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江村的“新三样”

时事   2025-02-11 14:33   江苏  

竖版海报(1).png


2月6日大年初九上午,记者来到扬州仪征市沿江村能源专业合作社,这里正在举办一场热闹的集中签约仪式。7户村民将在村委会的统一协调下,于两个月内建设投运屋顶分布式光伏。


因地制宜、合理有序开发分布式光伏,是沿江村有了“新三样”以来实现村民增收的一条新路径。沿江村的“新三样”是什么?


驻沿江村“第一书记”、国网仪征市供电公司滨江供电所员工周维忠说:“这两年,村里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先是有了分布式光伏,后来又打造了能源专业合作社,今年春节前又吸引了不少回乡就业的中青年新农人,跟以前传统产业和人员结构相比有了新变化,所以称为‘新三样’。”


记者跟随周维忠,体验了一把“新三样”的魅力。



走进沿江村,处处弥漫着春节的气息。屋檐下、晾衣绳上,色泽红亮的腊肉和香肠,宛如“红色帘幕”,顺着屋檐向上望去,屋顶一排排深蓝色的太阳能电池板错落有致,在蓝天白云映衬下逐光而动。


安装光伏板能让村民拿到开发费用、租金,是个好事情。目前已有103户村民家的屋顶或庭院安装了太阳能光伏板,合计装机容量2.84兆瓦,已累计为村民带来125万元收益。


周维忠介绍,沿江村属于国家级永久耕地保护区,不能发展非农产业,村集体收入较低且渠道单一。2023年12月,在村委会和国网仪征市供电公司共同推动下,沿江村成立了能源专业合作社,以村民为主体,以政企合作模式集中力量、整合资源,推进整村光伏建设等新能源项目的开发和运营。


村民在从事农作等传统产业.jpg


周维忠带着记者来到沿江村村部。只见村部二层小楼的屋顶上铺满了光伏板,院子里建了一台汽车充电桩,村部后面围着5米见方的一小圈栅栏,里面装有一套储能设备。


村部储能设备.jpg


“这些都是合作社建的。”周维忠告诉记者,光伏、充电桩和储能共同构成了一个微电网,其中充电桩用的是屋顶光伏发出的绿电,平均每度电的价格比附近充电桩要低0.1-0.2元,给车主带来了实惠,同时每月还可为村集体带来约4900元收益。


能源专业合作社就坐落在村部隔壁。“我们正依托合作社,按照分布式光伏整村开发计划,利用无人机全面摸排屋顶和庭院资源,为村里集中推进光伏建设提供参考。”国网仪征市供电公司六级职员袁泽龙介绍。


随着新能源项目的持续建设,村里的就业机会越来越多。今年,10多名在外务工的中青年回到了沿江村,陆续开始从事新能源相关的工作。华宝新就是其中之一:“之前在外地也是做光伏安装,现在在自己村里就能找到擅长的活儿,赚得差不多,还能照顾家里老人小孩。”


能源合作社.jpg


周维忠告诉记者,今年村里还准备组织一批新能源领域的专业技能培训,既能帮助村民就近就业,还能为村里发展新能源培育人才,目前,已经有20多人报名,其中一半是回乡发展的中青年新农人。


“‘新三样’是沿江村发展变化的缩影。”周维忠说,“今年,合作社还计划通过建设智慧果蔬农业系统与水稻种植基地数字大田系统、建设智慧路灯系统等方法,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促进产业体系转型升级,不断扩大村集体经济收入。”


新农人在进行电动汽车充电服务1.jpg





记者手记.png

董 莹


从2022年周维忠成为沿江村驻村“第一书记”以来,记者因为采访周维忠3次前往沿江村。前两次采访,周维忠念叨最多的,是怎样给村里“做点啥子”,让村里的孤寡老人、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体过上更好的生活。


这次,周维忠见到记者聊得最多的是沿江村的新变化:屋顶上的光伏电板带来了“阳光收益”、回乡的年轻人推动了新产业的发展、能源转型赋能传统产业的升级……最让他自豪的是,这些新变化里都有他参与的足迹。


作为一名电力员工,周维忠为村里搭建了一座绿色发展的桥梁,让村民实实在在享受到了能源转型发展的红利。




图片


- End -

源 | 苏电牛思
编辑 | 玲玲 

现代快报
新新闻 新文化;讲真话 办实事 树正气
 推荐账号,扫码关注
推荐账号二维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