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和北外之间的情谊有点深

文摘   2024-10-07 15:02   北京  


每当我在百度上直接搜索“北外”时,旁边的搜索推荐里总会显示“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在北大外院的下方还总会配上一句属于北外的介绍词。这让我时常怀疑,在百度的AI眼里,北外其实指的就是北大外院






虽然百度分不太清北外和北大外院,但其实他们之间的区分还是挺明显的。同样是外语专业,北外注重实用和翻译,北大更注重学术和文学。


在校史上,北外和北大外院是两条几乎平行发展的线:北外起源于1941年抗战时期的延安,1949年由中央外事学校更名为外国语学校。北大外院起源于1862年洋务运动时期成立的京师同文馆,1902年并入北大的前身京师大学堂。


虽然北外和北大在校史上的直接联系不多,但并不意味着两校之间没有任何的交集。1956年,北京大学的波兰语和捷克语专业被划给了北外的前身北京俄语学院,可以说今天的北外还流淌着大概2%左右的北大血液(误)。


在校史记载中,我也看到了一条记录提到50年代北大经常在校园里放映外文电影,北外的学生们那个时候会集体去燕园观影。这可能也是两校之间民间交流的开始吧。


北京外国语大学校史发展脉络图


著名的翻译大家、北大教授许渊冲,50年代留学归来后的第一份教职便是在当时的北外。燕园出身的吴文藻和冰心夫妇,他们的大女儿吴青是北外英语系的校友和教授。在今天北外图书馆的六层,有一个北大比较文学研究所乐黛云教授建立的藏书室。成立于2013年的北外波斯语专业,教授穆宏燕是北大波斯语专业的毕业生(注:北大波斯语专业成立于1957年)


乐黛云教授和北外之间的联系(2010年报道)


北外和北大之间最硬的交集,应该还属校长。现在的北大党委书记郝平,在05年-09年期间曾担任北外校长一职。四年北外人,一生北外情。郝校长不仅出席了2011年的北外70周年校庆招待会,作为教育部副部长和继任的北外校长陈雨露一起为宴会的香槟塔倒酒。还在2021年登上北外的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作为北京大学校长代表兄弟院校致辞。


郝校长出席了在钓鱼台国宾馆举办的校庆招待会 

北大郝平前校长与北外结下了深厚的情缘

郝校长说 北外和北大之间有着深厚的棠棣之情


本科在北外,研究生在北大,是许多优秀北外人的求学路径。事实上,北京大学是北外毕业生国内升学仅次于本校的去向院校,而北京外国大学也是北大外院研究生推免来源中仅次于本校的生源高校。从这个意义上讲,北外和北大外院的联系确实很大。

2024届北外毕业生共有31人保研去了北大

小志的好朋友 正在北大读研的优秀北外人👍


北外和北大双料校友的例子数不胜数,有从北外到北大的,也有从北大去北外的:比如外交部部长李肇星(北大西语系和北外英语系校友),霸蛮米粉创始人张天一(北外法学院和北大法学院校友)。北大国发院的校外经济学辅修项目,每年面向北京高校招生280人,其中就有不少的北外学生。

看看电视剧《家有儿女》中的刘星怎么说👇



保送北大的撒贝宁和保送北外的何炅


在文科生居多的北外,燕园是无数人的精神家园。北大和北外都位于北京地铁4号线沿线,坐地铁4站往返只需大约20分钟的时间。从2022年秋季学期起,北外加入了北大和清华的课程互选。每个学期,北大向北外本科生开放统计学、天文学、心理学、人类学、经济学等超过20门精品通识课程的40个选课名额。


最初课程互选只在北大-清华-北外三校之间

后来加入人大和北理 但两校仅与北外单边互选


北大是电影主创校园行最热门的目的地(a.k.a. 北京首映大学),而北外在这个排行榜上仅次于北大:在北京校园路演的院线电影,100%去北大首映,80%的路演行程包括北大,而剩下的则有超过三分之一的电影剧组去过北外。



为宣传电影出现在北大和北外的演员黄渤

访问过北大和北外的荷兰首相马克·吕特


北大和北外之间的情谊,说多不多,说少不少:跨越八十年的棠棣之情,细水长流。两校的风格各异,但隐约之中却存在着淡淡的联系:北外和北大的故事,将会一直书写下去。


小志学长往期文章精选



哎有外
北外流行文化研究 Ayo why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