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猫主人会因为猫咪发情而困扰不已,然后就会带着猫咪去做绝育,可猫咪也是动物,也得“食色性也”,而被绝育之后的猫咪总会有一段时间难以过去的时刻,更有的猫咪很久都走不出这份阴霾。
而对于猫咪到底要不要做绝育,其实很多朋友也都有自己的道理,而且谁也说服不了谁。
01 公猫被嘎蛋后EMO了
胖狸花猫,或者叫它胖橘,是小姐姐的宠物,一只毛茸茸、懒洋洋的猫咪。它的毛色灰白相间,眼睛明亮,四肢有些胖乎乎的,走路总是一摇一摆,仿佛每一步都透露着懒散的气息。最初,小姐姐和胖狸花猫的日子充满了温馨与愉悦。每天早晨,小姐姐刚醒来,胖狸花就会在床边蹭蹭她的脸,发出轻柔的咕噜声,而她也会给它准备丰盛的早餐,喂它吃猫粮、罐头,或者是自己做的小零食。
然而问题在某个夜晚悄然出现。胖狸花猫开始频繁地在深夜发出让人心烦的叫声。起初小姐姐以为它只是偶尔的情绪波动,或许是想要更多的关注。但很快,胖狸花猫的叫声变得越来越频繁,每当深夜降临,它就像被什么无形的力量驱使,开始在房间里四处奔跑,发出令人毛骨悚然的悲鸣声。这个问题不仅打扰了小姐姐的睡眠,甚至让她和家人的生活陷入了不安与烦躁。
几周后,小姐姐开始忍无可忍。她上网查阅了相关资料,了解到猫咪的这种行为可能与发情有关,而唯一的解决方法似乎就是为它做绝育手术。绝育手术,虽然有些人对其存在争议,但为了猫咪的行为问题和家人们的安宁,小姐姐决定带胖狸花去做手术。
“这也是为了它好,或许它会变得更安静。”她在心里自我安慰着。
手术当天,小姐姐紧张不已。她把胖狸花送到兽医诊所,看着它被护士抱进手术室,心里满是担忧。经过几个小时的等待,手术终于结束,胖狸花被送回家。小姐姐仔细检查它的伤口,发现它的腹部已经被剃光了毛,光秃秃的皮肤看上去显得有些滑稽,但更让她不安的是,胖狸花的眼神似乎不再那么明亮,仿佛丢失了什么。
回到家后,胖狸花显得异常安静,甚至有些低落。往日那只活泼、爱跳跃的猫咪变得几乎不再动弹,它蜷缩在角落里,偶尔发出轻微的咕噜声,却很少和小姐姐互动。即便是食物,胖狸花也不再像以前那样迫不及待地扑上去,而是慢慢地、犹豫地吃几口,然后又停下,眼神里带着一种不明的情绪。
小姐姐看着胖狸花的变化,心里五味杂陈。她曾经以为做绝育手术是为了让猫咪更健康、更安静,却没想到它的情绪变得如此低落。每当她看到胖狸花那无精打采的样子,内心的愧疚就愈加深重。
“我是不是做错了?它是不是因为我做了这个决定才变得这么伤心?”小姐姐心中的自责如影随形,挥之不去。
02 赞同绝育?反对绝育?两边干起来了
面对猫咪情绪的变化,小姐姐决定向社交平台的朋友们寻求帮助。她拍了几张胖狸花低落的照片,写下了自己的困惑和担忧:“我带胖狸花去做了绝育手术,它现在好像变得很伤心,难道是我做错了?你们认为为猫咪做绝育是对的选择吗?”
她的帖子很快引来了许多评论。一些网友表达了对绝育的支持,认为这是对猫咪健康有益的做法,尤其是在城市中流浪动物问题严重的情况下,绝育有助于减少无家可归的猫咪数量。“绝育虽然会改变猫咪的行为,但从长远来看,这对它们的健康是有好处的,至少不会再面临发情带来的痛苦。”一位网友这样写道。
然而也有网友表示反对,认为绝育手术是对猫咪自然天性的剥夺。“每个动物都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绝育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是不道德的。它们应该有自由去繁殖。”另一位网友激烈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争论很快变得白热化,支持与反对的声音各自有理有据,仿佛没有一个“正确”的答案。小姐姐看到这些讨论,内心更加纠结了。一方面,她理性地知道绝育可以改善猫咪的行为问题,减少流浪动物;但另一方面,她也感到深深的愧疚,认为自己剥夺了胖狸花的一部分天性,或许让它失去了某些属于它的幸福。
随着时间的推移,胖狸花的情绪逐渐有了些微的好转。它不再那么明显地显得郁郁寡欢,但依然少了曾经的活力。小姐姐在照顾它时,也尽量弥补它的情感需求。她会花更多的时间陪它玩耍,轻轻抚摸它的身体,让它感受到更多的爱与关注。慢慢地,胖狸花开始回到自己的常态,虽然它不再像以前那样在午夜奔跑和叫嚷,但它依然是那个温顺的猫咪,依然喜欢蜷缩在小姐姐的怀里打盹。
这段经历让小姐姐渐渐明白了,作为宠物的主人,做决定时无论如何都无法避免内心的挣扎。她已经意识到,绝育虽然改变了猫咪的某些天性,但她做这一切是为了猫咪的长期幸福,而不是出于一时的情绪冲动。她知道,宠物主人有责任为猫咪的生活提供一个稳定、安全的环境,这包括做出一些艰难的决定。
“没有什么决定是完美的,”小姐姐终于放下心中的疑虑,“每个选择都有它的代价,但作为主人,我要对猫咪的未来负责。我会继续陪伴它,爱护它,弥补它失去的那些东西。”
后记
其实,当猫咪成为宠物的那一刻,它就没办法决定自己的宿命了。对于家猫来说,嘎蛋之后,也不会乱放尿了,也能正常长身体了,还能增加寿命,其实也挺好的,对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