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微凉的深秋,中五旗村落成不久的“五旗漫居 文旅露营”的项目地内,却依然“热”闹。四面八方来客在“蒙古包”帐篷里谈天说地,在温室花园中团建聚餐,赏着乡村美景,品着土窑美食......中五旗村距离市内只有不到30分钟的车程,是少数民族村,通过发展近郊文旅,预计为村集体年增收9万元,为村民提供30个就业岗位。
在清水台街道,像中五旗村这样的村集体经济项目不是个例。今年以来,街道党工委确定了“以农促旅、以旅兴农”发展主线,充分利用紧邻怪坡风景区、沈阳国家森林公园等景区的区位优势,积极打造“农业+文化+旅游”多元融合业态,让“小而美”的农文旅项目成为清水地区的振兴品牌,成为市民到沈北游玩的必选之地。
01
以“农”夯基,壮大集体经济
乡村振兴主体在农、基础在农。清水台街道党工委深知想逐步摆脱清水地区体量小、资源少的发展困境,从沈阳众多近郊街道中突围,就必须转变发展思路。经过多次深入村屯摸底,集中交流研讨,党工委决定以“立足农村、做强农业、服务农民”为原则,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围绕食住行游购乡村旅游要素,逐步走出一条“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乡村致富路。
确定了发展方向,街道马上建立包保机制,班子成员与所包村屯“两委”成员上下联动、紧密配合,共同梳理村集体建设用地、耕地、村民闲置宅基地等资源,结合各村资源特点和发展现状,将7个具备发展条件的村屯进行分类,划定特色种植型、文旅休闲型、劳务输出型三类村屯发展定位,其中中五旗村、前屯村、后屯村作为文旅休闲型乡村,分别打造“五旗漫居 文旅露营”、“绿果清园”、“六碗席”村集体项目,经营方向涵盖休闲农业、特色露营、文化餐饮、采摘垂钓等多种形式,通过“村企合作”模式进行经营,2024年3个项目为村集体增收近20万元。
02
以“旅”赋能,促进产业融合
街道党工委、村党组织充分利用怪坡风景区、北汤温泉酒店、蒲河煤矿、国能绿色能源等企事业单位资源优势,通过大工委统筹协调,将三个项目嵌入区域文旅点位,前屯“绿果清园”、后屯村“六碗席”项目作为怪坡风景区的采摘、就餐的补充配套,中五旗“五旗漫居”项目作为北汤温泉酒店的露营、就餐的补充配套,同时,就近就便承接辖区内蒲河煤矿、国能绿色能源等企业的党建活动、企业团建活动。
“农业+”是打造农文旅项目的基本点,3个项目都将村集体自身的土地资源利用最大化,通过争取上级扶持资金建设暖棚、冷棚,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目前,项目地共有大棚9座,经济作物种植品种达6种以上,吸引游客进行休闲采摘,感受农耕文化,并将“雪兔草莓”“后屯大樱桃”“铁皮柿子”等清水味道带回家。
“美食+”是推动文旅融合的切入点,国庆期间,到怪坡、云端草原等地游玩的游客选择停留在后屯村、中五旗村,品尝特色美食满族“六碗汤”、折箩儿、锡伯族土窑烤羊......这背后是村党组织挖掘本村饮食文化,将独具特色的满族宴俗“六碗席”、锡伯族土窑果木坑烤作为项目“特色菜”,不断推动乡村美食成为农文旅项目的“金字招牌”的有力探索。
03
以“人”为本,实现增收共富
街道党工委对项目本身和市场形势进行分析研判,确定“村集体公司+合作企业+农户”可复制的经营模式,村集体注册强村公司,通过成立村民综合治理服务队,与村民签订“园田地专享”种植订单等方式,承接基础设施维护、绿化养护、动物喂养、食材采买等运营内容,将辖区特色农产品、闲置劳动力输送到农文旅产业项目,掌握项目发展主动权,可持续增加集体、村民收入。
同时,在项目地开设“爱心食堂”,承办重要传统节日的老年村民活动,利用回报收益发放福利、提供庭院经济秧苗、种子等,都成为了让村民享受集体发展红利的方式,写好农文旅的“后半篇”文章。今年的“重阳节”,后屯村在“六碗席”为200余位70岁以上老人发放长寿面,同时“爱心食堂”为10名特殊群体老人准备了一桌“六碗席”,让村里的老人切实尝到了村集体发展产业项目的“甜头”。
清水台街道将坚持农旅融合,全面盘活闲置建设用地、村民空置房产等资源,将现有农文旅项目连“点”成“线”,规划南北贯通的“文旅小镇”畅游路线,形成“吃住游玩”全链条田园休闲模式,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不断增进农民福祉。
END
本文部分编辑素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或对版权有所疑问,请留言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如需转载本文,请注明出自《沈北党建》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