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宁各个村庄的来历,快看看你的村子历史

民生   2024-11-12 16:49   河北  

 白牛堤村

白牛堤村隶属肃宁县付佐乡,据《县志》载白牛堤建村于宋朝初期,太祖赵匡胤时开挖了一条河,河堤蒿草丛生。后成为杨六郎部下的放牧场,牲畜多是白牛。而村座落于该堤之上,故得名白牛堤至今。

                                           东芝兰、西芝兰

东芝兰和西芝兰原属后堤乡,后来后堤乡以肃饶路为界,东芝兰划归窝北镇,西芝兰划归师素镇。东芝兰,先前叫东沟南。后来有一个县令在肃宁做官,在他任期之内,此村民风纯朴,乡邻和睦,没有一个打官司告状的。在县令离任之际,把村名改为之兰,之兰乃是花中君子。村边有条小河沟得名。又因为两个村都在沟南,就叫东沟南和西沟南了,后来分别改名东、西芝兰。

                                             冢上

冢[zhǒng]上隶属窝北镇,现在叫新村,过去因为坟上建村而得名。

                                             寺上

寺上隶属师素镇,相传早时有三兄弟在此建庙出家,后一人还俗,娶妻生子,繁衍后代。渐成村落,既称寺上。

                                              刘庄

刘庄位于路庄西偏北0.9公里处。建于明朝永乐年间,刘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立村,故得刘家庄至今。

前堤

前堤位于原后堤公社驻地西南偏北0.7公里处,现属于师素镇。小白河东支自西南向东北沿村边通过。地势平坦,属壤土质,耕地1728亩。建于明朝永乐年间,由山西洪洞县移民来此定居,坐落于古赵家河(今已淤塞)南堤之上,而得名前堤上,后演变为前堤。


南于庄

南于庄隶属万里镇,耕地1310亩。居民均为汉族。明朝宣德年间,于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立村,故取名为于庄。因村北11公里处有一于家庄,故冠以“南”字,名为南于庄。


北于庄

北于庄隶属万里镇,明朝永乐年间,于氏由山西洪洞县迁来占产立村,其村座落的位置似河槽,故得名于家河,后更名为于家庄。村南11公里处有一同名村,故改为北于庄。


南石宝、北石宝、西石宝

南石宝,北石宝,西石宝:元朝至元年间,该地建有石佛寺,寺中有一个大佛,后洪水爆发,大寺倒塌,大石佛被淹没,只露出一个石拳,故周围几个村名命名为西,南,北石拳。后乡人皆以为宝,故得名北石宝,西石宝,南石宝。

庙头

庙头隶属邵庄乡,地势平坦,处于镇较高部位,村东一公里处有排水渠自南向北通过,唐朝末期,因此村坐落于唐修二圣神庙之西,故得名庙头。

付佐

付佐村,建村于宋代末期,姓裴的在此定居村,故名裴家庄,到明朝初期,该村逐渐富裕起来,因“富”与“付”同音,又改为付家佐。

南李庄

南李庄属师素镇,据县志介绍,均为汉族,位于师素东偏北1.2公里处,耕地2018亩,建村于宋代末年,李姓定居于此,故得名李家庄。后因北有一同名村,故演变为南李庄。

高家口

高家口隶属邵庄乡,明朝永乐年间,高氏由山西洪洞县奉诏迁此立村,因村庄坐落于一太史河(今已淤塞)的渡口处,故得名高家口。

许疃

许疃[tuǎn]隶属师素镇,建于宋朝中期,村内有五大姓(许,黄,路,王,丁),以许为首,各居一攒,故称许五攒。明朝永乐年间,山西移民到此,取名许疃至今。

大五里

大五里属肃宁镇,明朝永乐年间,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立村,因坐落于一大寺旁,该地又据县衙五里多,故得名大五里。


高家庄

高家庄村属梁村镇,西一公里处有小白河自南向北通过,河上有水泥桥一座。地势平坦,属沙壤土质,呈碱性。明朝永乐年间,由山西洪洞县移民来此定村,因坐落于小白河地势低洼处的最高点,故得名高家庄。


