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后,全国只有两位实力派军阀没出兵抗日,分别是谁?

文摘   2024-11-05 11:44   江苏  

1937年,全面抗战的烽火在中华大地上熊熊燃烧。国难当头,无数中国军人挺身而出,用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家园的钢铁长城。从“四川王”刘湘的英勇抗敌,到“李白”桂系精锐的浴血奋战,再到滇军、晋绥军甚至西北的马家军,他们都在战场上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留下了英勇无畏的足迹。

然而,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抗日洪流中,并非所有人都如此“争气”。在国民党地方派系中,就有两位手握重兵的大佬,他们坐拥雄兵,却选择了按兵不动,成为了历史长河中令人扼腕的污点。

盛世才:新疆的“独立王国”与私欲的膨胀

盛世才,这位出身东北军的将领,凭借灵活的手段和勾结当地势力的策略,逐步在新疆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建立起了自己的“独立王国”。他深知新疆地理位置偏远,是老蒋颇为头疼的“边陲之地”,因此更加肆无忌惮地扩张自己的势力。

盛世才在国府、苏联和我党之间反复横跳,甚至一度成为了苏共党员。他巧妙地利用各方势力,企图在新疆这片土地上实现自己的野心。然而,在全民抗战的浪潮中,他却始终按兵不动,只顾在新疆搜刮民脂民膏,以满足自己的私欲。

盛世才的行为令人不齿,他不仅没有为抗战贡献一兵一卒,反而利用手中的权力大肆敛财,成为了历史的负面人物。他的所作所为,不仅辜负了人民的期望,更玷污了中国军人的荣誉。

刘文辉:西康的“保守派”与逃避的责任

与盛世才相比,刘文辉的表现稍好一些,但同样令人失望。刘文辉本是川军大佬,在四川内战中败给刘湘后,转而经营临近的西康省。全面抗战初期,他已经掌握了3万多正规部队,拥有足够的实力一战。

然而,刘文辉却借口防卫川康,没有率部上前线。他虽然曾自掏腰包捐了五十万元充当抗日经费,但这样的行为并不能掩盖他按兵不动的事实。他选择了逃避责任,将个人的利益凌驾于民族大义之上。

刘文辉的所作所为,同样令人感到失望和痛心。他作为一位军阀大佬,本应在民族危亡之际挺身而出,为抗战贡献自己的力量。然而,他却选择了退缩和逃避,成为了历史的遗憾。

军阀思想作祟,私心作怪:根源的剖析

那么,为何这两位军阀会选择按兵不动呢?归根到底,是军阀思想作祟,怕大举出兵影响了自己在当地的统治。他们苦心经营多年的军阀集团,一旦参战,很可能被老蒋瓦解掉。这种私心作怪的思想,让他们选择了逃避责任,将个人的利益置于民族大义之上。

此外,他们所处的地理位置距离前线较远,也让他们率军参战的需求不那么迫切。然而,这并不能成为他们逃避责任的借口。与刘湘、龙云等大佬相比,他们的境界和格局确实差得远。刘湘、龙云等人在民族危亡之际,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挺身而出,为抗战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而盛世才和刘文辉,却选择了退缩和逃避,成为了历史的负面人物。

不同的结局,不同的评价:历史的公正

然而,历史是公正的。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对这两位军阀的评价却完全不同。盛世才因为杀害革命烈士毛泽民、陈谭秋等罪行,被彻底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他跟随国民党败军逃到了台湾,最终无法“洗白”自己的罪行。他的所作所为,不仅让他失去了人民的信任和支持,更让他成为了历史的负面教材。

而刘文辉则因为在红军长征时的“放水”行为,以及在解放战争末期的起义,得到了新中国的宽恕和优待。他成为了林业部长,享受到了高官的待遇。这种不同的结局和评价,正是历史对每个人行为的公正裁决。

历史的教训与启示:铭记与反思

回顾这段历史,我们不禁要问:在民族危亡之际,为何还有人会选择按兵不动?这背后反映出的,是军阀割据、私利至上的丑陋现实。然而,历史也是一面镜子,它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与阴暗,也让我们明白了团结与奉献的重要性。


历史迷踪
解读中国近代史,探寻民族命运转折点,重温历史风云,感悟先辈精神,启迪未来之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