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徐多个项目入选!

民生   2025-02-05 09:05   山西  

梗阳网合作投稿微信:13513605188


春节到来,省文旅厅日前发布《山西春节民俗非遗图鉴》,涉及179项省级以上春节非遗代表性项目、数百项“山西非遗贺新春”系列活动信息。太原市的风火流星、清徐彩门楼等非遗项目入选。


(山西文旅


在《山西春节民俗非遗图鉴》中,太原春节非遗代表性项目包括:徐沟背铁棍、风火流星、太原锣鼓、晋剧、清徐彩门楼、太原剪纸、宇文武社火、拔花花、集义高跷、庙前高跷、西华门舞狮、东蒲舞龙、恒义诚老鼠窟元宵制作技艺、老汉元宵制作技艺、晋祠桂花元宵制作技艺、皮影戏、面花等。


“山西非遗贺新春”系列活动“太原篇”同样精彩纷呈,热烈喜庆。从除夕至正月十九,2025年太原古县城花灯会将热闹上演。春节期间,省文旅厅将在太原美术馆举办“年自万物生——春节非遗年俗艺术展”,以木版年画为载体,用全新、时尚的表达方式,呈现一个沉浸式的春节体验空间。从春节到元宵节,小店区刘家堡村将举办第四届“堡里有年味回村过大年”年俗系列活动。蒙山景区将举办传统非遗庙会、元宵节民俗活动。1月至3月,太原植物园将举办春节非遗展、巡游嘉年华、歌舞迎新春、蛇年花卉展、太原植物园第二届年俗文化节等新春活动。



晋中片区非遗春节民俗指南

上央视了!清徐彩门楼惊艳亮相!

清徐彩门楼是一门集民间古建筑技艺、民间美术、民间彩绘、民间手工技艺之大成的综合艺术形式。“狮子龙灯跑旱船、彩楼当街撑面面”这句古老谚语,生动地描绘了彩门楼在当地民众心中的重要地位。

自唐代起,清徐彩门楼经历了从简单的柏叶装饰到复杂精美的彩饰门楼的演变。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经济的发展,彩门楼的设计与制作不断推陈出新,融入了更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元素。民间艺人们对彩门楼的设计与制作进行了大胆创新,加入了彩绘装饰和五彩灯光,使其在夜间也能熠熠生辉,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如今,彩门楼不仅采用了大量的新型建材和新式技法,还巧妙地运用了现代声、光、电技术,焕发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清徐彩楼从搭建位置和名称上可分为彩楼和门楼两种,建造风格与施工设计各具特色。而从其历史的传承发展过程来看,又可细分为柏叶门楼、柏叶彩门楼、扭彩彩门楼、彩绘彩门楼、喷绘彩门楼等五代彩门楼。其中,第三代扭彩彩门楼尤具代表性,它汇集了浓郁的民俗风情和鲜明的地域特色,曾被清徐作为“申遗”的代表作隆重推出。

扭彩彩门楼的制作工艺精湛,将五色绸布裁成布条,扭制出各样图案彩子,再用淡色绸布衬底,使得图案更加美观靓丽。彩门楼的造型设计则根据门口的宽度、长度、形状来决定,最高的可达17米。搭建一个大型彩门楼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是一项浩大的工程。

清徐彩门楼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非遗馆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吸引着无数游客驻足观赏,品味着春节的浓厚“非遗”风情。(清涂信息网整理汇总


“南庄的火、太谷的灯,徐沟的铁棍爱煞人。”

这句流传在山西地区的民谚,

道出了徐沟背铁棍的艺术魅力。

徐沟背铁棍艺术是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民间舞蹈艺术形式,它吸纳了民间手工技艺、民间美术、民间音乐、民间口头文学、民间戏剧、民间杂技等兄弟艺术形式的艺术特色,被誉为“空中舞蹈”、“无言戏剧”、“活动雕塑”、“流动杂技”。有时一支铁棍、一支背棍就是一出戏,下面背的、抬的,还有上面舞的,都有特定的舞蹈步伐和规范动作。




徐沟镇经过不断挖掘整理,对这项汉族传统民间艺术进行创新发展,使得古老的艺术越来越美,知名度也越来越高,曾应邀赴多个国家演出,并受到国际友人的高度赞扬,徐沟镇因此被命名为山西省民间艺术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2007年,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2019年11月,

民俗清徐徐沟背铁棍项目入选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

(清涂信息网整理汇总



省级非遗项目——集义高跷


      踩高跷是从我国春秋开始在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术表演,有其独特的“凌空”的优点,其魅力无限,玄妙奇特,令人惊叹。



      集义高跷是省级非遗,针对民间传承面临断档的情况,我们转换传承方式,在2020年投资近15万元创建了山西省第一所非遗特色学校,编印了高跷乡土教材,将集义高跷的传承引进校园,并持续开展高跷社团活动,以实际行动重视对这一民间艺术的保护,将祖祖辈辈积累下的经验和智慧流传,薪火相传间,赓续文化血脉。(清涂信息网整理汇总)

太原梗阳网
太原梗阳网发布清徐清源水城、关帝城、醋都小镇、醋都大桥等各项目进展及清徐最新规划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