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赤峰市委宣传部、赤峰市文联、赤峰市电影电视艺术家协会联合出品,赤峰理中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制的自然生态纪录片《一念万里》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农业农村频道CCTV-17播出,该片以独特的视角和创新的表达方式,讲述了“中国天鹅之乡”赤峰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四集纪录片《一念万里》,通过讲述不同人物与天鹅之间的温暖故事,展现了赤峰市的生态之美、人文之美,让观众在青山秀水间遇见大美赤峰。这部纪录片在视觉呈现上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观众仿佛身临其境,跟随镜头一同踏上跨越万里的迁徙征程。无论是壮丽的自然风光,还是饱含深情的人文故事,每一帧都如同一幅精美的画卷,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第一集《故乡在路上》
以第三人称视角,缓缓展开这片土地与天鹅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以“风”的第一人称视角,见证善良的人们与天鹅之间的温情守护
“在赤峰市委宣传部、赤峰市文联的指导下,纪录片团队历时3年跟踪拍摄。”赤峰市电影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席、《一念万里》制片人程辉介绍,拍摄团队凭着一份对家乡赤峰的热爱,以及影视艺术工作者的职业素养,爬冰卧雪、风餐露宿,不畏艰苦,拍摄了大量的影像素材,这不仅是对天鹅迁徙的真实记录,更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生动展示。
赤峰市电影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一念万里》总导演孙万良介绍,该纪录片的片名源自宋代诗人严仁的诗句“念别离、千里万里,问何日是归期”,寓意着迁徙之路的漫长与天鹅对栖息地的深深眷恋,寄托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对天鹅的美好情愫。纪录片的每集时长剪辑到12分钟左右,便于在新媒体平台传播。
山河远阔,心安之处是家乡。赤峰地处蒙古高原向辽河平原的过渡地带,大兴安岭南麓横亘西北,西南被七老图山环绕,东南由努鲁儿虎山脉形成天然屏障。这里是世界候鸟迁徙的重要通道之一,独特的多样性生态系统,为候鸟迁徙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在这一方土地上,朴实善良的赤峰人崇尚人与自然共生共荣,世代守护着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和大自然的精灵。赤峰市野生动植物保护专家、《一念万里》顾问张松柏介绍,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与人类的真情呵护,让赤峰成为候鸟迁徙路上的“安心栖所”,每年春秋两季经赤峰迁徙的天鹅数量均保持在10万只以上,在湖泊、河流、农田,处处可见万鸟翱翔的壮观场面,呈现出一幅人与自然美美与共的优美图景。2014年,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赤峰市“中国天鹅之乡”称号。“赤峰自古以来就有爱护天鹅、尊崇天鹅的传统。”张松柏说,红山文化时期的远古先民崇拜天鹅。在辽宁省牛河梁遗址一个大型积石冢中,出土了一件青色鸟形玉器,从其造型来看,它是疣鼻天鹅的具象写实。这个墓主人是一位大祭司,这件玉器出土时被墓主人枕在头部,它极有可能是祭司祭天的一种祭器。由此表明,红山文化时期,人们已经将天鹅作为神灵来膜拜,在当时的社会中保护、尊重天鹅已经成为共识。《一念万里》浓缩展现了赤峰市生态文明建设成就。全市上下锚定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目标,从植绿护绿、生态修复、环境污染防治、绿色转型发展等不同方面久久为功,持续推进“绿色赤峰”建设。一串鲜活的数字直观呈现赤峰生态环境向好的喜人成绩:森林面积455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5.84%;草原面积3995万亩,草原植被盖度62.6%;全市记录有分布的野生植物1529种,野生动物达497种。特别要提到的是,今年8月,赤峰市全面启动科尔沁沙地、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力争到2030年,全市2661.9万亩沙化土地全部得到根本性治理,全面建成沙地治理成效显著、技术模式领先、政策机制有创新、产业发展有特色的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届时,两大沙地歼灭战将在赤峰市生态文明建设历程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编辑、校对:任静、王美玲
审核:刘志远、刘波、韩颖、白雪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