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地处清丰山溪下游,地势低洼,河溪交织,湖泊众多。解放前,段潭人民饱受水涝之害,每逢雨季,大部分农田受淹。解放后,经过兴修一系列水利工程,整修清丰山溪河道,洪涝灾害逐年减少。今天我们走进的徐坊村,已经成为鱼米之乡。
徐坊村位于段潭乡西北部平原地区。驻地毛家,有6个自然村,2000多口人,耕地1800余亩,水面300多亩,以种水稻为主。建国前夕属段潭乡,建国初期属深湖乡,1958年为徐坊大队,1968年与朱罗、中埂两大队合并为徐坊大队,1972年分出朱罗大队,1980年分出中埂大队。
徐坊村又分徐西和徐东,徐西自然村在段公潭西北 5.5公里田畈中,有80多户,500多人。唐朝中期(公元766年—公元835年),徐晁由官山西溪(今小港镇)迁居此地,因地处徐坊村西部,得名徐西,迄今有1200余年历史。徐东自然村在段公潭北偏西5.2公里田畈中,50多户,300余人。清光绪年间(1875年-1908年),徐氏由徐西迁此。据传,徐坊村的先祖韬公曾是唐朝御史,官拜五品,为官清廉、公正,深得百姓拥戴、皇上欣赏,告老返乡时,皇上钦踢“恩荣”二字。如今,徐氏子孙把这两个御字悬刻于文化中心,激励后人发奋图强,再创辉煌,报效国家,报恩人民,光宗耀祖。徐氏儿女2023年新建文化中心时,纷纷捐款,全村捐款160多万元,村里人才辈出,在各行各业大显身手,过上了富足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