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见倾承】临危受命,返乡创业

民生   2024-11-24 09:23   河北  

20多年前,父亲是村里最早一批种植食用菌的创业者。父亲突发疾病,姐弟俩临危受命管理企业,他们能否闯过难关?在食用菌产业深耕两年,扩建冷库,拓展海外客户,他们一步步带领企业走出困境!顺应新形势,调研新产品,关于未来的发展,她已经有了新的方向。这里是90后大学生张蕙怡毕业后毅然返回家乡、投身食用菌行业的奋斗故事。

在好多农村题材的电视剧中我们都看到过这样的剧情:土里刨食的父母耳提面命的嘱咐孩子:当农民太辛苦了,一定要发奋图强,努力学习,考上大学,走出山沟沟。当然也有好多60后、70后、80后的农村大学生曾经把在城市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楼房当成自己的一个奋斗目标。而如今农村大学生的圆梦故事有了另一种叙事结构,好多90后、00后的大学生毕业后选择返乡创业,他们发现农村、农业有广阔的天地,只要选好项目,只要足够努力,一样有可能大有作为。

张蕙怡她们姐弟俩早在大学时期就做好了子承父业,回到村里发展食用菌行业的计划。要说他们和蘑菇之间的缘分,应该追溯到20多年前。

平泉市是华北地区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在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组织的“中国特产之乡”评选活动中,被授予“中国食用菌之乡”的称号。平泉市食用菌生产覆盖二十个乡镇,近三万五千农户,这其中就包括本期节目的主人公张蕙怡一家。她家位于柳溪镇,薛仗子村。她的童年记忆中,好多场景都与蘑菇有关。

父母从20多年前就掌握了生产菌棒的技术,一直从事蘑菇种植的事情,他们忙碌的身影让张蕙怡至今提及仍历历在目。

种植蘑菇虽然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但是在那个年代,相比栽树种地,种蘑菇的收益还是比较高的,所以张蕙怡姐弟从小到大的生活条件相比其他农村同学要好一些。他们的父母很有经营头脑,那时候父亲做的一件事,到现在还让她非常自豪。

张蕙怡上大学的时候,平泉食用菌行业已经在全国打响了知名度,好多同学都知道她家乡的蘑菇非常有名,在亲眼见证过不少乡亲们通过加入食用菌行业发家致富之后,张蕙怡姐弟在心里暗暗决心,毕业之后回乡创业。

他们的想法得到了父母的大力之后,两个人先后进入父亲的平泉市九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打算从基础学起。原本以为这是一个稳扎稳打的下一代接棒过程,可2022年父亲却突发脑出血,陷入昏迷阶段,家里、公司里的各项事宜都乱成一团。

用张蕙怡的话来说,当时简直就是赶鸭子上架,严峻的形势推着他们姐弟不得不硬着头皮往前走。他们做了一下分工,弟弟、弟媳主要负责菌棒生产和蘑菇大棚等技术问题,张蕙怡和丈夫则负责客户对接和速冻蘑菇原材料采购的环节。随着一个又一个难题慢慢解开,父亲的病情也渐渐好转,一场硬仗之后,一切终于步入正轨。

一边担忧父亲的病情,一边处理食用菌厂的各项事务,张蕙怡姐弟俩每天都忙的焦头烂额、身心俱疲。好在几个月后,父亲的病情得到控制,厂里的运营也基本平稳,看到姐弟俩同心协力把厂里的事宜打理的井井有条,父亲也是深感欣慰,决定正式将肩上的担子移交给孩子们。这时候张蕙怡开始思索:创业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父辈已经为姐弟俩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想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就需要在扩大规模、拓展客户、产品深加工等领域有所突破。她的这种想法能否落地呢?

张蕙怡盘点了一下公司的业务,找到了几个突破口,她准备将300个大棚进行旧棚分批改造,并将一部分改造好的新棚租给菇农,让他们能有机会自主创业,同时也能节省姐弟俩的一部分精力去拓展出口业务。刚采摘的新鲜蘑菇,经过快速处理、打包、冷冻,大大锁住了蘑菇的鲜味,原来这些速冻蘑菇主要供应国内一线城市,现在张蕙怡想通过与一些外贸公司的合作和自主找到国外客户洽谈这两种方式,签下一些外贸订单。这个时候,大学里学到的知识就有了用武之地,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他们拓展了十几家国外客户。

这些国外年单,有可能因为菌类市场价格的浮动,供货一年并没有利润,也可能赶上天时地利条件,一单利润就超过10万,而于张蕙怡而言,虽然利润并不稳定,但长远来看,增加了海外客户对今后的发展还是非常有利的。订单多了,新的问题也随之出现了,父亲之前建的600平冷库的承载量已经远远不够了。旧棚改造需要资金,从全国各地优选蘑菇原材料也需要资金,旧的货款一时还收不回来,再想扩建冷库,就会有一个很大的资金缺口。就在一筹莫展之际,父亲提醒她,在过去20多年的经营中,每次遇到资金问题,平泉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都会给予帮助。张蕙怡立即联系了信用社的工作人员,邀请他们到现场考察座谈,最终贷款200万,将新冷库建了起来。

说到产品的深加工,张蕙怡在这两年的考察中,发现平泉市有些蘑菇酱产业、蘑菇零食产业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区域品牌,产品也深受消费者欢迎,如果此时加入这类产业难度较大。反倒是菌类天然调味品行业,还是一片蓝海,这类产品又比较满足现代人对健康饮食的追求。

立冬之后,今年最后一茬的蘑菇已经采摘完毕,即将入库。公司院里有几十个村里的老人一边晒着太阳,一边剪着蘑菇,记者在与他们交谈中了解到,好多老人的年龄都超过了70岁,一边照料家庭,一边在这里打点零工,他们感到知足。

2022年父亲生病临危受命带领企业一步步前行,2年的时间,公司发生了很大变化,利润额得到了稳步提升。张蕙怡却觉得有些东西其实并没有改变。像两代人对蘑菇特殊的情感没变,对产品品质的追求没变,对乡亲和家乡的那份深沉的热爱也始终没变。

两年多的时间,张蕙怡姐弟在公司新建了1600平米冷库,拓展了十几家外贸客户,利润额也有稳步的增长。提及这些变化,厂里的老员工们都对姐弟姐竖起大拇指,并且感慨:有文化、有见识、有想法的年轻人做起事情来果然不一样,那些父辈们没能想到、没能做到的事情在他们这一代都实现了!听到这样的评价,张蕙怡只是淡淡一笑,她说:我们现在取得一点小成就只是因为站在了父辈的肩膀上。农村创业,道阻且长,未来还会有很多机遇和挑战,只有顺势而为,不惧风雨,才能收获成功。想要青春无悔,就要继续风雨兼程!

来源/承德新闻网
责任编辑/胥树民 
编审/刘颖
承德新闻网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承德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承德广播电视台和承德新闻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承德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如本网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与承德新闻网联系。

承德新闻网
承德新闻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