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奥运冠军之城”七台河短道速滑冠军密码之——开辟“育选融合”新赛道

政务   2025-02-06 11:09   黑龙江  
短道速滑特色校市第十五小学的小队员进行日常训练
【编前话】
第九届亚冬会临近,冰雪体育项目也备受瞩目。作为“奥运冠军之城”,七台河这片热土厚植着优良的冰雪体育基础,先后走出杨扬、王濛、范可新等14位冬奥冠军和世界冠军,获得冬奥金牌7枚、冬青奥会金牌2枚、世界级金牌185枚、国家级金牌582枚。人们在赞叹之余,也时常疑问:是什么让这座城市培养出这么多世界级冠军?本公众号今起推出系列报道,探寻七台河短道速滑人才培养模式,破解七台河体育发展密码。
体育事业是党的事业,七台河市委、市政府始终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严格按照国家体育总局工作部署、省体育局相关要求,坚持为国家培养输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坚持走体教融合、梯次培养之路。七台河历经四十年的探索与实践,发挥自身优势,以建设体育特色校为抓手,深度实施体教融合,强化资源条件保障,建立科学育才选才荐才体系,立足城市特点,逐渐形成辐射全省、面向全国、人才辈出的可持续发展态势和以体育发展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的“七台河模式”。
在七台河体育中心短道速滑训练馆,短道速滑特色校市第十五小学的小队员正在进行滑冰训练。预备、奋力蹬冰、弯道超越、终点冲刺……小队员们反复练习、修正着每一个滑冰动作。“我学滑冰已经两年了,很喜欢在冰上飞驰的感觉,很刺激,我要好好训练,将来成为一名出色的运动员,为家乡争光。”市第十五小学小队员邹学轩用稚嫩的声音对记者说。
七八岁正是培养孩子滑冰兴趣的最佳时期。为从小培养孩子们的滑冰兴趣,保障充足的短道速滑运动员后备力量,我市在有条件的小学创建“短道速滑特色校”,推广普及短道速滑项目,推出了统一师资培训、统一选材机制、统一训练计划、统一后勤保障、统一政策扶持的“五统一”选才育才培养模式。截至目前,我市已创建短道速滑特色校17所,在训学生400余名,开启“体教融合”发展之路。市第十五小学教练员赵旭自豪地说:“我们推行集中食宿、集中训练、集中学习的‘三集中’模式,现在大家都叫我们特色校中的‘小体校’,我们学校已向市体校输送了近200名运动员。”
竞技体育发展以人才为基石。短道速滑对运动员的个人素质要求很高,不但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更要有快速的反应能力。我市在选拔基础班运动员时,坚持“广选拔、高淘汰”的原则,以特色校选拔为主、外部推荐为辅,每年从特色校选拔优秀运动员,形成了集训、试训、在训的后备人才选拔模式。现已组建4支基础班队伍,在训运动员60余人。“我们每天冰上训练一个半小时,文化课仍由特色校负责。根据运动员不同年龄和身体情况细化训练内容,从运动员技术动作、协调能力、反应能力、爆发等方面提升运动员综合素质。”市短道速滑基础班教练员韩梅说。
高质量的短道速滑后备人才来源于“高成才、低淘汰”的培养理念。为保证短道速滑运动员的质量,真正把有潜质的人才选拔上来,我市对短道速滑重点班运动员严格选拔,在基础班训练2至3年,综合成绩领先者才能成为重点班正式队员。为推行“三集中”训练模式,市政府每年拨付专项资金近200万元保障重点班运行,解决运动员的专项编制。现我市共组建重点班3个,在训运动员50余人,在过去的一年里,重点班运动员获得省级以上奖牌100余枚。“我们会因材施训,把运动员分成不同训练组别,确定不同的执教计划,依据训练效果随时调整教学方案,力求运动员发挥出最大潜能。坚持监测运动员身体状况,及时发现伤病及时诊治,形成了巩固-监测-提高的运动医务监督体系。”市短道速滑重点班教练员李国锋说。
从人才培养到人才输送,深入打通人才输送渠道。多年来,我市在“体教融合”上持续发力,短道速滑运动员选育模式趋于成熟。2021年4月,经省体育局批准组建了黑龙江省七台河市短道速滑青年队,2023年成立了由18名运动员组成的七台河市短道速滑专业队。市体育局主要负责人说:“目前实现了从业余、半专业逐步迈向专业化的训练模式,形成了多点支撑、科学布局的优秀人才培养体系。未来将继续夯实短道速滑运动项目的发展根基,努力为国家和龙江培养输送更多更优秀的体育人才,擦亮七台河‘奥运冠军之城’金色名片。”


来源:七台河发布

网信七台河
七台河本地新闻早知道,本地信息全包括! 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Qthwxbjb2024@163.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