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认为,立春后直到春分前刮的是“条风”,条风即东北风。东风一吹,冰封的天地开始解冻。立春日后五日“蛰虫始振”,“蛰虫”是冬藏之虫,此时被惊醒,动而未出。河里的冰溶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未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立春并不代表进入到气象意义上的真正春天。其气象意义上的春天,是这样定义的:若一年中第一次出现连续5天的日平均气温(北半球)均大于、等于10摄氏度(日平均气温以当地2时、8时、14时、20时的温度,取平均数),则以第一天作为春季的开始日。
古代“四立”,指春、夏、秋、冬四季开始,其农业意义为“春种、夏长、秋收、冬藏”,概括了农业生产与气候关系的全过程。中国幅员辽阔,地理条件复杂,各地气候相差悬殊,四季长短不一,因此,“四立”不能适用全国各地。还是以平均气温为标准来确定进入春天的迟早更为科学。从1991年-2020年30年立春期间河北各地统计资料来看,这一时期平均气温最低气温,无一例外都还处在冰点以下,其中,冷冻界的冠亚军当属张家口和承德。不过,全省大部地区的平均最高气温就比较给力,基本突破到冰点以上,在4-7度左右,而张家口仍在0度水平,承德平均最高气温虽升至冰点以上,也仅有1.6度。从1991年到2020年30年气象资料来看,立春节气期间,河北全省平均最低气温-6.3度,平均最高气温5.4度。
1991年到2020年的立春期间,河北各地中降水量较大的要数邯郸、邢台分别为3.4毫米、3.1毫米,其它地市降水量相对较少,在1.6~2.8毫米之间。全省的平均降水量为2.5毫米。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春的意思就是春天将要到来,那立春后下雪正常吗?立春后下雪是正常现象,从气象学的定义来说,都还没进入春天,所以也谈不上倒春寒。立春后下雪是正常的天气现象,春天寒潮更易见雪。到了立春以后,冷暖空气都更加活跃,输送到北方的水汽更多,丰沛的水汽自然给北方带来了更大的见雪机会。 按照二十四节气的排列,“立春”是每年的第一个节气,“一年之计在于春”,因此,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对“立春”都非常重视,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多年历史。“立春日”这天,我国民间有“迎春”习俗,如去郊外探春、在门上张贴迎春的字画等。民间有“咬春”习俗,吃春饼、摆春盘、嚼萝卜等,迫不及待地尝鲜,以迎接春天的到来。“阳和起蛰,品物皆春”,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每一个春天都意味着希望和新生,过去的种种,成为我们春天伊始,奋发的养料。立春之日,赏最美立春诗词,愿在这开春之际,所有的朋友都能开启诗情画意的一年。来源:河北天气
涉及版权问题请和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