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
艺非凡(ID:efifan)
——————————————
茂盛的树木、潺潺的流水……这些栩栩如生的场景,真难想象竟是出自,一双巧手和一把剪刀。 被误解的根源,其实是李宝凤对剪纸进行了创新:采用了多层套色剪纸方法。这种方法,说起来很简单,就是每一种颜色剪出一种模样,最后多种颜色套在一起。但是做起来很难。单层剪纸必须“千剪不断”,每一部分都应当连在一起,否则就成了剪贴画。 单层剪纸做出来后,再一层层地贴上去,有多少种颜色就有多少层,为了保证效果,大部分画都有五六十层,这样才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水彩画的效果。“水彩画”,只是李宝凤剪纸作品中的一种。
最绝的是“油画”!
看这一系列作品,如果我不说,你能看出来这是剪纸吗?
质感看上去,是不是跟油画一模一样,完全可以以假乱真。 因为太逼真,还闹过一个笑话,那就是在李宝凤,开个人剪纸展览的时候,还曾被观众误认为,这是拿“油画”来充数。 无数人在展览上小声讨论:“这真的不是油画?太难以想象了!” 甚至有人在网上,质疑李宝凤二十多年,直到亲自去看了展览,才发微博承认李宝凤技艺的精湛。 或许因为李宝凤农村出身,却技艺高超,很多人说李宝凤是传奇。 但如果你了解李宝凤,你就会知道,她的人生经历真的很普通。 唯一让李宝凤印象深刻的是,爸妈特别开明,当看到自己喜欢画画之后,不仅不责怪,还给她买了很多铅笔,让她拿铅笔到村子里,家家户户的玻璃柜、窗户上去画。 受到父母鼓舞的李宝凤,年仅十岁就把绘画当做了人生方向,后来,考学失败,她却因绘画特长,被破例录取成为了一名,普通的小学美术老师。 “在任教生涯的第二节美术课上,我发现孩子们连几角钱的蜡笔,也都买不起时,作为老师那种心酸我到现在还记得,也就是从那时起,我萌发了教孩子们剪纸的念头。” 或许是厚积薄发,或许是天赋异禀,李宝凤刚走上剪纸创作的道路,就凭借一系列作品,引发了网友巨大的关注。 在李宝凤的剪刀下,一张张极普通的纸,变成关东冬季的雪景:绒绒的雪坡,小小的院子。暮冬树梢雪初醒,炊烟就爬上了云端,这就是关东人民的冬季生活的写实。 在市面上,单色的剪纸是主流,但越是这样,套色才显得越珍贵。层层叠叠的套色技术,让黑白的剪纸立马焕发了生机。
看这牵着骆驼的队伍,以及背后沙漠、湖水、树林,你是不是已经猜出来了,这个系列剪纸的主题就是《丝绸之路》。 现在的李宝凤,因其精湛的技术被称为“天下第一剪”,奠定这个地位的,则是关于四大名著的系列剪纸作品。 下面就是《西游记》之大闹天宫,里边的每一个人物,都可以和西游记一一对应起来。 下图是《三国演义》之三英战吕布,这么大幅画的创作,光是构思也需要至少一个月时间。 《红楼梦》更不必多说,人物繁多,李宝凤专门为其创作了一个系列剪纸。她还在1997年创作了长3米、高1.8米、立体展示55位人物形象的大型剪纸作品《大观园》。 引得中国“红学”泰斗周汝昌老先生连声赞叹,还为李宝凤赠诗一首:看这一系列作品,少女头上的银饰,是不是还在太阳底下熠熠闪光。 传统的剪纸技术加上现代艺术,让李宝凤的剪纸散发出不一样的味道。 因为技艺超群,她的作品多次在国际上获奖,在吉林图书馆展览上每幅画估值超10万,还在世界各地举办个人剪纸环球展。
但是在这无数荣誉和赞誉的背后,李宝凤自己却很清醒。 不被盛名所累的她,仍旧在尽力当好一名人民教师。她不忍心让剪纸技术后继无人,还专门开办了学校来教授剪纸。 “一张纸,一把剪刀,就可以造就一个纸上乾坤,这就是剪纸的魅力。”如今的李宝凤早已经跳出了农妇的身份,凭借剪纸成为了东北一个文化符号。 剪纸,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也是李宝凤的一生所爱。 这是李宝凤的人生,也是剪纸作为一门工艺能够生生不息的原因。 遇到剪纸,李宝凤是幸运的。但遇到李宝凤,才让我们相信,剪纸作为最古老的工艺,也可以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