寺阁庄

寺阁庄属窝北镇,明朝永乐年间,艾,于,都,马四家由山西洪洞县迁来定居此地立村,故得名四家庄,明末该村修庙较多而更名为寺阁庄至今。


索家佐

索家佐位于窝北镇政府驻地西偏南0.2公里处,有部分回族人,明朝永乐年间,索氏家族由山西洪洞县来此占地立村,故以姓氏命名立村索家佐至今。


韩村

韩村属河北乡,村东一公里处有古洋河自西南向东北流过,明朝永乐二年,韩氏由山西洪洞县迁来立村,故得名韩村。1940年因韩村较大,按顺序划分为韩村一,二,三,四分村。1958成立人民公社时建大队,以驻地分别命名韩村一,二,三,四分村大队。1962年韩村二分村又划出韩村五分村。后去韩村公社划为河北乡政府。


刘家务

尚村镇刘家务村,明朝永乐年间,刘姓家族为避难迁来此地占产立村,故得名刘家务。


西泽城

西泽城属肃宁镇,明朝永乐年间由山西洪洞县移民来此立村,因坐落于大沙滩,沼泽地之西,与县政府相隔,故得名西泽城。


东答、南答、北答

南答,北答,东答均属师素乡,据查,建村于明朝永乐年间,由山西洪洞县迁此立村。此地原有古宋河自南向北通过,其分岔籽东向西伸,搭其河腰。村分别坐落于分岔口南,北,东岸,故名南搭,北搭,东搭,由于搭与答同音,后雅化为南答,北答,东答。因为没有河西岸,要是建村只能建在河上了,所以就没有西答了。


邵庄

邵庄位于肃宁人民政府驻地东北偏北9.8公里处,村东一公里处有排水渠,东通小白河,此村处该乡地势较高处,明朝永乐年间,亦由邵氏于山西洪洞县迁于此。


东柴、西柴

东柴、西柴均属于窝北镇,据查,建村于明朝初期,柴姓来此定居立村,故得名柴里村。1937年以村中央大坑为界,分为东柴里和西柴里两个自然村。


北辛庄

北辛庄属尚村镇,明朝末期,此系肃宁地主王氏的庄园,因立村较晚,故取名为辛(新)庄。后因南有一同名村,故演变为北辛庄。

东青口

东青口原属齐庄公社,后划分到尚村镇。宋朝崇宁年间,因此村始建于古河(已无旧迹)东面,故得名东青口。


百道口

百道口建村于明朝初期,现属窝北镇,赵王河等八条流于此汇入杨家河,由西南流向东北穿村而过,村中央有一摆渡口,故起名摆渡口村,后人写成百渡口村。1938年为开展**游击战争,挖数条交通沟,又改成百道口至今。


