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为何连续三天聚焦安徽这项改革?

文化   2024-10-15 12:11   安徽  

10月12日至14日,央视“朝闻天下”栏目连续三天播出安徽零基预算改革重磅报道——《一场“破”与“立”的改革》,聚焦安徽的改革实践。


安徽为何要向无效财政资金“开刀”?安徽是如何做的?取得了什么效果?


今天,决策杂志(微信ID:juecezazhi)编发全文,一起来看。



一场“破”与“立”的改革(一)

安徽向无效财政资金“开刀”


提起“预算”这个词,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就拿咱们小家庭来说,今年挣了多少钱,明年准备花多少钱,咱们都得盘算盘算,这叫预算,对于国家这个大家来说,更要仔细盘算收支,做好预算。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提出要“深化零基预算改革”。

那么,什么叫零基预算改革?
简单说,就是改变财政资金的分配方式,打个比方说,如果某部门上一年度预算为1000万元,按照惯例,本年度大概率会以此为基数,向上浮动,但是改革后,这个‘基数’不存在了,从零开始了。如果部门要申请预算,你首先要考虑做的事,是不是党中央作为重点,大力推进的?能不能为行业发展带来新的推动?而财政部门则会从实际需要出发,综合财力状况、轻重缓急等多因素来编制预算。不难看出,这是一项牵一发动全身的改革,将打破固有的利益格局。
一次政策摸底的吃惊发现
眼下,安徽省正在全省范围内展开这场改革,改革会一帆风顺吗?它又会带来什么?
安徽的零基预算改革,首先从政策摸底开始,因为每一项支出政策的背后,都是财政资金要支持的项目,有多少政策?这背后的财政资金量有多大?项目的财政资金使用情况如何?不摸查不知道,结果令所有人大吃一惊。
安徽省政府办公厅工作人员 李秋淮:把政策汇总过来以后,当时我们吓了一跳,因为政策琳琅满目,超出想象。
李秋淮所在的政府部门,直接牵头了安徽省级政策梳理工作。他们和财政部门一起,用一个多月的时间,整理出了这本覆盖各个部门的厚厚的政策清单,从支持科技创新到推动产业发展,从人才保障到基础设施建设,足足有328项。
问题1:补贴交叉重复 标准不同
安徽省政府办公厅工作人员 李秋淮:每个部门对同一政策,从不同的角度在补,同一个政策又重复地补。
安徽省财政厅副厅长 左自智:大家都要支持这个科技,科技厅要支持,发改委要支持,工信厅要支持,你拉个一摊子,我拉个一摊子,最后导致这个项目重复支持,低效无效是什么原因,因为两个信息不互通。
问题2:政策不协同 结果事与愿违
在清单上,记者数了数,光是支持科技攻关,就有8项政策,涉及不同部门。这种政策的交叉重复,在农村事务上同样存在。
安徽省财政厅副厅长 左自智:比如像美丽乡村建设,交通可能把路修在了西边,水利可能把渠挖在了东边,林业可能把树种在了南边,甚至住建可能把城建在了北边。为什么很多事现在干的低效无效就是这个问题,都做了,都说我的任务完成了,但是你到现实一看,没有结果。
问题3:存在“僵尸”政策
不仅如此,在清理中,他们还发现了不少“僵尸”政策了,就是政策已经到期,但是仍处在“应结未结”状态,像有的政策是20世纪90年代出台的,依旧在继续执行。
安徽省财政厅副厅长 左自智:支持小城镇的建设,这个2850万元。这个是三十年前的老项目。我们有104个县区,小城镇数量之多更不用想了,这2000万元分到下面去能看见什么成效?
问题4:企业重复申请补贴频发
各个部门各管一摊,协同较少,还滋生了一个新问题,那就是企业会变着花样“编本子”跑项目。这种情况在产业领域格外明显。通过财政部门的信息系统,能清晰看到,前两年不少企业通过“翻新”一个项目文本,就能申请多个部门的补贴资金。
安徽省财政厅预算绩效处处长 王旭:比如说这个项目申报的时候,就是多部门申报,同部门申报多个项目重复享受。
安徽省科技厅党组书记 吴劲松:一个项目可以报六个部门,改头换面,稍微搞一下,今天报到工信厅的,明天报到发改委,后天报到科技厅,多头申报,有的科研人员的话主要精力不是搞科研了,是在跑项目上面。更重要的,大家都搞小项目,都不搞大项目,钱没少花,问题没得到解决。
破!“刀刃向内”重切“蛋糕”
在政策大规模摸排中,安徽省委省政府发现,一些政策补贴交叉重复,支持项目建设“九龙治水”,个别政策“久拖不决”。
只有清理政策,才能清理无效的资金使用。安徽决心“不破不立”,从政策清理开始。而第一步“破”却是异常艰难。
