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应物:孤舟自渡诗情,至浓至淡人生

文摘   2024-11-19 16:17   陕西  










孤舟自渡诗情,至浓至淡人生

作者丨小狸  主播丨阿檀

编辑丨安般兰若(ID:anbanlr)




大起大落 改邪归正


公元756年的长安街头,锦衣华服的少年,纵马奔驰,他剑眉朗目,俊美嚣张。


这位鲜衣怒马的少年此时还未料到,不久之后,他再也无法如此这般没心没肺、目中无人地策马驰骋在长安街头。


少年叫韦应物,是唐玄宗跟前的“三卫郎”。他出身长安望族,15岁时就被选中在唐玄宗身边当“侍卫”。


世事无常,人生有起落,有变数,人生在世,一切皆有可能。


明明看起来是太平盛世,却被胡兵的铁蹄踏破太平的梦。


“安史之乱”爆发了,唐玄宗仓皇出逃,带上妃子和大队人马,当然,也有被丢弃在长安的。这被弃在长安城的,就有韦应物。


于是,韦应物亲眼目睹了那一场惨烈的杀戮,这场杀戮发生在他曾策马奔驰过的繁华都市,他熟悉的街头巷尾,还有,他的家族中。


血流成河。山河破碎。人仰马翻。



昔日的繁华被兵戈埋葬,曾经的豪奢骄横化为乌有,他惊呆了,呆若木鸡,他吓坏了,躲在屋子里瑟瑟发抖。何去何从?看着眼前的惨状,韦应物不知所措。


他失去了三卫郎的职位,也失去了生活的方向。


他应该怎么办?何去何从?


读书,这件他之前嗤之以鼻的事拯救了他。他有在“太学”读书的资格,很快就进入状态,不但学业上有成就,他还喜欢上诗歌。读诗,写诗,少年韦应物靠着读书与写诗,渡过那一段生命中的至暗时光。


“青山满春野,微雨洒轻埃”。


远山幽幽,微雨丝丝,书香缭绕,诗歌灵动。抚慰着少年那颗惊恐孤寂的心。


那个曾“身作里中横,家藏亡命儿”的纨绔恶少,那个曾“朝持樗蒲局,暮窃东邻姬”的风流少男,他变了。


都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可这话,放在韦应物身上,失效了。


他沉静下来,变得安静内敛。


世界有太多的兵荒马乱,唯有安静,可以抵挡内心的洪荒。他发奋读书,一边读书一边写诗,他的诗歌,独特清秀,自成风格。


“安史之乱”结束,此时韦应物已经蜕变成另一个人。


少年鲜衣怒马时,恶少的青春时代也结束了。



仕途浮沉 至暗至明


《少年相思在长安》中写道:


“当年大唐的一场动乱,带走了一个少不更事的少年,却还给历史一个为民做主的清官。”


韦应物也有如陶渊明那般隐居避世的念头,也曾两度弃官闲居。


但他是尽职的官员,每到一地,他认真处理公务,为当地百姓办实事。


“到郡方逾月,终朝理乱丝”。他担任过洛阳丞、滁州刺史、苏州刺史等官职,他勤政爱民,执法公正,只要身体允许,他就是个工作狂。


他也是一位心怀慈悲的官员,对百姓的苦难有深切的同情。


惊蛰时节,春雨微微,春雷阵阵,农人开始忙碌起来。耕地,种菜,牵牛,从日出忙到日落。农事的辛苦和百姓贫穷的生活让韦应物心生怜悯之心。


他写下《观田家》: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一场贵如油的春雨降下,让农人充满了喜悦。他们辛苦劳作,但唐朝赋税沉重,百姓的粮仓并无存粮,诗人想到自己所得的俸禄可都出自这些种田百姓,内心感到无比惭愧。


他没有说一套做一套,而是言行一致,真正做到为官清廉。


他为官期间,拒绝送礼请托之类的事,做苏州刺史,看到百姓流亡,他内心惭愧,在苏州任期满,竟然回去的路费也备不足,只好寄居在永定寺,他两袖清风,清茶古卷,最终客死于苏州。


