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时候重新思考时代巨变下的城市发展机遇

文摘   2024-12-05 16:56   上海  

奉贤新城







我们身处一个巨变的时代,但每一个时代都会造就几座星光熠熠的城市。


从1951-1973年的日本产业崛起,到1960-1990年代亚洲四小龙的经济奇迹,再到1978年开始,中国创造了长达33年的双位数高速增长,直至如今成为拥有全球制造业产业链最为齐全门类的国家。


当科技创新成为国家战略的第一要务,深圳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20+8”产业集群行动大放异彩,做大做强4大支柱产业、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8大未来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和全部工业增加值一举蝉联2023年全国城市“双第一”,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的道路上“一骑绝尘”。


无论是大到国家的发展机遇,还是小到城市的风口红利,每一个国家、或是城市崛起的背后,都是产业链转移、重构、升级带来的城市格局的变化。


东方美谷园区


如今,大国博弈、科技卡脖子、地缘冲突、产业经济周期更迭,全球城市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时代大变局。


奉贤新城,作为上海重点推进的五个新城之一,紧紧围绕“新片区西部门户、南上海城市中心、长三角活力新城”的发展定位,不断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为了在新一轮的时代变局中,赢得“先手”。我们精心挑选了美国尔湾、日本柏叶新城、德国德累斯顿和新加坡特殊经济区域的世界级产业发展案例,希望能为奉贤新城寻找未来城市进阶的密码。


◆ ◆ ◆ ◆

新城发展的核心引擎

◆ ◆ ◆ ◆


尔湾,一个传奇的城市。


她的传奇,在于这个远离洛杉矶市的郊外城市,竟然能够从一个私营农场起步,发展成为全美最宜居、最生态、最安全的新城。


如今,在全美城市人口增长放缓的背景下,尔湾不仅人口还在逆势增长,房屋升值速度也快于全美其他任何城市。


尔湾实景 来源网络


湾的强大吸引力,离不开生态优先、大学科研集群优先的发展策略。


早在20世纪60年代,尔湾公司就和著名建筑师威廉佩雷拉,设计了一座环绕加州大学校园的崭新城市。在佩雷拉最初的设想里,尔湾要创造一个鼓励跨学科交流研究的氛围与环境,同时也有独立的住宅“村庄”。


1970年代,建校初期的加州大学尔湾分校 图City of irvine 来源网络


他将新校园设想为一个轮子的中心,围绕一个6.5公项中心公园所形成的圆环,其辐条延伸到周围的多个独立、又紧密相连的居住社区,并且每个社区都有完备的学校、商店、教堂等配套设施。便捷的通勤、与自然无缝融合的人文生活环境,让居民可以沿着绿化带,10-15分钟触达各种学习、文化、娱乐、生活场景。


尔湾以5所高等大学为依托,推动智力密集型的高科技产业发展,还通过建立公司关系办公室、科技联盟办公室等一系列措施,持续推动学校科研成果向市场转化,形成覆盖“生物医学、制药、无线通讯、电脑、软件”等多个领域的技术产业集群,成为美国的“第二硅谷”。


著名的电子游戏开发公司暴雪公司在尔湾的总部 来源网络


如今,尔湾高科技产业集群的蓬勃发展,不断激发区域旺盛的商业消费和服务需求,带来强劲的经济收益。


尔湾的成功,并非大学科研集群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个案。


加州大学尔湾分校航拍图 来源网络


日本的柏叶新城作为典型的以轨交站点为城市核心,规划建设的产业新城,同样遵循着大学校区科研集群优先的发展战略。


在新城发展的初始阶段,千叶大学柏叶校区、东京大学柏叶校区规划建设先行,同时完善国立癌症研究中心等医疗研究设施。


之后,筑波快线修建,让柏叶新城校园站到东京秋叶原站的通勤时间缩短到27分钟。此时围绕筑波快线的大学站进行新城核心区的整体开发才开始拉开帷幕。


柏叶新城区位示意图


柏叶新城根据开发的住宅项目,重点建设配套类设施,包括小部分商业、学校、医院、公园等。同时,在区域内严格遵循“就业人口:居住人口=2:1”的指标,采取分阶段开发、小规模扩张模式,避免经济下行及人口回流造成新城空置。


等到了第三阶段,除了启动商业综合体的开发外,还重点筹建生命科学产业创业基地和企业孵化器,并以大学城和科研实力为基础,利用大学人才集聚优势,重点吸引高精尖人才落户。