安徽省政府办公厅工作人员 李秋淮:“破”的过程非常难。到底哪些政策可以清理,哪些政策必须保障?每个部门,大家各有各的看法。所以这个时候就等于出了一个难题给我们,总的清单一出来以后,这项工作一下被卡住了。
安徽省科技厅重大任务与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处处长 段菖蒲:整合肯定是有一些阻力的,首先是思想观念的一些阻力。
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技改处副处长 辛新:改革的话,肯定会有一个适应期。开始可能也不是特别地理解,人的思维,肯定是要有个转变的。
改革如何破冰?李秋淮告诉记者,这份精准到最小政策“颗粒”的清单,像镜子一样,照出了各个部门政策执行情况如何,是否科学。围绕改革推进,封闭式开了好几次学术研讨会。
安徽省政府办公厅工作人员 李秋淮:省长、副省长,省政府主要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大家围绕着零基预算要不要推进?零基预算怎么推进?我在我们这个部门,在零基预算当中来怎么当先锋?大家都进行了激烈、热烈的讨论。
总台央视记者 王楠:改革,就意味着利益的重新分配,要想统一共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中国科技大学国际金融研究院的这个大教室,安徽省级负责人、各厅局一把手、市县负责人,围绕零基预算改革,展开了持续一天的大讨论。也就是在讨论中,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提出,他们有一项政策可以清理,涉及资金约8亿元。
安徽省发改委副主任 钟岚:这个政策可能和目前的一些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或者现在一些发展的要求不是很适应了。
经过一次又一次深入讨论,越来越多的部门形成了统一共识,政策的大规模清理工作随即展开。
安徽省财政厅副厅长 左自智:没有生命力的政策后面是没有效益的项目,这是最大的浪费。像支持小城镇的建设,这笔钱必须拉过来。所以我们这次在里面就把它给清退了。
不只是清退,大量实施效果差的政策被压减。
安徽省财政厅副厅长 左自智:压减最多的还是支持产业发展的。原来是传统地拨,就直接拨给你了,一拨了之了。评价的效果很差,原来4000万元,我们压减到一半,压减成2000万元。
针对已有项目,财政部门整理出一份政策清理清单,25项清退,35项压减,40项延续,43项整合,42项强化,当年,就清退压减资金85.8亿元。
安徽省财政厅厅长 谷剑锋:我们的零基预算改革,不只是把一分钱掰成两半花、节约资金这么简单,是要用一分钱,让它使出十分的劲儿,提高效率。
安徽改革缘起:收支不平衡 向改革要动力
改革是什么?这是一个朴素的本源问题。安徽为什么要啃“零基预算改革”这块硬骨头?答案可以这么讲:改革就是调整生产关系。
推进改革的起点在哪儿?实践告诉我们,改革总是从发现问题入手,改革就是要奔着解决最突出的问题去,用生产关系的不断调整,去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安徽的零基预算改革,体现了鲜明的问题导向。他们做政策摸底,实际上就是在发现预算账本里的问题。一下子暴露出来这么多问题,从改革的意义上说,是好事。因为这能让改革的着力点更加清晰准确。
他们在尝试打破传统的“基数预算”时,遇到的阻力,主要来自观念和利益。通过打破基数概念,实现集中财力办大事,让财政资金精准投向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点和紧要处,则是改革者们锚定的关键目标。一场零基预算改革,生动深刻地勾画着改革之难、改革之迫切、改革之重要。

一场“破”与“立”的改革(二)

如何把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安徽给出了新解法


零基预算改革,简单说就是改变财政资金的分配方式。比如:如果某部门上一年度预算为1000万元,按照惯例,本年度大概率会以此为基数,向上浮动。但是改革后,这个“基数”不存在了,从零开始。
安徽从编制2023年预算开始,在全省范围内展开“零基预算改革”,全面清理无效的财政资金,当年仅省级就“挤”出了80多亿元。

如何让好钢用在刀刃上,安徽以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和事业发展目标为导向,对财政支出政策开始重塑。

