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心向党 | “明月何曾是两乡”双城印象摄影展

民生   2024-09-15 16:00   福建  


“明月何曾是两乡”

双城印象摄影展

— 漳州古城(西桥街道)&马六甲历史城区(鸡场街) —


前言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漳州古城与马六甲鸡场街如同两颗镶嵌在东西方文化带上的璀璨明珠,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两座古城不仅见证了岁月的更迭,还承载着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和人们的情感记忆。通过摄影师的镜头,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两座充满故事的城市,感受它们之间跨越时空的文化共鸣。

漳州古城,自唐以来一直是州、郡、路、府之治所,保留着大量明清时期的古建筑。漫步于此,一眼千年。古城里,红砖古厝错落有致,斑驳的石板路诉说着往昔的繁华。这里的一街一巷、一砖一瓦、一桥一亭、一祠一庙,都烙印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而远在千里之外,与漳州古城所在地西桥街道结成友好街区的马来西亚马六甲鸡场街,则以其独特的多元文化融合而闻名于世。郑和七次远洋航海曾多次驻扎于此,漳州人的身影自古就活跃于此。在这里,你可以看到闽南式的剪瓷雕、燕尾脊,也能欣赏到葡萄牙风格的教堂和南洋特色的建筑。

无论是漳州古城的红砖古厝,还是马六甲鸡场街的南洋建筑,漳州古城的静谧与古朴,马六甲鸡场街的繁华与多元,都不仅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的传承。他们的风土民情和人文习俗,如同明月一般,虽然分处两乡,却共同映照出中华文化在海外的深远影响。这次摄影展,每一幅作品都像是一扇窗,让观者得以窥见两座城市的灵魂,感受双城独特的文化气息,也感受那份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



{双古城摄影图}

//参展摄影师//


马来西亚摄影师:

陈春汉、陈所春、蔡美玲、Yong Siew Lee、Wilson Low、Tang King Huat.See Yong Sian、 Tang King Huat、Steven Goh、Tan YK、Rachel Khoo、Ng Apple、陈所春、马来西亚国际郑和研究会、沈德源、欧阳志明、杨健安、吴志强、Kuw MingLin、James Choo、Kee Jwee Hiong.Heng Ching Chuan、Chee Wan Yen、Ben Ooi、Chan Hueysze、Foo Say Kheng、Dan Shi Yu、Goh Shu Qian、Goh Choon Khong、Choi Chin Yong、Chee Yang

漳州摄影师:

杨晖 、冯木波、叶文法、吴瑜琨、蔡鹏程、沈志坚、杨辉潜、陈毅平、肖智平、蒋素梅、蔡俊杰、黄欣、汤绍锋、杨志伟、黄启生、杨丹

展品福船:郑水土

电子影像:曾绿洲 郭明木


  建筑印象  


漳州古城以红砖古厝和石板街道著称,古街上的庙宇,如文庙,以其古朴庄重与精致的剪瓷雕、木雕装饰,彰显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冯木波《古城组图》

▲蒋素梅 《雨中古城》

▲汤绍锋 《古城灯谜馆》

▲肖智平 《古城》

▲陈毅平《古城夜色》           杨辉潜 《古城夜景》   



▲马六甲建筑组图


马六甲鸡场街,则是多元文化交融的典范,古色古香的骑楼、色彩斑斓的牌匾与镂空花窗,以及散布其中的关公庙、天后宫等庙宇,展现了两地在古街建筑上的相似性与文化传承。

两地古街上的庙,不仅是信仰的中心,更成为文化交流的桥梁。

双古城摄影图


建筑印象



马六甲古城非遗


无论是漳州的锦歌与南音,还是马六甲的峇峇娘惹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两地都有着深厚的基础。通过图片,我们得以窥见这些文化瑰宝的风采,感受两地人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坚守。

在马六甲,峇峇娘惹文化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峇峇娘惹,是东南亚华人与当地马来人通婚的后裔,他们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身份,融合了中华、马来、乃至欧洲的文化元素。这些元素无一不体现着中华文化的深远影响。通过图片,我们能一窥这独特的文化现象,感受其魅力。