他经历了太多,得到过功名利禄,见识过人情冷暖,有过最放荡的少年,最励志的青年,和悲喜交加的中年,他失去过最尊贵的职位,也得到过人间最珍稀的爱情。


爱与诗歌陪伴他渡过人生的至暗时光,也陪他渡过后来或热闹或纷乱或孤寂的生涯。他的前半生,大起大落,他的人生,至暗至明,他的一生,无悔无憾。


时光无声,飘零如花;时光如水,悄无声息。它带走了诗人的青春年华,带走了曾经的狂放与热血,却从不回头。


每一分、每一秒,都在无声中剥离,像春风拂过树梢,落下一片片泛黄的枯叶。像秋夜的微雨,洗尽世间尘埃,只留下心中的净土。



孤舟诗渡,至浓至淡。


诗歌,一直是韦应物心灵的慰藉。


经历安史之乱,韦应物拾起书本,开始苦读,他喜欢上诗歌,他读诗,也自己写诗。


人生总是充满变数,社会与个人生活有时迭为因果,变数面前,有人焦虑,自暴自弃,也有人在焦虑与恐惧后,安定内心,让自己沉静下来。韦应物是后者。


经历世事的诗人,内心豁达平淡。他喜欢在秋夜独自一个人散步、看落叶、怀人。


秋风秋雨之夜,韦应物突然想起在山中修道的朋友,他怀念老友,想给他送一瓢酒。


到了山上,但见满山落叶,秋色萧然,诗人写下了一首平淡却深情的诗歌《寄全椒山中道士》: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历经大起大落,仕途坎坷,看淡人情冷暖,诗人内心更加淡泊。孤独不完全等于寂寞,接纳孤独,他成为一个闲闲、静静、淡淡的诗人。


或许,是诗歌让他真正平静。


他一边尽着一位为官者的职责,一边也在心中为自己“修篱种菊”,寄情山水,寄情诗歌,表达内心的情感。


也是一个清冷的秋夜,他一个人散步,夜凉如水,天空澄澈,月华如练,大地空明,此情此景,仿佛可以与自己对话,他一边漫走,一边在心里写下了这样一首诗《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山空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时光如晨露,深秋萧萧。岁月,随着时光的流逝逐渐远去。夜晚,大地空旷,深山寂寂,想起曾经的把酒相谈,对方今夜是否也无眠?然而“未眠”的又何止是“友人”,诗人也是“未眠”的幽客。


秋夜,凉天,空山,松子,一个清幽的诗歌境界,是诗人可以安静栖息的王国。


韦应物的神来之作是《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首诗娓娓写来。有恬淡,有深情,有闲静,有高远,至浓至淡,言有尽而意无穷,是韦应物独有的诗境。那个傍晚,涧边幽草,黄鹂啼鸣,春潮带雨,野渡轻舟。


诗人韦应物,没有把他最具诗意的文字,留给他念念不忘的长安,而是留给了滁州郊外不起眼的山涧。


淡至极方知浓。无名的幽草,他见之心生怜意;黄鹂的清音,让他内心安静。春潮,晚雨,野渡,孤舟,这些意象在他眼里,全都鲜活着,仿佛可以与他对话,仿佛懂他,他也懂它们。


这是无法解读的句子,有人说:“无法解读,是因为它是纯粹的诗。”


也许这一刻,过往的一切,世间的一切,都真正释然了吧。


正如《少年鲜衣怒马时》中所写:


“那个曾经打马御街前,见识过琼林宴、骊山泉的少年,在声色犬马之后,终于看到了生活的本真。”



作者:小狸。散文领域深耕者,茶诗花写作私教课学员。时光清浅外,素笔记简书,文字的世界里,清欢自在。出版散文集《野渡轻舟》。

主播:阿檀,声音爱好者,热情直爽的东北人。机缘使我走近有声世界,生活也变得多姿多彩。感恩遇见,希望通过声音让我们成为朋友。

安般兰若
遇见美 | 创造美 | 分享美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