安徽省政府办公厅工作人员 李秋淮:“立”的过程非常难,因为“立”需要进行大量科学研究。我们形成了一个“立”的表,就等于支持政策清单,分成几大块。省委省政府的重点工作,比如像支持科大硅谷建设、支持重大科技平台建设、支持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建设,每一句话就是一项政策。

在这份2023年安徽省级财政重点支持政策清单上,总共涉及14大类70多项政策,包括支持创业、科技创新、数字化改造、口岸建设等内容。政策数量少了,力度却加强了。

安徽省财政厅副厅长 左自智:在民生领域,2023年整个暖民心行动全省投入资金达到490亿元,教育支出全省达到了1517亿元,成为第一大民生支出。高校的生均拨款,从原来的全国排位第30位一下跃升至23位。钱从哪来?就是把一些低效的、无效的、散而小的钱,放到民生补短板领域。

政策清晰了,但是如何避免出现各自为政、九龙治水的问题呢?

安徽省政府办公厅工作人员 李秋淮:我们先成立工作专班,十个专班每个专班都是有一个部门在牵头,由它和相关部门商量怎么来抓落实。

以支持数字化改造为例,典型示范企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制造业品质品牌提升等17项具体工作,全部由省级工信部门牵头负责,与其他相关部门形成合力。专班的效果,让技改处的辛新出乎意料。

安徽省工信厅技改处副处长 辛新:从2023年到2024年目前为止,技改投资基本上都在全国前五。1至8月份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是25.9%,增速在全国排到第五位,是比较高的。

改革成效明显,改革仍在推进。记者注意到,为了避免出现政策“应结未结”的问题,安徽省级政策中出现了约束性条款,所有的政策自公布之日起实施,有效期一年。而这也让政策整理成了每年都要进行的工作。

安徽省财政厅厅长 谷剑锋:比如像一些区域性政策,从2019年执行到2024年,2025年预算中,如果它执行得好,我们会再做一个安排,进入下一个周期;如果它执行得不好,那就把它退出。如果有些政策绩效评估很低,那就削减它的预算。

