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组合拳”夯实就业根基。坚持把高质量充分就业作为优先目标,全面对照中省市稳就业新政策、新措施、新要求,立足咸阳就业工作实际,制定印发《关于进一步巩固加强稳就业的政策措施》《咸阳市稳就业工作领导小组2024年重点任务》,形成“126条”政策体系,推动财政、货币、投资、消费、产业、区域等政策与就业政策协调联动和叠加增效,持续减税降费,优化营商环境,稳企业稳岗位,充分发挥政策支持作用,促进劳动者实现就业。
重点群体就业帮扶暖人心。积极开展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活动,邀请专家举办政策宣讲、就业形势讲座、政策解读会、职业指导等活动240多场次,服务毕业生5.3万人次;募集开发见习岗位5579个,组织1471名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参加就业见习;发放2025届高校困难毕业生一次性求职补贴309.8万元,拨付驻咸高校2025年校园招聘补贴200万元。脱贫人口务工规模达到21.9万人,失业人员跟踪帮扶在全省率先达到全覆盖,全市“零就业家庭”始终保持动态归零。
就业桥梁畅通求职之路。通过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金秋招聘、就业攻坚行动、西咸一体化招聘等系列活动,组织系列专项招聘活动450余场次,发布岗位信息26万多个,有效促进供需对接,为广大求职者和用工企业提供方便、快捷的就业平台。加快零工市场建设,全力构建分布合理、便利可及的“零散工”就业服务网络,帮助无法远离、无固定时间、无较高技能的困难群众实现就近就地灵活就业,目前全市已建成县级零工市场13个,日均保障重点企业用工700人次以上。
创业引擎激发就业活力。集聚资源搭建创业平台,加强创业孵化基地、返乡创业园区等创业载体建设,累计建设33家创业载体,孵化创业实体5000余个,发放创业孵化补贴1280万元,带动就业2万余人。加大就业创业扶持力度,鼓励重点群体创新创业,落实一次性创业补贴政策,全市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6亿元,带动就业7783人。4个创业创新项目荣获国家级、省级赛事荣誉,1名创业培训讲师荣获国家赛事三等奖,市人社局荣获省级人力资源创新创业大赛最佳组织奖。
就业服务延伸至基层末梢。梳理汇总“22+8条”政策,组织13个县市区同步开展“就业宣传周”活动,进社区、进园区解读宣讲政策,推行“直补快办”模式,公开办理流程,明确办理时限,提高政策落实率,提升群众满意度。大力培育劳务品牌,认定县域特色劳务品牌34家,认定市级劳务品牌8家,评选省级劳务品牌5家,“武功绣娘”被人社部确定为全国重点劳务品牌,通过劳务品牌引领作用,累计吸纳30万人就业,创造经济效益近百亿元。
海报轮播
咸阳日报全媒体记者:袁森/文
审核:闫莉 签发:王鹏飞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