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 | 柠檬夏
责任编辑 | 淡淡翠
策划 | 淡淡翠
金鸡、百花等各种奖项,他都拿过,他也捧红了像姜文、刘晓庆、朱时茂等很多明星。
他的事业非常成功,他和妻子也恩爱一生。
只是,他的4个孩子,有3个都有智力缺陷,唯一正常的大儿子也在59岁时英年早逝。
直到晚年,谢晋才猛然醒悟,罪魁祸首竟然是他自己!
谢晋是谢安的第五十三世孙,“旧时王谢堂前燕”中的“谢”就指的是谢晋的家族。
谢晋的父亲是香港的会计师,在那个振兴实业的时代,按照家里的安排,谢晋本应该出国留学,然后回国谋求一份稳定的工作。
只是,谢晋偏偏喜欢文艺。
1942年,他从上海到四川江安国立戏剧专科学校学习戏剧,在这里结识了小自己三岁的徐大雯。
当时,徐大雯正在江安女子中学读书,与谢晋的学校离得很近,两个学校的学生又经常一起排话剧。
一来二去,两人熟络起来。两个正值青春的年轻人,又有着共同的志趣,很快就互表心意。
1946年,23岁的谢晋和20岁的徐大雯结婚,并约定从此相守一生。
有了稳定的家庭做后盾,谢晋几乎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他所热爱的影视艺术。
可他整整摸索了四年,才迎来自己的第一部电影《哑妻》,不过,他只是副导演;又过了四年,他开始独立执导淮剧短片《蓝桥会》。
之后,他又凭借《天云山传奇》《牧马人》《高山下的花环》等获得影视领域的多个最高奖项。
有句话说“时代有谢晋,谢晋无时代”。
谢晋拍摄的影视题材时间跨度很大,涉及近现代不同时期。
比如,他拍摄了很多民国时期作家名著改编成的影视作品,比如电影《牧马人》改编自张贤亮的小说《灵与肉》、电影《最后的贵族》改编自白先勇的短篇小说《谪仙记》。
他也拍摄了很多重要人物,比如《秋瑾》《孔繁森》等等。
除了对电影的痴迷,谢晋这一生最爱的便是酒。
果真如此,别的导演拍戏是茶杯不离手,而谢晋的手里永远是酒壶。
据说,在拍摄《芙蓉镇》时,谢晋每餐都不离酒,不仅如此,他还邀请剧组的人一起喝酒。
有一次,谢晋去国外参加电影节,有一名自称“茅台大王”的人前来挑衅。
谢晋便站出来要和对方切磋一番,当对方看到谢晋一仰头便将手边的半瓶茅台一饮而尽时,不禁竖起大拇指表示自愧不如。
也因此,谢晋还多了一个“茅台大王”的称号。
谢晋的妻子徐大雯也曾经说过:“我家老谢不能动手术,三斤黄酒都奈何不了他,医院的麻药,恐怕也拿他没辙。”
酒,曾经是谢晋的朋友,直到他的几个孩子出生后,他才幡然醒悟,甚至埋怨自己为何嗜酒如命。
他和妻子徐大雯一共生了四个孩子,却有三个患有智力障碍。
婚后第二年,女儿谢庆庆出生,当谢晋夫妇俩人还沉浸在喜悦中时,却发现女儿行为有些怪异,原来女儿有先天智力障碍,不过情况比较轻微,生活能够自理。
两年后,他们又满心欢喜地迎来长子谢衍,好在孩子很健康,一家四口过了一段很幸福的时光。
谢衍也继承了父亲的衣钵,从事电影行业,曾经赴美国纽约大学电影系学习,与著名导演李安是校友。
学成归来后,还拍摄了根据白先勇短篇小说改编的影片《花桥荣记》,还有周迅初登银幕之作《女儿红》。
不过,除了拍戏,谢衍还有一个任务,就是照顾先天智力障碍的两个弟弟。
1953年,老三出生,三年后,小儿子谢佳庆出生。不过,两个孩子都患有智力障碍,小儿子的病情更严重一些。
看到几个患病的孩子,谢晋仿佛明白,是自己坑了孩子们。
生完谢衍之后的几年里,正是他尝试独立拍摄影片的艰难时期,也是压力最大的时期,他每日酒不离手。
出于愧疚,谢晋对两个患病严重的儿子倾注了更多心血,不仅教他们基本的生活能力,比如吃饭、认路、简单的劳动等,还给他们找力所能及的工作去做。
谢晋也对自己非常节俭,只想多存点钱留给孩子们。
1988年,谢晋还在老家建造了一套大房子,在上海也购置了一套别墅,做这一切都是希望自己和妻子走后,几个孩子能有生活保障。
然而,天不遂人愿。
1991年,谢晋在拍摄电影《启明星》时,突然接到老三病危的消息。
白发人送黑发人,谢晋和妻子徐大雯悲痛不已。
此时的谢晋已经68岁,他依旧奋战在影视行业,不过丧子之痛给他的生活笼罩上一层阴霾。
三儿子的英年早逝也让他更加自责当初自己为何要喝那么多酒?如果自己不喝酒,是不是几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
每每想起自己患病的孩子,夫妻两人都觉得愧对他们。
此后,夫妻两人把更多的爱给了孩子们,也尽量拿出更多时间陪伴他们。
不过,多年后,生活的打击再次袭来。
2008年8月23日下午,谢晋的长子谢衍因肺癌病逝,享年59岁。
仅仅不到2个月后,谢晋应参加母校春晖中学的百年校庆。谁也没想到,第二天早上发现他侧卧在酒店的床上,已经失去了呼吸,享年85岁。
原本一家六口,只剩下徐大雯、大女儿和小儿子。
八年后,徐大雯在上海普陀区中心医院去世,在临终前,最放不下的就是小儿子,她将小儿子托付了女儿和女婿。
可惜,2022年12月,小儿子谢佳庆也离开了人世。
人生百态,世事无常。回望谢晋导演的这一生,虽然电影事业中成就斐然,但在现实中却尝尽了生活的冷暖苦楚,可叹可敬但也让人唏嘘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