安徽省政府办公厅工作人员 李秋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通过以后,中央对一些政策出台又有新的规定,比如讲要符合统一大市场规定,比如讲对政策的协同性进行一致性评估。在这种中央新的要求下,我们会进一步清理、优化、提升。
从“找钱”变“找项目” 工作方式“焕新” 
 “破”与“立”之间,不仅重塑了财政资金的分配格局,更让财政资金可以精准抵达发展最需要的地方。政府各部门的工作方式,也悄然发生着变化。
在安徽省数据资源局,一场信息化建设项目评审正在进行。来自粮食部门的工作人员,在专家的密集提问中,表情越来越严肃。
安徽粮食部门专项信息化项目申请人 何易:这个项目,国家政策也是支持的、要求的,所以我们一直在积极推进。现场老师的要求还是挺高的,从场景的设计到可行性、必要性,各方面都会有要求。
在安徽的这次改革中,10个资金专班里就有数字安徽专项资金专班,由数据资源管理局牵头,将原来分散在近90个省直部门的各类政务信息化建设资金统筹管理,累计投入5.8亿元,搭建“数字安徽”信息化底座,为所有部门以及16个市的信息化系统提供统一技术支撑。现在,如果某个部门想要报预算“上马”额外的信息化项目,就必须要来过评审。
安徽粮食部门专项信息化项目申请人 何易:以前的话,项目可能是各个厅局自己就可以进行操作,现在信息化的项目全部都归口到数据资源管理局。如果资料不完整或者必要性的说明不充分的话,有可能是被否的。
安徽省数据资源管理局政务信息化建设管理处处长 宋丰明:改革前,家家竖烟囱、系统林立、数据孤岛,现在我们通过平台建设,归集了各类政务数据3096亿条,赋能千行百业。数据资源共享复用,避免重复建设,避免财政资金新的投入。通过这几年的政务信息化项目的审批,财政资金的节约大概45%。
改革附加题:先谋事后排钱
从想干就能干,到写方案过评审,卡紧了政府部门自己的项目建设冲动。而对于更多的部门来说,改革也给他们提出了附加要求,如果想争取预算,必须先拿出好项目。
安徽省财政厅副厅长 左自智:为什么存在年终突击发钱,就是在编预算的时候,不知道具体实施的项目在什么地方,所以我们现在推出的就是,改变钱等项目,要先拿项目,先谋事后排钱。
从“先要钱”到“先找项目”,政府角色发生了巨变。
安徽省科技厅党组书记 吴劲松:过去被动接单,现在主动谋划,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
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钟岚:实际上就倒逼大家,要把项目谋划进一步提前。在每年申请预算之前,就要有项目清单。
安徽省财政厅副厅长 左自智:倒逼很多行业主管部门必须更新知识,学习一些新打法。
而对于更多的基层政府工作人员来说,走访市场主体,加强学习研讨,成了必修课。
安徽省科技厅重大任务与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处处长 段菖蒲:走的企业很多,工作量很大。从全厅来看,各个业务处室都深入地开展了摸底行动,摸清我们产业链最紧急最紧迫的问题,要把这些问题梳理出来。
重点领域从“各自为战”到“下好一盘棋”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零基预算改革让政府能通过资金统筹,更加科学精准安排预算,增强对重大决策部署的财力保障,集中力量办大事,办好民生事。在蚌埠,久拖不决的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终于拉开了大幕。
在安徽蚌埠,记者看到,一条两公里左右的河道边上,工程车正在忙碌地进行刷坡作业。
安徽水利开发有限公司现场负责人 马景玉:这个项目于2024年7月份开工,计划在今年11月底完成整个施工内容。
其实就在今年7月前,这条河道还是一条黑臭水体,困扰周边农户多年。但是因为成因复杂,治理多元,投入资金量大,让生态环境部门工作人员刘乐一直忧心如焚。
蚌埠市生态环境局土壤生态环境科科长 刘乐:黑臭水体治理资金就是单一地靠财政资金支持,这个项目投资是在520万元以上。资金量规模还是挺大,没有上级项目资金的支持,没办法确保长治久清。
蚌埠市经开区财政局局长 薛亚超:黑臭水体涉及水利,涉及环保,涉及农业、林业,涉及乡镇,涉及的部门多,大家只管自己,统筹起来这个本身就是有难度。
2023年,安徽全省全面推开零基预算改革,打破了农村黑臭水体曾经面临的“九龙治水”僵局。但是对于基层财政部门来说,政策传导仍然需要时间。
蚌埠市经开区财政局局长 薛亚超:肯定预算部门跟财政部门吵,要有沟通,会有一定的矛盾,这很正常。改革成本总是要有的。天下没有不难的事,也没有难的事,就是想不想做的事。
改革势头势不可挡。在省级层面,成立了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专班,这对于刘乐来说,不亚于是天大的好消息。
蚌埠市生态环境局土壤生态环境科科长 刘乐:环保部门牵头,各个部门在治理的时候齐心协力,向县区、向乡镇一块使力。比如说农业农村部门,有农村改厕的专项资金,可以和黑臭水体治理控源截污工程有效连接。像水利,有水系连通工程,在黑臭水体治理过程中,水系连通也是治理的重要方式。围绕这条水体的治理,周边做各自可以做的工作。
对于基层部门来说,在不断地协调和沟通中,大家也达成了共识。
蚌埠市农业农村局乡村建设促进科科长 郭辉:和美乡村建设的资金量,市级每年安排5000万元。改革之后,我们能有较大的资金投入黑臭水体治理。先建和后建是一个大局的问题,不能说农业部门就紧盯农业部门,环保部门就紧盯环保部门,有轻重缓急。
从“各自为战”“九龙治水”到统筹协调“下好一盘棋”,让地方的项目资金有了明确保障。在蚌埠,到2026年年底前要确保当地367条黑臭水体全部治理完成。截至今年8月底,已经完成228条农村黑臭水体的治理,累计投资超过2.5亿元。
蚌埠市经开区财政局局长 薛亚超:原先都只分个小苹果,现在我可以集中财力给一个蛋糕,把这个项目实实在在完成。就跟家庭一样,比方说每个月我少出去吃几顿,这个钱省下来,到年底买一个大件。
安徽零基预算改革进程里,有一个词经常出现,就是“专班”。这些专班,大多是跨部门组成,推动多部门联手,围绕同一目标,协同攻坚。过去的预算制度下,财政支出不仅有年度之间的固化,也有部门之间的固化,缺少协同,让有限的钱用不到刀刃上。推动零基预算改革,不仅改变了预算本身,其实还改变了人与人、部门与部门打交道的方式与机制。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六个原则,其中之一就是坚持系统观念。安徽零基预算改革的推进,就生动体现了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你我他联起手来,更能攻破难关。

