少年宫自开办以来,一直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满足学生课外活动需求为目的,结合地方民族文化特色,因地制宜开展系列文化活动,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在少年宫诸多活动中,苗族芦笙舞、射弩等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无疑是其中最有特色的,这些课程与绿南村独特的自然地理和民族文化密不可分。绿南村位于天星镇东南面,下辖38个村民小组,常住1136户4816人,共有苗族431户1552人,占总居住人口的38%,属于典型的苗族村寨,有国家级“苗族芦笙制作技艺”、省级“苗族射弩(制弩)”“苗族花山节”“苗族芦笙舞”“苗族大唢呐”、市级“芦笙调(音乐)”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在绿南村活态传承,2021年,绿南村被列入市级“民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浓郁的苗族文化底蕴为乡村学校少年宫开展苗族非遗项目课程提供了必要条件。
绿南村完小自2018年就开始尝试将这些苗族特色的非遗项目融入乡村学校少年宫课程当中。据大关县文化馆馆长李荣武介绍:“2019年,我们在得知绿南村完小尝试开设苗族芦笙舞培训课程的消息后,就及时利用文化馆的优势帮助学校开设苗族非遗项目的相关课程。”在大关县文化馆的帮助下,苗族芦笙舞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杨兴明以校外辅导员的身份加入到乡村学校少年宫的课程教学中,这也让学生们接触到了更加原汁原味的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学校营造了非常浓厚的苗族文化氛围。
有了成功的经验,在省级彩票公益金的助力下,“苗族射弩”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杨兴均也将射弩项目带入乡村学校少年宫的课程中,这项大关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竞技项目深受学生们的喜爱。非遗的传承、发展与乡村学校少年宫的活动有机融合,不仅让学校成为大关县非遗技艺传承基地,更让绿南村完小学生们的童年更加多姿多彩。
据绿南村完小校长杨兴云介绍:“2013年至今,绿南村完小乡村学校少年宫每年均收到省级彩票公益金的资助,用于少年宫活动宣传,购置演出服装、体育器材、文具、乐器、奖状等活动用品及外聘芦笙舞和射弩指导教师。”在他看来,乡村学校少年宫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学校课外活动开展的载体,更是学校精神文化的延伸和拓展,至今已有1000余名学生受益。
在省级彩票公益金的支持下,大关县天星镇绿南村乡村学校少年宫充分发挥乡村少年宫的“育人”阵地作用,为学校在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及艺术素养方面搭建了良好平台,有效补齐了农村孩子课外活动匮乏的短板,推动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让孩子们从乐中学、在学中乐,进一步丰富孩子们的校园生活,让更多孩子在民族文化的熏陶下尽情享受自己的多彩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