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柒回来了!
热搜爆了!
不到6小时,播放量破亿!
11月12日,知名传统文化短视频创作者李子柒携最新作品全网发布,正式回归大众视野。新视频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漆器”为主题,生动地展现了中国漆器的独特美学和工艺之美。
回望李子柒的非遗之路,早在2019年李子柒便成为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广大使。在她的视频中,我们看到了蜀绣、木活字印刷术、手工酿造酱油、蓝染等非遗技艺,她也让更多人了解到了非遗的艺术价值和文化魅力。
李子柒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文化领域的深耕,显示出她作为文化传播者的社会责任感。她以独特的方式,将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带入了千家万户,甚至走向了世界。她说:“非遗文化,它像极了一个垂暮的老者,很无奈,站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回望,那种无力感,所以它需要被很多人看见。”
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别于物质文化遗产,强调以人为核心的记忆、经验、精神,是物质之外的技艺、匠心和智慧,由口传心授的文化链而得以延续、传承和发展。几百年来,同样的画面在几代人手掌的方寸之间呈现。彭州非遗匠人用同样的方法传承技艺,工匠精神不仅体现在制作的工艺中,也体现在坚守文化的情怀中。
从《天彭牡丹谱》到《彭州歌》对牡丹的颂扬,从“宋代金城窑”的名扬海内外到“白瓷艺术中心”的登台亮相,千百年来人们都赞美着彭州非遗。这里有着众多璀璨的非遗项目,正等待着被更多人知晓和传承!
今天
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彭州
看看那些藏在岁月深处的
具有彭州特色的
非遗瑰宝
彭州市的非遗项目涵盖了
从舌尖到指尖所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别
数量大,门类齐
现有以“桂花土陶”“天彭牡丹花会”“彭州白瓷”
为代表的省级项目7项
以“敖平风筝”为代表的成都市级项目12项
以“彭州剪纸”为代表的彭州市级非遗项目84项
彭州白瓷烧制技艺是从宋代传承至今的,打破宋代中国陶瓷“南青北白”地域格局,产品色泽米白,工艺精湛,器型简约,是具有宋瓷美学价值的传统技艺。
彭州白瓷烧制技艺在隋唐时兴起,经历了兴旺—衰落—恢复—衰落—复兴的曲折历程。早在隋唐时期,在彭州磁峰镇民间就出现了制瓷作坊,北宋时期,磁峰白瓷技艺高超,规模较大,是宋代四川地区最大的白瓷窑口。
2012年,代表性非遗传承人李清泉投身彭州白瓷烧制技艺传承领域,建设彭州白瓷艺术中心,打造了彭州白瓷复兴公社、瓷谷美术馆、彭州窑、彭州白瓷生活美学馆、彭州白瓷传习中心等多个非遗传承空间。成为了四川省内一个新的文化地标,也是当代四川省内唯一一家集创意研发、生产制作、技艺传承、展陈展示为一体的白瓷非遗园区。
彭州白瓷烧制技艺工艺复杂,有制料、制模、成型、刻花、印花、划花、装饰、素烧、上釉、釉烧、釉上彩绘、烤花、选品等72道工序。
这72道工序,是古今彭州制瓷人聪明和智慧的结晶,尤其是以李清泉为代表的新一代彭州制瓷人在白瓷成型、装饰及烧造环节融入文化创意和现代科技,复兴彭州白瓷宋代磁峰窑的泥料、釉料配方,传承传统的刻花、划花、印花工艺,重新复建传统馒头窑,开发出富含宋瓷美学特征和天府文化内涵的“彭州白”系列产品,大大提升了传统彭州白瓷的产品形象,扩大了彭州白瓷的应用范围,解决了宋代彭州白瓷文化由断到续、由藏到显的问题,推动了彭州白瓷的转折性发展。
桂花土陶历史悠久,在明代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就有了,已有500年的历史。
桂花镇双红村的龙窑窑址,就是嘉靖年间当地人烧陶制陶的窑址。它以全手工打造烧制而成的红陶而著名。
龙窑也称爬坡窑或长窑、蜈蚣窑、蛇窑,依山势倾斜砌筑,形状似龙而得名。龙窑是中国古代陶业工人的非凡创造,其特点是利用自然山坡建造和火焰自然上升的原理,烧出成品。