一场“破”与“立”的改革(三)

投早、投小、投科技 让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

资金效率提升  集中力量办大事

为了让有限的财政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打破了财政支出固化的格局,全面清理无效的财政资金,安徽进行了零基预算改革。
随着改革推进,政府部门之间协同性明显提高,有限的财力被精准投入重要的民生发展事项上。而对于市场经济主体,这场改革正让他们迎来新机遇。
就在几天前,合肥的这家柔性屏生产商开工了全球首条自主知识产权的8.6代线。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公共事务总监高远峰:全球最高的柔性屏世代线已经在运行的是6代线,是在1.6米乘1.85米的玻璃基板上进行加工,8.6代线比这个整整大了一倍。这代表我们可以切割更多的显示屏出来,也能够切割更大尺寸的显示屏,规划总投资是550亿元人民币。
高远峰告诉记者,目前,全球新兴显示产业周期呈现明显的上行趋势,OLED技术迎来黄金时代和关键窗口期。我国显示产业中,中尺寸OLED市场正处在暴发前夜。他们的这条新产线,将打破以往国际惯用的传统工业生态显示屏技术,首次应用全国产智能像素化技术方案。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公共事务总监高远峰:这几年我们显示产业随着向深水区的发展,一些源头性的技术创新投资是比较大的。特别对于我们这种投资比较大、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企业,也急需要各方面资金的支持。
550亿的投资压在了企业身上,虽然以往他们也得到政策支持,但是资金体量较小,变化从去年开始。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公共事务总监高远峰:前几年的时候,大概是百万元级或者是十万元级。对我们更大是一种鼓励,是一种荣誉性质的。现在科技部门、财政部门等等,集中一些资金,支持我们这些源头上的创新或者基础性的工艺创新,资金体量到了千万元级,这个对我们的支持帮助就是非常大了,真正缓解了我们企业资金的困难。
从十万到千万,企业为什么能获得这样的机会?
在政策清单上,我们找到了答案。安徽将省科技重大专项、揭榜挂帅、长三角联合攻关等政策整合成一个“省科技创新攻坚计划专项”,由科技部门牵头,资金总量从原来每年约4亿元,直接强化到10亿元,支持方向从2022年的40个优化整合为2023年的22个,单个项目平均支持强度是改革前的5.7倍。这让一度对改革持保留态度的科技部门工作人员段菖蒲,一块石头落了地。
安徽省科技厅重大任务与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处处长段菖蒲:原来最缺的可能就是我们的财政资金的金额。改革之后,我们支持维信诺的重大专项就支持了5780万元,这个支持的强度在改革之前是不可想象的。
安徽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吴劲松:多少年想干没干的事,我们去年就能干了。大家都协同起来了,有个专班牵头加配合。钱,财政统一出,项目,大家统一搞,部门之间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提高了。
支持科技创新  调动市场的力量
不仅是各个部门拧成了一条绳,在改革中,安徽还充分发挥了市场的作用,让财政资金发挥出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安徽省财政厅厅长谷剑锋:原来这些钱都是直补的,我们讲叫“撒胡椒面”也好,或者“撒芝麻盐”也好,原来就这样每年都撒出去,直补这个钱就是有去无回,效益怎么样是很难评估的。我们现在把它抽回来以后,做成政府的产业引导基金,一年就集中了80多亿元。
谷剑锋告诉记者,他们积极发挥财政资金引导撬动作用,新成立了“新兴产业引导基金”,采用“引导基金+母基金+子基金”的方式,计划用五年的时间统筹500亿元,撬动1500亿元社会资本,做成总规模2000亿元的基金丛林。
安徽省国有金融资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潘友华:现在是基金管理人管钱,他要积极投项目、找项目,那么投资进度也加快。目前省本级16只母基金已经组建完成,总的认缴规模已经接近1800亿元,母子基金数将近200个。目前为止,已经投了325个项目,很多独角兽项目,安徽省的首台套项目,投早、投小、投科技。
这家高端装备企业凭借着研发出7项安徽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产品,不仅获得了省级科技转改基金的青睐,加速了研发进度,而且他们主打用于下一代光伏电池制备的钙钛矿蒸镀机,拉动了国内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合肥欣奕华智能机器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承达:这个泵,就是做真空设备比较核心的一个零部件。前期是进口为主,现在我们在扶持国内做泵的企业,大家一块去研发,一块去进步,争取早点实现钙钛矿关键设备零部件全部的国产化。因为我们一台设备需要很多种零部件,扶持了很多本地配套的零部件加工企业,几十家应该是有的。