柏叶新城的产业,依托东京大学柏叶校区在宇宙射线研究所、固体物理研究所、新领域创成科学研究生院的生物科学部、跨学科科学部和环境研究部的优势,不仅精准定位了新城产业在生命科学、医疗用品、食品健康和高端软件的未来发展方向,还持续为产业赋能。


柏叶新城开发阶段示意图


德国的德累斯顿,以德累斯顿大学为代表的研发集群,让城市焕新成为“全球芯片重镇”、“欧洲硅谷”。


以德累斯顿大学为核心创建的“高技术跑道”孵化器等平台,加快地区产品结构调整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学与周边20多家研究所、科研机构建立的科研联盟,通过合作开展前沿领域研究、合作培养年轻科研人才等举措,形成辐射带动地区发展的溢出效应。


示意图 


新加坡的特殊经济区域,虽然是由自由贸易区、商业园、工业园和科技园构成的特殊经济板块,但在助推科技创新与发展深度融合的上,同样值得借鉴。


示意图


尤其,在高校、企业和区域深度融合创新上,他们鼓励高校深度参与特殊经济区域规划实施和发展蓝图的制定,形成高校新技术和新概念与企业测试、验证、反馈和修正的闭环。


如纬壹科技城邻近的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理工学院等面向产业和企业需求开放;新加坡电信、胜科工业等企业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大学和管理大学等共建大学-企业研究室,形成产学的深度互动。


新加坡纬壹科技城局部鸟瞰图


如今,大学等科研机构还会围绕企业需求,建立技术大使派遣制度,定向从公共研发机构优选研究人员派驻企业工作,推进技术商业化;甚至,在科技园设立创新商业化区,让教学用地和商业用地能够实现“空间互换”,实现产学研的深度融通。



◆ ◆ ◆ ◆

产业保持生命力的“三板斧”

◆ ◆ ◆ ◆


尔湾、德累斯顿、新加坡等城市的成功经验,也让我们重新思考奉贤新城产业升级之路。


高校院所的学科优势如何与重点产业领域精准对接,如何为奉贤新城美丽大健康、绿色新能源、通用新材料、数智新装备等四大千亿级新兴产业集群赋能。


2024东方美谷化妆品大会


北联闵行交大为核心的大零号湾、南联奉贤海湾大学城,创造奉贤新城“新质生产力”为核心的科创交通走廊,或是第一板斧。


虹梅南路越江隧道、轨交5号线,建设中的轨交15号线南延伸段,规划中的奉贤线,极大缩短奉贤新城与上海市中心之间的通勤时间,吸引更多的科技人才和企业进驻。


交通示意图


这一系列的大交通战略布局,不仅拉近了两大科技策源地的空间联系,更在无形中拉近了学术研究与市场需求之间的距离。


区域内的科研创新资源,将因此获得更有效的整合和配置,推动产业协同发展和创新生态的形成,加速知识创新与技术转化的深度融合。


奉贤海湾大学城实景图


在此框架下,“企业出题、高校答题”的模式则是构建“新质生产力”创新走廊的第二板斧。


这一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新生态,让政府机构与高校、龙头企业一起携手,构成新的“创新枢纽”。


在这一架构下,临近的高校和大中型研发机构开放共享,推动从研发到商品化的全链贯通。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与信息共享机制,让大学城内的科技研发活动得以更加紧密地与企业实际需求对接,实现了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无缝衔接。


如新加坡特殊经济区域的榜鹅数码园技术局、网络安全局等搭建公共信息和服务平台,临近的新加坡理工大学开放共享聚焦创造,周边的机器人公司、网络安全公司、区块链公司等专注数字产业关键环节,促进数字技术快速产业化,就是非常值得借鉴的经验。


华侨银行在榜鹅数码中心8楼设立全新的创新中心


对科技研发的持续性、集群式投入,则是保持创新活力的关键第三步。


新加坡的国家研究创新和企业计划中,每期投入约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1%。比如,大士生物医药园,创新资助从最初的医疗和药品,递进为生命科学和生物医药,再演进为治未病的预防;裕廊工业区围绕制造业,创新资助从最初的制造业专门技术,递进为制造业集群,再演进为制造业与贸易联通。


