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演出 | 领略西贝柳斯的音乐世界

政务   2025-01-11 12:23   江西  

 在欧元流通以前,每张一百芬兰马克纸币上都印有西贝柳斯的头像;提到芬兰的“国宝”,除了湖边桑拿、费斯卡剪刀、诺基亚手机,每个芬兰人都会自豪地加上一句:


“还有西贝柳斯!”



作曲家

让·西贝柳斯

让·西贝柳斯(Jean Sibelius,1865年12月8日-1957年9月20日),芬兰作曲家,民族主义音乐和浪漫主义音乐晚期重要代表人物。西贝柳斯一生创作了100多部作品,他的作品凝聚着炽热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浓厚的民族特色,因而获得了芬兰和世界的公认,被认为是19世纪民族派浪漫主义音乐最后的代表人物,为芬兰音乐开拓了一个新的时代。他的音乐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具有深刻的政治与文化意义。在20世纪初,西贝柳斯成为了芬兰独立运动的象征之一,尤其是在1917年芬兰独立之后,他的作品成为了芬兰民族精神的象征。

主要作品有交响诗《芬兰颂》、七部交响曲、交响传奇曲四首(《图内拉的天鹅》)、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等。



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西贝柳斯的《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创作于1903年至1904年,这是他唯一的一部小提琴协奏曲,他在这部作品中融合了芬兰音乐的独特音调与西方交响音乐的形式,使得这部作品成为一部集技巧与深度于一体的杰作。这部协奏曲创作于芬兰被俄国统治期间,彼时芬兰的民族独立运动日益高涨。尽管这部作品的情感表达更多是个人化和浪漫主义的,但其创作背景与时代氛围不可分割。值得一提的是,西贝柳斯10岁时从叔叔那里得到了一把小提琴,1881年他开始跟随指挥古斯塔夫莱万德系统学习小提琴,并作为小提琴家获得了很大的成功。这种经历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他对小提琴协奏曲中独奏部分的深刻理解,使该作品充满了演奏难度和情感深度。

第一乐章:中庸的快板,d小调。该乐章充满戏剧张力,交响乐与小提琴的对话充满冲突与融合。一个值得注意的特征是,独奏者的延长华彩乐段在第一乐章的奏鸣曲式中担当了展开部的角色,这一部分相当程度地展现了作曲家在表现情感与技术方面的非凡技巧。

第二乐章:很慢的慢板,降B大调。这个乐章有着浓烈的芬兰风情,旋律流畅优美,情感深沉而细腻。

第三乐章:不太快的快板,D大调。这一乐章充满了活力,作曲技法华丽多彩。英国音乐学家唐纳德·托维将末乐章描述为“北极熊的波兰舞曲”。但是,他并不是想进行贬低,他继续说道:“相比门德尔松和舒曼使用的更轻松、更宽松的协奏曲形式,我认为西贝柳斯小提琴协奏曲更新颖,更精巧,更令人振奋”。


西贝柳斯《D大调第二交响曲》


西贝柳斯于 1901 年冬天在意大利拉帕洛开始创作他的第二交响曲,1902 年 3 月 8 日由赫尔辛基管弦乐协会首演,作曲家亲自担任指挥。在三场演出全部售罄之后,西贝柳斯对作品进行了修改;修改后的版本于 1903 年 11 月 10 日在斯德哥尔摩由阿尔玛斯·耶恩费尔特(Armas Järnefelt)指挥首次演出。西贝柳斯曾表示:“我的第二交响曲是灵魂的告白。”尽管第二交响曲首演后的评论褒贬不一,但公众普遍对其表示钦佩,尤其是宏伟的终乐章引起了部分人对芬兰独立斗争的联想,以至于它甚至被称为“独立交响曲”。这一交响曲创作于俄罗斯对芬兰语言和文化实施制裁的时期。关于西贝柳斯对此的反应,一直存在广泛争议:有些人认为他并未意图传达任何爱国主义信息,而只是后来其他人将该作品视为民族主义音乐;另一些人则认为他在创作时心中就怀有一个独立的芬兰。芬兰作曲家苏尔霍·兰塔(Sulho Ranta)表示:“这部音乐——至少对我们来说——有某种力量引领我们进入狂喜,几乎就像一位巫师用他的魔鼓施展魔法。”

第一乐章:小快板,D大调。西贝柳斯关于交响曲艺术的理念体现在他的写作中——他曾写道自己“钦佩交响曲的风格严谨,以及在所有动机之间创造内在联系的深刻逻辑”——整个作品几乎是从开头听到的上升三音动机有机地发展出来。这个动机最初是不稳定且田园诗般的,然后在整部交响曲中以各种形式反复出现(实际上成为了大部分音乐素材的基础),甚至构成了终乐章的戏剧性主题。

第二乐章:有弹性的行板速度,d小调。在意大利拉帕洛的别墅中,西贝柳斯写道:“唐璜。我坐在城堡的黑暗中,一位陌生人闯了进来。我一次又一次地问他是谁,但他始终不答。我试图让他笑,但他保持沉默。最后,陌生人开始歌唱——于是唐璜知道了他是谁。他是死亡。”在同一张纸上,他写下了第二乐章开头的巴松管主题,随后是拨弦低音“行走”的主题。两个月后,他在佛罗伦萨草拟了第二个主题,并标注“基督”(Christus),可能象征着乐章中的死亡与复活,甚至象征着芬兰的命运。

第三乐章:极活跃地,降B大调。第三乐章是一个充满不安的谐谑曲,尤以弦乐冲击力极强的三连音为代表。接着进入一个慢速的三声中部,柔和、带有一些民歌风格的双簧管独奏伴随着单簧管和圆号。小号的响亮号声之后,谐谑曲再次回归,随后三声中部在乐章结束时再次出现,并过渡到终乐章。

第四乐章:中庸的快板,D大调。第四乐章不作间断地接着第三乐章展开,辉煌地进入 D 大调,呈现出宏伟、响亮、庄严和胜利的主题,这些主题常常借用自第一乐章的素材。类似于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第四乐章和前一乐章之间的过渡部分在再现部之前再次回归,使人们能够再次感受大调胜利的辉煌。这一乐章深受浪漫主义音乐影响,被称为“北方的意大利音乐”。有学者写道,终乐章“向着一个充满胜利的结尾发展,唤起听众心中对未来光明和自信的景象”。


漫步北欧


2025年1月11日晚19:30

江西艺术中心音乐厅


指   挥:朱   曼

小提琴:黄蒙拉


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SIBELIUS Violin Concerto in d minor,Op.47

——中场休息——

Intermission

西贝柳斯《D大调第二交响曲》

SIBELIUS Symphony No.2 in D major,Op.43



(扫描二维码购票)

票价:100 / 80 / 50元



江西艺术中心
江西艺术中心位于南昌市高新大道1978号,东临高新大道,北侧为南京东路,包含大剧院/音乐厅,可举办各类大型文艺活动、接待各类艺术表演团体。订票热线:0791——82070777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