在漳州,剪瓷雕、木雕等传统工艺不仅是庙宇装饰的瑰宝,更彰显了闽南地区精湛的手工艺技术。而漳州的古街巷,红砖古厝与石板路相映成趣,每一砖每一瓦都诉说着历史的故事,展现了漳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的多元文化魅力。



  《漳州剪瓷雕》

Tang King Huat(左)

杨丹(右)

▲叶文法《漳州古城夜景》

▲黄欣《漳州歌仔戏》



  漳州古城非遗  


在闽南沿海的进发宫,送王船仪式承载着深厚的民间信仰。这一仪式每三或四年在秋季东北季风起时举行,而在马六甲,则多在农历闰年的旱季择吉日进行。仪式活动历时数日至数月,是对“代天巡狩王爷”的崇祀,旨在请神巡狩、带走无依的亡魂,并祈求社区的平安与繁荣。

送王船仪式包括询平安、请平安、送平安等阶段,以及造王船、建坛请王、王船巡境等16个环节,由三坛小法主持,穿插灵宝道士的“王醮”科仪。这一传统不仅是宗教活动,更是文化传承的体现,展现了人与海洋和谐共生的智慧。

▲杨晖《进发宫送王船仪式》


  手工艺印象 


打白铁、做手绘灯笼、刻木雕、绣鞋子……这些在漳州古城的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场景,竟然也几乎一样复刻在马六甲的鸡场街上。每一件手工艺品都蕴含着匠人的智慧与情感,两地的手工艺人,世代传承的营生方式,守护了老街的共同记忆。


▲蔡鹏程《古城记忆—延安南路》


▲冯木波《老画师》(左)

《站在骑楼走廊的长者》(右)



马六甲鸡场街手工艺印象

▲吴瑜琨《古城竹编店》


▲Wilson Low《百年藤庄》


  民俗活动  


漳州与马六甲的华人社群都保留着许多中华传统节日的习俗,这些节日期间,两地都会举行相应的活动,如送王船、祭祖、拜天公、赛龙舟、舞龙舞狮等,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杨丹《东桥亭佛祖庙》

▲马来西亚国际郑和研究院《青云亭》


▲蔡俊杰《古城踩高跷》

▲沈志坚《龙腾武庙》



{展览装置}


艺术装置融合—福船  


入展厅左侧·福船

作为漳州传统造船技艺的瑰宝,省级非遗的福船,曾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使者,承载着先人的梦想与勇气。它不仅是一艘船,更是一段历史,一种精神的象征。在这里,通过福船多角度的展示,我们仿佛能听到海风的呼唤,感受到海上丝绸之路的脉动。


海浪艺术装置


在展厅的一侧,海浪艺术装置以漳州市郊的竹子及其他植物为材料,匠心独运地模拟出海浪的形态与动态。策展人与非遗手艺人携手,让观众仿佛置身于波涛之中,感受海洋的浩渺与力量。这不仅是对自然的敬畏,更是对先辈们探索未知世界的冒险精神的致敬。

▲杨丹 竹艺装置《 乘风破浪》


影像及声音


沉浸于展厅之间,电子屏幕播放着闽南人下南洋的历史影像。锦歌、南音,这些百年乡音在空气中回荡,诉说着乡愁与坚守。先民们虽远离故土,但乡音未改,他们用方言、信仰和语言,维系着与故乡的联系。闽南人的足迹遍布南洋,他们被称为“没有帝国的商人”,但心中始终有祖国。流动的乡音,是他们对故乡永远的眷恋。





往期精彩回顾

芗城,西进吧!

央媒高频关注!漳州古城出圈又出彩!

2.95亿竞得芗城这一地块!市区还有10幅商服地块挂牌出让中……

编内385人!最新事业单位招聘公告!




更多新鲜事 关注芗城融媒视频号

来源 | 同心芗城

编辑 | 江峰

主编 | 谢威

监制 | 孙亚容

芗城融媒
发布芗城原创权威新闻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