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 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艺术理论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年会

学术   2024-09-10 00:02   河北  

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

艺术理论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年会

暨“时代之变与艺术之变”学术研讨会通知

日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是党的历史上又一重要纲领性文献。既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伟大历史转折,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为中国社会历史发展带来根本性的深刻变化。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为新时代的社会发展、历史巨变注入强劲动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目标,吹响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号角,必将对我国社会历史的进一步发展变革提供强大动能,也必将对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产生更为深巨的影响。


2023年,党中央正式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新时代文化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今年是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开局之年,又恰逢习近平总书记主持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十周年。我国整个文化艺术领域,将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继续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等有关文艺工作系列重要论述,结合艺术实践与艺术理论批评实际,将学习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到实处。为此,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艺术理论专业委员会拟举办第三届年会暨“时代之变与艺术之变”学术研讨会,总结新时期改革开放尤其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所带来的社会历史巨变及文化艺术的快速发展、深刻变化,多维立体深入探讨艺术与时代的深刻内在关联,为新时代文化艺术繁荣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艺理人的智慧与力量。


经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艺术理论专业委员会决议,拟定于2024年11月30日(周六,报道)至12月1日(周日)东北师范大学举办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艺术理论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年会暨“时代之变与艺术之变”学术研讨会。本届年会旨在聚焦时代主题,注重学术品质,打造精品学术交流平台,拟将会议规模控制在60人以内。特诚邀从事艺术学研究的专家学者与会,共建艺术理论学术共同体,为新时代艺术理论建设发展贡献学术智慧。


本届年会将设立主旨论坛和青年学者论坛,欢迎青年学者、博士后、博士研究生积极参与交流。拟设评奖环节,以资鼓励。


一、大会主题及分议题

主  题:时代之变与艺术之变

分议题:

1、艺术与时代的变奏

2、新时期改革开放与艺术发展变革

3、新时代历史巨变与艺术新变

4、艺术变革与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5、艺术媒介、科技手段、艺术体制等与艺术发展变革

6、艺术理论:与时代同频共振


二、时间地点

时间:2024年11月30日(周六)至12月1日(周日)

地点:中国·长春


三、会议组织

(一)学术指导单位:

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

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

(二)主办单位:

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艺术理论专业委员会

东北师范大学

(三)承办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新闻学院)

(四)协办单位:

吉林艺术学院艺术研究院

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

(五)学术/媒体支持(排名不分先后):

《文艺研究》

《民族艺术》

《民族艺术研究》

《艺术百家》

《艺术学界》

《艺术探索》

《艺术工作》

《艺术学研究》

《艺术评论》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四、参会要求和说明

本届年会采取“以文参会”形式,请有参会意向的专家学者每人提交一篇学术论文,主办方将组织专家进行匿名评审,向审核通过者发送参会邀请函,参会学者论文题目及内容摘要编入会议手册。请于2024年11月10日前将《参会回执表》参会论文全文同时发至会议指定邮箱:

(1)songd235@nenu.edu.cn

(2)yishulilun2022@126.com


参会回执表:

(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下载)

邮件标题请注明“艺理会2024第三届年会”字样。一旦提名确认,我们将联系作者。

出席年会的各位专家学者,除特邀专家外,往返差旅及住宿费用一律自理,诚望理解。


五、联系方式

宋  丹:  18686420625  (长春)

尹小东:  17862971932  (北京)

李  念:  15614506701  (深圳)


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艺术理论专业委员会

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新闻学院)(代章)

2024年9月5日



附:参会论文编辑体例要求

1.中英文标题

中文标题应与英译相互对应。

2.摘要

摘录文稿核心语句,集中凝练地涵盖全文主旨,字数300—500字。

3.关键词

选取3—5个集中反映内容主旨的名词术语。

4.正文撰写要求

(1)各级标题应简洁凝练,反映主题;

(2)各级标题序号按照:一、/(一)/1./(1)/①/A /a 等的顺序编排;

(3)正文用规范汉字进行撰写,除涉及的古文字和参考文献中引用的外文文献之外,均采用简体中文撰写;

(4)除各级标题外,正文统一使用五号宋体。

5.参考文献或注释

(1)一律采用页下脚注格式,文末不再出现参考文献;

(2)注码采用“①、②、③……”形式,标注在所注文字的右上角;

(3)若是对具体文字的注释,注码要紧随其后;若是对一句话的注释,注码要标注在句末标点后;

(4)页下脚注文字使用小五号楷体;

(5)不同文献标注内容与格式:

· 中文著作  著(编)者姓名:《图书名称》,出版社出版年,第X页。

· 古代文献[朝代]著作姓名,校注者:《图书名称》,出版社出版年,第X页。

· 译著图书[国籍]著者姓名,译者:《图书名称》,出版社出版年,第X页。

· 中文期刊作者姓名:《论文名称》,《期刊名称》XXXX年第X期。

· 国外出版的中文期刊[国籍]姓名:《论文名称》,《期刊名称》XXXX年第X期。

· 外文著作或期刊:著录内容、顺序同上,但著作名或题名要用斜体。

·如著作:Hans J. Morgenthau, Politics among Nations: The Struggle for Power and Peace, 6thed., New York: Alfred A. Knopf, 1985, pp. 389-392.(单页用p.)

· 文章:Joseph S. Nye, “ Nuclear Learning and US-Soviet Security Regime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 41, No. 2, 1987, p. 4.(期刊名用斜体;41表示卷号)

· 报纸文章或报道:《题目》,《报纸名称》年月日第X版。若为国外出版的中文报纸,可在报纸名称前用[ ]注明期刊出版国家。

· 引用著作或文集中的文章:文章作者:《文章题目》,转引自著者或主编:《著作或文集名称》(卷次),出版社出版年,第X页。

6.作者简介

姓名、出生年、性别、籍贯、工作单位、职务、职称、学位、邮箱地址、手机电话等信息。【位于文末】


( 会议具体安排敬请持续关注!)

编辑:张新科、李新|审核:李心峰

艺术学人
中国艺术学权威资讯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