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内在要求。2024年,在第十四届“挑战杯”秦创原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土木工程学院《“砼”墙铁壁——喷射超高延性混凝土,加固美丽乡村》项目获国赛主体赛银奖。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数广集团杯”广西赛区选拔赛现场总决赛中,学院共获2金10银4铜,其中《力支智检—国内力学测试系统智能化领跑者》项目以金奖排位赛小组第一的成绩成功晋级冠军争夺赛,并以总分第三名的成绩从6个高校项目中脱颖而出斩获亚军;《稳固纤锋—碳纤维加固桥梁技术领航者》项目获得最佳创意奖,两个项目均进入国赛。
第十四届“挑战杯”参赛合影
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斩获佳绩
近年来,土木工程学院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围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所需,充分发挥学生在学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和教师在学风建设中的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中心,依托院赛、校赛、区赛、国赛“四级进阶”的创新竞赛体系,积极开拓多途径、跨专业、全要素交叉融合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新途径,形成了课堂教学、科学研究、企业实践、产业学院、创新社团协同育人的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通过加强顶层设计、优化教学资源、完善评价体系、营造良好氛围、加强校企合作以及注重个性化培养等措施,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建立良好的学风,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敢于探索、勇于实践,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着力搭建有利于创新创业人才成长提高的育人环境,促进学风建设的持续改进和提升。
一
学院建章立制,构建“三元鼎力”的工作保障体系。完善创新创业实践育人领导体制,实施“一把手工程”,成立创新创业实践育人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创新创业实践育人专题研讨会,对创新创业实践育人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制定《学院大学生课外创新创业和社会实践管理办法》、《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分中心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定,在《学院年度绩效津贴分配暂行办法》、《学院教职工教学工作量核算办法》中专门针对创新创业教育科研、教学做出明确的奖励规定,以此调动广大教师参与“双创”活动积极性、主动性,强化多角度的创新创业实践育人基础支撑。建设专门开展创新创业实践育人基地和双创活动场所,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经费保障,确保创新创业工作顺利开展,加速创新成果孵化。通过政策上倾斜、技术上指导、经费上保障,培育储备“金种子”项目,充实项目“蓄水池”,育强人才“领头雁”。一年来,学生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获国家级立项10项、区级立项24项,校级项目29项,参与学生累计达300余人次。
召开创新创业工作部署会
建设双创活动场所
二
学院一方面夯实学校育人主体作用,另一方面将行业企业、科研团队、产业学院和创新社团纳入育人辅体。通过推动学院教师与企业合作,邀请企业专家参与课程建设和毕业设计,充实“双能双师型”教师队伍。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创新中育人作用,树立“早进团队、早进实验室、早做项目”的“三早”原则,让学生在科研中接触新理论,形成“人人有项目做,人人有导师带”的良好科研之风。依托广西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面向绿色建材开发和智能建造专业建设,搭建“政府部门引领、学校主导、企业合作”的平台,让高校教师、科研团队、行业企业、创新社团参与进来,大兴务实之风。强化产教融合,聘请各领域知名校友和企业家加入双创导师智库联盟,推荐在校生到校友企业实习就业,促进单向被动的双创教育向双向互动的实战教育转变,广泛凝聚校企校地育人合力,实现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目标。一年来,学院举办年度学习经验交流会、师生座谈会、校外专家指导等10余次。
先进建材与智慧建造现代产业学院揭牌
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三
学院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打造了包含12个竞赛项目的“土建砼话”院级竞赛体系,设立了院级“创新创业中心”和“社区学生发展中心”,组建了涵盖“全体学生、全体教师、全体学科方向”的“三全”竞赛团队,支持“双创”社团发展,举办“双创”活动文化周,使“双创”活动成为学院教师教学、学生求学的理性认知与自觉行动,形成了“学生人人参与竞赛,教师人人指导竞赛”的优良创新局面。通过加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科技成果转化“三层次”科研创新支持体系建设,不断提升科研反哺教学能力,促进产学研融合,让创新育人资源充分汇聚融通,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通过实物展示、经验分享、活动总结等形式总结创新创业教育经验,宣传创新创业教育成果。一年来,学院共举办了15场次的创新创业经验分享会,1000余人次的学生参加各类学术科技竞赛,学生参与率达70%,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建立良好的学风,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持续进步提供有力支持。
打造“土建砼话”院级竞赛体系
开展创新创业分享会
开展“师生有约”交流分享会
开展英语四级模拟考试
召开考研誓师大会
来源|桂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排版 | 陈丽慧
校对 | 刘浏
一审 | 方思淇 林玉梅
二审 | 梁精华
三审 | 莫 媛
学工在线投稿邮箱:glutyiba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