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件事一直困扰着63岁的王大爷。
王大爷说:“最近这段时间白天总是哈欠连天,想着晚上睡不够,于是就晚上早点睡觉。可没想到这觉却越睡越难受,这是怎么回事呢?”
王大爷的情况并不少见,许多老年朋友都有类似的感受。
自古以来,早睡早起都是被公认的良好作息习惯,如今却让身体越发的疲惫,难道老人早睡不健康吗?
有的老人每天晚上8点左右就睡觉了,结果到了后半夜3点左右就醒了。
这时候要么去上个厕所,要么就是肠胃开始咕咕叫,让老人醒来后很难再次入睡。
就这样,老人就在床上躺到天亮。
一般来说,夜里3点这时候人应该处于深度睡眠,身体才能得到充足的休息。
如果老人总是夜里醒来无法继续入睡,长期如此,注定白天没有精神。
所以,老人可以适当的推迟一些睡觉的时间,这样就能醒的晚一些,让自己好好睡一觉。
晚上8点左右,正是家人们聚在客厅聊天、看电视的时光。
白天儿女孙子们都去上班上学了,老人根本没时间与他们说话,增进感情。
如果到了晚上还早早去睡觉,那这唯一的交流机会也就错失了。
老人可以晚一点睡觉,和家人聊聊天,唠唠家常,相信这样的聊天也会让你的心情更加平和。
老人的情绪稳定后,夜间睡觉质量也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提升。
不少老年人都患有心血管方面的慢性疾病,这些疾病虽然不会立刻夺人性命,但也对老人的生命安全有着潜在的威胁。
老年人晚上如果睡得早,就容易到了后半夜醒来或者睡得不深度。
长期如此,对老年人脆弱的心血管都会造成严重的伤害。
所以,老年人可以晚上10点左右再睡觉,这样既不会错过深度睡眠阶段,又能避免因睡眠不足而引发的心血管问题。
由此可见,早睡对于上了年纪的老人来说,可能并不是一个健康的习惯。
这都是因为随着上了年纪之后,老年人的睡眠时间越来越短,早睡注定了早醒,也就让老人的身体得不到充分的休息。
那么,老年人晚上睡觉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呢?
很多老人都有同样的疑问,早睡早起怎么到了老人身上就不适用了呢?
这是因为年龄的增长,使得老年人的睡眠变浅,有时候一点动静,或者是身上的一点变化都会让你从睡梦中惊醒。
你看年轻人,晚上睡前不论喝了多少水,他们也能一觉到天亮。
可是老年人睡前多喝一口水,晚上都不得不起夜来解决。
老年人睡眠调节能力也会随着身体衰老而退化,所以醒来后老人就无法继续接着睡觉了。
建议老年人晚上10点左右再睡觉,但不能晚于10点半,毕竟睡得太晚对身体的伤害也是很严重的。
老年人的脑部也会随着年龄增长而衰老,这时候大脑控制情绪的能力也会逐渐减弱。
一点小事,老年人也会无限放大,让自己久久无法入睡。
老年人在睡觉之前可以尝试一些放松心情的活动,比如阅读一本喜欢的书籍,听一段轻柔的音乐,或者发呆放空大脑。
这些事情都能让老人忘记白天的不愉快,以平和的心情去睡觉。
此外,老人也要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放宽心,不要把那些无关痛痒的小事一直挂在心上。
现在很多老年人喜欢晚上去广场上散步,或者是跟着老朋友去跳跳舞。
晚上吃过饭,进行适当的锻炼,有助于帮助老人消化晚餐。
但是不建议老年人进行过于剧烈的运动,这样会使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导致精神兴奋,难以入睡。
另外,老年人如果在睡前进行了剧烈运动,那么就要坐下来休息一下,可以泡泡脚。
泡脚可以缓解一下身体的紧张感,促进血液循环,帮助入睡。
同时,保持卧室的安静,让自己慢慢安静下来,这样才能进入深度睡眠中。
俗话说,有钱难买老来瘦,不少老人为了保持身材,晚上吃的极少。
还有的老人患有三高,或者糖尿病,需要控制饮食,因此晚上也不敢吃的太多。
不论哪一种情况,都使得老年人后半夜饥肠辘辘,哪怕睡着了也容易饿醒。
同样,老人如果睡觉之前喝水太多,也容易增加起夜的次数。
这是因为老人年纪大了以后,膀胱憋尿的功能逐渐减弱,有点尿意就特别敏感,此时大脑就会叫醒老人去上厕所。
因此,为了避免夜间醒来,老人应该晚餐吃饱不吃撑,睡前少喝水。
有的老人夜间醒了,习惯性的看看几点了,结果不论几点钟,自己都睡不着了。
这是因为夜晚看时间容易引发焦虑情绪,老人醒来看到时间,若发现距离起床还早或临近起床,会担心睡不着,结果越担心越睡不着,就这样睁眼直到天亮。
如果发现时间距离起床时间很近,老人就更睡不着了,没准会直接起床。
此外,看时间的时候,手机屏幕发出的亮光也会影响褪黑素的分泌。
一旦褪黑素分泌少了,老人想睡也很困难。
因此,半夜醒了,老人最好处理完私事直接闭眼睡觉,不去关注时间,管它现在几点,睡觉为大。
早睡早起虽然是个好习惯,但是对于老年人来说可能会有一些弊端,老年人也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调整睡觉时间。
睡觉是最好的养生方式,睡的好才能让身体得到休息,第二天才能精神满满的去生活。
如果老年人存在很严重的睡眠问题,就需要及时就医,让医生来帮助你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