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工作中发现,不法分子利用快递包裹隐蔽撒网,以“乡村振兴局2024年全面落实数字乡村实现全面脱贫”为幌子,骗取群众财产、利用群众进行收款转账来转移违法所得,从而开展电信诈骗活动。请广大群众注意防范、甄别,同时各部门加强防诈反诈宣传,务必提醒辖区群众提高警惕,谨防被骗。
一、案例
1
A某于近期收到了一份快递包裹,快递中有两份档案袋,内容为“乡村振兴局关于2024全面落实数字乡村实现全面脱贫”,材料中印有公章。随后,一陌生人自称扶贫办工作人员与A某取得联系,向其介绍扶贫的内容并通过短息发送陌生链接,声称该计划需保密,要求A某在该陌生链接中与其联系、按照其要求操作。随后该“工作人员”要求A某将银行卡号并向A某转账,引导A某取现后拍照并转到指定银行卡账户中。
2
C某于近期收到一份快递包裹,里面是一张扶贫银行卡和一份国家扶贫政策的文件,C某扫描了“国家扶贫政策的文件”上的二维码后进入QQ群,群内人员在讨论扶贫项目,称申请后可以获得150万元的扶贫款,且群内有专人一对一办理。群内的“经理”添加C某QQ后,要求C某提供银行卡照片,于次日到银行等待待钱款到账,后取现存入指定银行卡,C某多次按其要求操作后被限额,“经理”要求C某一定要在当日内完成取现转账,要求其通过支付宝继续完成操作,C某警觉后要求其让出示工作证件和提供单位的电话,“经理”失联。
二、诈骗手段
不法分子利用群众对国家政策的关注和期待,利用群众对政策的误解或信息不对称,以高额扶贫基金、政策红利等为诱饵,通过伪造国家机关印章、发送虚假文件等方式来博取受害者的信任,诱骗受害者提供个人信息、银行账户或进行资金转账,进而实施诈骗。
伪造身份、政策
不法分子冒充乡村振兴局工作人员,通过伪造公文、印章、工作证件、发布虚假政策信息等手段,声称有高额扶贫基金或政策红利可发放,获取信任。
精准推送信息
通过非法渠道获取个人信息,定向发送诈骗短信、邮件、快递等,内容通常包含虚假政策通知、高额扶贫补贴等诱惑信息。
诱导转账收款
引导受害者扫描二维码加入所谓的“扶贫群”,通过群内发布的虚假政策解读、申请流程等信息,进一步诱导受害者下载不明APP、点击恶意链接或向指定账户转账,以便直接控制受害者的账户。随后,以“扶贫款发放”、“政策补贴”等名义,诱导受害者向指定账户转账。部分受害者被诱导成为洗钱链条的一环,不法分子利用受害者正常使用的银行账户进行资金转移,通过多次转账、分散存入等手段,掩盖资金来源,通过他们的账户转移非法所得。
持续施压、恐吓
不法分子会不断以“政策变动”、“账户异常”、“时间限制”等为由,要求受害者在短时间之内完成继续转账或提供更多信息,甚至使用恐吓手段迫使受害者就范。
三、警方提示
(一)面对涉及国家政策、扶贫资金等敏感信息的电话或短信时,务必保持高度警惕。可通过官方渠道查询相关政策信息或拨打官方电话咨询核实。
(二)切勿随意向陌生人透露个人身份信息、银行账户等敏感信息,对于任何以“扶贫补贴”、“政策红利”等名义要求转账取现的请求,一律视为诈骗。
(三)不要点击来历不明的链接、不要扫来历不明的二维码、不要安装来历不明的APP!
(四)在未确认真伪的情况下,做到“不透露、不轻信、不转账”。如发现对方身份、信息可疑或已被骗,请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电话或96110反诈专线咨询,并立即到附近公安机关派出所报案。
(五)警方呼吁社会各界加强对电信诈骗的宣传与教育力度,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特别是针对农村地区居民和低收入群体等易受骗人群,要加强重点宣传和引导。
来源:市局反诈中心
文字:梅普木用
编辑:王瑶瑶
责编:董诗锟
审核:黄天波
制作:瑞丽市公安局新闻宣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