海市

海市属师素镇,建于宋代中期,因该村四面低洼,常被水围,犹如海中小市,故称海市至今。


骆屯

骆家屯属尚村镇,明朝永乐年间,骆氏奉诏由山西洪洞县迁此立村,故以姓氏立名骆家屯。


内村

内村属尚村镇,明朝永乐年间,山西洪洞县移民奉诏来此立村,因坐落于一河堤内,故得名河内村。后人把“河”子省略,简化为内村。


于高口

于高口属邵庄乡,明朝永乐年间,于,高两氏由山西洪洞县奉诏迁此立村,因村座落于太史河(已淤塞)渡口处,故得名于高口至今。据查,从建村至今一直名为于高口。


西黄瓦口

西黄瓦口属尚村镇,明朝隆庆年间,此村建于一古河渡口,此渡口经常储存黄瓦,以待装运,又因东有一同名村,故称西黄瓦口。


前尚村

前尚村属尚村镇,明朝永乐年间,尚氏奉诏由山西洪洞县迁此立村,因座落于尚村的南(前)面,故取名为前尚村。


西南庄

西南庄属师素镇,建村于宋朝中期,座落于一古河的西岸,故取名西岸庄,后演变为西南庄至今。


吴辛庄

吴辛庄属梁村镇,建村于明朝永乐年间,吴姓等家族由山西洪洞县迁移来此定居立村。因村小所以名为小辛庄。后因吴家发财,成为小辛庄的首户,故更名为吴辛庄,沿用至今。


杏园

杏园属窝北镇,建于明朝初期,当时有一皇亲庄(现在已不存在)庄南有一花园,内有杏树林,后有人定居于此,故得名杏园至今。


大王庄

大王庄属窝北镇,明朝永乐年间,王姓由山西洪洞县迁移来此,占产立村,故以姓氏命名为王庄,后因村大,演变为大王庄。


贺家庄

贺家庄属尚村镇,明朝永乐年间,贺氏由山西洪洞县奉诏迁此立村,故以姓氏得名为贺家庄。


石家连城

石家连城属邵庄乡,明朝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石氏由山西洪洞县迁此立村,因布局相连似城池,故得名石家连城。


谭庄

谭庄属城关镇,明朝永乐年间,谭氏从山西洪洞县奉诏迁此立村,故以姓氏命名为谭家庄。


柏家庄

柏家庄属万里镇,明朝永乐年间,有山西洪洞县移民来此,定居立村,村坐落于唐河的渡口处,成为摆渡庄。后演变为柏家庄至今。


南窝头

南窝头属邵庄乡,明朝永乐年间,山西洪洞县移民奉诏迁此立村,因座落于一大佛寺的东南角,故得名南佛头。后该为南窝头。


西谈论、东谈论

东谈论,西谈论均属师素乡,据查,建村于唐朝末期,因有两文人在该地闲谈议论,而得名谈论。后因村中段失火,把村分为东西两半,故改名为东谈论,西谈论。

赵河村

赵河村属尚村镇,明朝永乐年间,赵氏由山西洪洞县迁此立村,因坐落于一古河(现已无旧迹)旁,故得名赵河村。


王家村

王家村属于梁村镇,明朝永乐年间,王氏由山西洪洞县奉诏迁此立村,故以姓氏立明为王家村,沿用至今。


滩头

滩头村属肃宁镇,明朝永乐年间,由山西洪洞县移民来此立村,座落于荆轲墓附近,故得名荆轲至今。宋朝初期,因该村座落在河滩之旁,故得名滩头。


前太师庄、后太师庄

前太师庄和后太师庄均属梁村镇,明朝嘉靖二年(公元1524年),有一沧州太师在此全地定为庄园,由此得名太师庄。1937年事变时划分为两个村,前太师庄和后太师庄。


荣中堡

荣中堡属梁村镇,荣中建村于明朝永乐年间,荣姓由山西洪洞县移居此地立村,当时五村联合修建水月寺,按地理位置和姓氏划分为五个中堡,此为荣中堡。


丰乐堡

丰乐堡属梁村镇,建村于唐朝末年,村座落于低洼处,经常闹水灾,百姓皆成为尿坑子。到明朝永乐年间,村从洼处移到高处,分为两村。当年风调雨顺,获得丰收,人人欢乐,故取名前,后丰乐堡。


马家铺

马家铺属梁村镇,明朝永乐年间,马氏兄弟有山西洪洞县迁来此地,开设小铺,后发展为村,而得名为马家铺。


北李家村

北李家村属梁村镇,明朝永乐年间,李,路,常三户由山西洪洞县移居到此,因李姓人多,故以姓氏命名为李家村。因南有同名村,后演变成北李家村。


柳庄

柳庄属万里镇,明朝永乐年间,由山西洪洞县移民奉诏迁此定居立村,因村座落于一条河的东堤之上,故得名东是堤。柳庄:亦在明朝永乐年柳氏间由山西洪洞县迁来以姓氏定为村名柳庄。


加道

加道村属梁村镇,明朝永乐年间,由山西洪洞县移民来此定居立村,村形南北狭长,形成南北小街,取名夹道。“加”与“夹”谐音,后演变为加道。


袁家佐

袁家佐属付佐乡,建村于明朝永乐年间,袁,韦两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立村,以姓氏命名为袁家佐,韦家庄。后统称袁家佐。