据不完全统计,现今在我国保存完整的、民国以前的龙窑,仅有6座,而桂花龙窑可以算是其中的佼佼者,是四川省文旅厅命名的第一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体验基地。
陶器的制成工艺流程复杂,在制坯之前首先要选料、踩泥、锯泥,这样才能确保用于制坯的泥土没有杂质,并拥有良好的可塑性;其次是捶坯、雕花、晾晒阴干、上釉;再装窑烧制,经历泥与火的历炼最终成型。良好的土质条件,悠久的制陶历史,秉承着传统的工艺技术,使得桂花土陶自古以来声名远播。
桂花土陶分生活陶瓷、建筑陶瓷、花卉陶瓷、工艺美术陶等,代表作品有三角蟾、羊耳罐、盆、罐、缸等。桂花土陶承袭传统技艺制作生产的生活土陶罐、盆、缸、坛经久耐用,品质优良。“耙花、镂空”技艺更是独步天下。
上好纯净的粘土,遇火便淬炼成硬朗的陶器。这泥与火的交融对抗,在锻造层出不穷的陶艺品时,也留下了人类文明的智慧。桂花土陶传统制作技艺2007年被列入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是中国陶文化的结晶,传统文化和现代工艺的延续。
2019年,阳氏田鸭肠火锅技艺被列入第六批成都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名录。阳氏田鸭肠火锅技艺具有一百多年的历史,阳氏田鸭肠火锅兼具成都火锅普遍性与彭州地方独特性。在制作技艺上,它既有成都火锅麻辣鲜香、口感细腻、酱香醇厚的特点,又有辣不伤胃、麻不刺喉、久吃不上火的特点。
阳氏田鸭肠火锅技艺的要点由三个部分组成:底料、高汤、鸭肠。底料包括原料精选、辣椒蒸煮、冷却锁鲜、手工斩切、祖传配比、匠心炒制、木桶焖制、分装定型等工序。高汤是阳氏田鸭肠火锅的灵魂,原料独特,工艺考究,营养丰富。鸭肠为阳氏田鸭肠火锅的特色菜品,食材为九尺镇田园放养的土麻鸭的鸭肠。
阳氏田鸭肠火锅制作技艺,既传承了四川火锅的文化精髓,更以其特有的魅力,为四川火锅文化添加了一道特别的色彩。
彭州,古称天彭,与洛阳、菏泽并列为中国三大牡丹观赏基地。相传唐朝禅师金头陀在彭州丹景山种下第一颗牡丹起,这里便开始了长达千年的牡丹栽培历史。丹景山因而被誉为“花山”,每年春天,花开如潮,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明末清初的社会动荡使天彭牡丹一度衰落,但花会传统却得以保留。
1984年,彭县(现彭州市)人民政府决定重拾这一传统,大力发展观赏牡丹,重振“天彭牡丹花会”。自那时起,彭州已成功举办了40届天彭牡丹花会。今天的彭州丹景山,已成为中国西部最大的牡丹观赏中心,其“金腰楼”牡丹在1999年昆明世博会上荣获国际银奖。
历史上,天彭牡丹花会主要分布在丹景山、牛心山下的花村等地。如今,除丹景山外,还有隆丰大唐牡丹园、盛世牡丹园等多个分景点。自唐宋时期起,这里的牡丹文化便十分繁盛,每年农历三月三,百姓都会齐聚丹景山,共赏牡丹盛开的美景。
九尺板鸭传统制作技艺,源于清末民初的彭县九尺镇(今彭州市九尺镇),是以当地所产麻鸭为原料,博采各地腌卤鸭技艺所长,从而形成独具九尺特色的板鸭传统制作技艺,被列入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九尺板鸭传统制作技艺工序讲究,包含选料、宰杀、除毛、清洗、收水、烘烤、码味、成型、晾晒、烟熏、卤制等流程。其中选料、码味、成型、烟熏、卤制为重要环节。
经过时间的沉淀,九尺板鸭已成为川西传统美食的一张名片,远近闻名。对于彭州人而言,只要有客人来家里,大多数都会买一只板鸭,展示当地特色与自己好客的热情。不少外地游客离彭,也会打包九尺板鸭带走。
作为一座城市的缩影
非遗是每一座城市都拥有的独特文化
为城市留住非遗技艺
为孩子铭刻乡愁记忆
传承发扬城市的文化瑰宝
唤醒彭州人的文化自信
彭州非遗
已成为这条路上的先行者
免责声明:
★品鉴彭州微信公众号推文内容仅在品鉴彭州今日头条号转载,其他平台未经许可,严禁转载!文中配图支付相应稿费,若不同意使用,请告知删除!
期数:3234期
文:品鉴彭州 阳阳
图:品鉴彭州
编辑:龙洋 责编:梁丹 编审:杨华
有一种成都生活,叫彭州!
“品鉴彭州”微信征稿啦!
弘扬天府文化,传播城市精神!
亲爱的小伙伴们,“品鉴彭州”微信面向全网征集优秀稿件啦!
投稿邮箱:2840955915@qq.com
主办:彭州市委宣传部
主编:王玉岩
副主编:叶韬 冯艳丽
责任编辑:梁丹 龙洋 刘倩
编辑:刘代萱 邓茹月
出品:彭州市融媒体中心
彭州市融媒体中心举报电话:028一68611355
你的每个赞和在看,我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