新加坡的特殊经济区域甚至为了鼓励企业研究,实施“投3补1”政策,即企业R&D每投入1美元,政府投入30美分。



而德累斯顿则是德国产业集群战略的最大受益者。


2007年德国政府提出的尖端集群竞赛项目,每个竞赛获胜的集群5年内可获得4000万欧元联邦资助,占单个集群资金的50%。


2016年推出卓越战略,约定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以3︰1的比例承担资助资金。


这两大举措,直接加速了创新要素向技术尖端的地区集聚。


21世纪初,萨克森州将微电子产业列为重点支持的战略性高技术产业,打造全链条的微电子产业体系。在走向集群战略推动下,德累斯顿从吸引全球顶尖芯片企业设立研发中心,到建立新生产基地,再到扩大投资新建工厂,集群效应持续提升地区吸引力和国际影响力。


对于“拥有集中力量办大事”优势的中国而言,德国的集群战略无疑极具借鉴意义。


德国德累斯顿 来源网络



◆ ◆ ◆ ◆

城市焕发持续活力的关键

◆ ◆ ◆ ◆


对奉贤新城而言,虽然科创产业是城市发展的核心,但人才则是一座城市的核心土壤,是城市焕发持续生命力和活力的关键。


尔湾地区凭借其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等顶尖学府,不仅为城市输送了大量高素质人才,还通过藤达网等教育及移民机构的合作,为国际人才,特别是华裔新移民提供了全面的教育和发展机遇,构建了一个人才辈出的环境,多种族的融合则造就了尔湾高度多元的文化吸引力。此外,尔湾还为人才提供从咨询、培训到就业的全方位服务,极大地促进了人才与企业的融入,与城市共同成长。


新加坡特殊经济区域则通过吸引全球顶尖人才,带来国际技术转移。新加坡未来技能局就推出未来技能系列项目,围绕不同特殊经济区域创新主题,开发培训课程和开展适应技能培训。


与尔湾一样,新加坡特殊经济区域同样建立了基础人才培养、研究人力选拔和人力资源输送机制。如围绕科技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人才需求,匹配新加坡科技研究局推出科技人才奖学金计划。


数字江海


奉贤新城在构建其最新的人才发展战略时,完全可以从尔湾与新加坡特殊经济区域的经验中汲取灵感。


首先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的合作,吸引更多高校在奉贤设立分校或研究机构,为人才引进提供坚实的教育基础。同时,学习尔湾的社区凝聚力和支持体系,为人才提供全方位的咨询、培训和就业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


其次,依托自身的大学城和科研实力,开发科技研究中心与孵化器,吸引高精尖人才。


第三,建立完善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借鉴尔湾在人才引进方面的优惠政策,如税收减免、住房补贴等,以吸引更多国内外优秀人才。


最后,不断满足人才在不同阶段的核心诉求。比如,子女的全龄段教育资源,父母的医疗保障,自身有成长性的工作机会,以及工作8小时之外的居住、生活、娱乐、文化等消费需求的满足等。


国妇婴奉贤院区

新华医院奉贤院区(在建)

上海奉贤区世界外国语学校

东华大学附属奉贤致远中学


要让在这里生活和在城市中心的生活没有差异,甚至在某些方面要优于城市中心的生活,要让奉贤新城成为所有人都能把8小时之外的生活都“浪费”在此的首选地。







未来城市从“硬城市”向“软城市”,向 “智能生命体”的发展,正成为一个趋势。


如今,奉贤新城无论在生态、建筑、交通,还是商业、教育、医疗等基础配套上的优势已经非常的明显。


奉贤新城CAZ效果图


下一阶段,如何为当地工作和生活的人,提供多元化的公共空间和丰富的文化生活体验才是关键。


就像剑桥的“下午茶”喝出60多个诺贝尔奖,华尔街的“硅巷模式”在500米街巷内,聚集着全球最顶尖的从业者。聚集着最多创新资源的城市,正在为产业创新提供了“天然的土壤”。


当然,城市的多样性同样重要,要让100个不同个体,都能在同一个城市中找到自己的“同温层”,找到比其他城市更吸引人的丰富生活和流连忘返的生活体验,才是一座城市真正的魅力所在。


上海之鱼青年艺术公园


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能让每一个生活在此的人,产生满足感,激发他们对城市的归属感、认同感和骄傲感。也只有这样的城市,才能真正留住人才,形成长久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来源:More城读

奉贤新城
奉贤新城提供上海奉贤新城最新最全的规划建设动态以及置业、生活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