管中

管中隶属梁村镇,建村于明朝永乐年间,管姓由山西洪洞县移此立村,当时五村联合修建水月寺,按地理位置和姓氏分为五个中堡,分别为管中堡,李中堡,都中堡,荣中堡,中堡店。


边寨

边寨属邵庄乡,宋代时期,时因肃宁城当时名为平虏砦,此村座落于该砦所辖地区边沿处,故得名为边砦。“砦”与寨同音,后雅化为边寨。


龙泉

龙泉属河北乡,据宋氏家谱记载,村建于明朝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村西有一龙泉寺,故得名龙泉至今。


南曹庄

南曹庄属河北乡,明朝永乐年间,曹氏由山西洪洞县迁此立村,而得名曹庄,后因村北六公里处有一同名村,故称南曹庄,以示区别。


桥城铺

桥城铺属梁村镇,明朝永乐年间,由山西洪洞县移民来此立村,后村内有桥相隔,因产呈文纸,又有较多店铺经销,即得名桥呈铺,后逐渐改为桥城铺。


南河东村

南河东村属师素镇,明朝永乐年间,由山西洪洞县移民来此立村。坐落于一古河东岸,故命名为河东村。因北有一同名村,后演变为南河东村,至今未变。


曲吕

曲吕属师素镇,明朝初期,坐落于古唐河下游(今已淤塞)的弯曲处,而得名曲闾,后简化为曲吕。


顶汪

顶汪属窝北镇,明朝永乐年间有六家由山西洪洞县移民来此,占产立村,故得六家曈,明朝末年,刘氏家族兴旺,故更名刘家曈。明朝永乐年间,有山西洪洞县移民来此立村,此地低洼,十年久淹,一片汪洋,故得顶汪。


景口

景口属尚村镇,元朝初期,此村建于一古河渡口处,因附近有大片松林,林中常有鸡鸣,故流传有金鸡报晓一景,此村得名景口。


刘前头

刘前头属窝北镇,明朝永乐年间,刘氏由山西洪洞县迁来此地,因座落于寺阁庄的前(南)头,故得名刘前头。


卫家庄

卫家庄属万里镇,明朝永乐年间,卫氏由山西洪洞县迁此立村,故以姓氏取名为卫家庄。


刘家屯

刘家屯属付佐乡,明朝末期,刘,吕,赵三户逃荒来此立村,后因刘家出一秀才,故得名刘家屯。


军庄

军庄属邵庄乡,宋朝末年,此地系宋代为抵御外族侵略而设的屯兵之处,故取名军镇。后演变为军庄。


玉皇庙

玉皇庙属肃宁镇,明朝永乐年间,山西洪洞县移民到此立村,因距县衙十里,故称十里铺。后因村内修一玉皇庙,故逐渐更名为玉皇庙。


郗家庄

郗家庄属付佐乡,明朝永乐年间,由山西洪洞县移民来此定居立村,因姓郗的占多数,故以姓氏命名郗家庄至今。


胜家庄

胜家庄属尚村镇,明朝末期,姓盛的移居此地立村,故得名盛家庄,后以谐音演变为胜家庄。

牛军庄

明朝永乐年间,滑,李,高,胡,张五氏从山西洪洞县迁来此地,又传说该村系宋代杨六郎摆牤牛镇之处,故分别得名,滑牛军庄,高牛军庄,李牛军庄,胡牛军庄,张牛军庄。

                        寨南和寨北

杨六郎大摆牤牛阵大败辽兵后,将养牤牛的地方改名为大寨,后来大寨分为了南北两个村庄,一个叫寨南,一个叫寨北。





混在肃宁
混在肃宁--走遍大街小巷,关注柴米油盐,肃宁人儿,肃宁事儿。权威媒体,百姓情怀,不恶俗不媚众,有深度有品位,新闻不报混子报!投稿爆料:1874196628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