基金加资金,调动了市场的力量,为了管好这笔钱,政府部门也担起了责任,在改革中,财政部门新增设了国有金融资本监管处。
安徽省财政厅国有金融资本监管处处长杜荣胜:这个放大效应是财金工具里面特别好的,效果非常凸显。原来奖补的钱,现在变成绑定社会资本一起去投资到产业里面。我形成的是股权,如果挣钱了,那变成600亿、700亿回来了。除此之外带动产业,同时带动税收。我们找一个链主过来,那上下游产业链全部都跟过来了。大家一起去把这个产业发展好,同时要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使整个安徽的产业起来了。
安徽财政零基预算改革  初显成效
在安徽,财政零基预算改革已经成为一个突破口,激发了政府部门间明显的化学变化。
安徽旭合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路忠林:这个是我们今年收到政府“免申即享”平台发来的短信,享受了政府资金支持294.3万元。
在安徽的改革中,实行了涉企补助资金“免申即享”,市场主体不用提交材料,收到短信后,只需网上一键确认信息无误,就能坐享资金进账。
安徽旭合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路忠林:节省了我们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
在营商环境优化的背后,是政府治理效能的提升。财政部门的这套系统会自动比对企业情况,去年系统提醒重复申请补贴的比较多,而今年提醒变成了“社会效益低”。
安徽省财政厅预算绩效管理处处长王旭:我们有一个企业库,会给企业进行一个画像,政策找企业。企业是无感,审核的工作都是由我们各级各部门在后台进行操作。2023年3月上线以来,累计兑付财政资金129亿元,惠及企业3.2万家。兑现的时间大幅度提前,有的当天就能收到。
在安徽,零基预算改革激发出政府部门的化学变化,让政府治理效能明显提升,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2024年,安徽省级再压减非重点、非刚性支出26.8亿元,比上年增加17.9亿元;集中财力办大事,重点保障事项资金投入从756亿元提升到843亿元。
安徽省财政厅厅长谷剑锋:因为我们财力本身没有那么大幅度增长,都是要靠从一点一滴里边来把它集中起来,最后我们能够办成一个大事,办成一个民生的大事。我觉得这个效益现在看逐渐会显现出来。
科技支出强度明显提高:
  • 2023年,安徽财政科技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2%,比例居全国第3位;
  • 科技攻关单个项目支持强度提高约5倍,特别重大项目省级支持资金可超亿元;
  • 2023年,科技型中小企业同比净增4700多家。
安徽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吴劲松:实际上零基预算背后是体制机制改革,不是个光钱的问题,钱是个表象,更深的是推动政府工作的整合,这种系统性、协同性、整体性的问题,是整个科技工作的统筹或者健全新型举国体制的一个切入口。
在民生领域:
  • 2023年,统筹投入492.8亿元,支持实施50项民生实事和10项暖民心行动;
  • 统筹5亿元,专项支持治理农村黑臭水体,整治1176个,同比增加339个;
  • 高等教育生均拨款水平由改革前的全国第30位提升至23位。
深化之路不会平坦  需要攻坚值得期待
财税体制改革从来都是着眼于长远机制的系统性重构,而不只是为了解决眼前的一时之难。安徽零基预算改革,立足当下,着眼长远,以大胆、生动的实践,向财政资金要效益,向协同治理要效能,正在为进一步构建提高有限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长期机制打下基础。
这场改革很专业,有专业部门、专业人士的努力;它也很大众,有社会各方力量的参与,其成效,广大企业、居民可感可及。
这项改革有“破”也有“立”,减掉了不该做的事,新添了能办成、办好的事。
这项改革牵一发动全身,切入点是预算制度变革,触角正在向政府治理的多个方面延伸。
从长计议,眼下还只是起步。面对“深化零基预算改革”的新要求,深化之路,不会平坦,需要攻坚,值得期待。
-- END --

来源:央视新闻、安徽财政

编辑:王张晗 / 审稿:王运宝

转载请注明来源




大家都在读

1、原副市长李传良涉案超31亿,被查封房产1021处!详情披露
2、一位厅级领导的深情记述:我在政协40年
3、上海青浦区长杨小菁,跨省履新
4、履新一年多后,万相兰被查




喜欢,就“一键三连”吧!

决策杂志
决胜千里,策赢天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