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 vivo DNA replication dynamics unveil agingdependent replication stress
期刊: Cell(IF=45.5)
【核心内容】 |
近日,Cell在线发表瑞士日内瓦大学Thanos D. Halazonetis教授团队主导的一篇研究论文,揭示了衰老如何影响DNA复制起始的动态过程。
通过比较年轻与老年小鼠的复制起始位点,研究强调了ATR在调控这一过程中的关键角色。此外,虽然ATR抑制剂能够恢复复制效率,但其引发的肝脏炎症则提示了衰老相关复制压力的复杂性。这些发现为理解衰老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也对开发干预策略以应对与衰老相关的疾病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重点:
1.部分肝切除术可在小鼠肝脏中进行DNA复制起始位点的体内测绘。
2.大多数起始位点位于表达基因的上下游10–50 kb处。
3.随着年龄的增长,起始位点的启动减少,由ATR检查点介导。
4.ATR抑制剂能恢复老鼠的起始位点启动,但会导致肝脏炎症。
小结:
研究显示,基因组复制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发育信号、基因毒性压力和衰老。研究人员监测了年轻和老年小鼠在部分肝切除后肝脏再生中的DNA复制起始动态。年轻小鼠的起始位点明确,大多数位于表达基因的上下游,且这一位置在人体细胞中也得到了保留。老年小鼠虽然显示相同的复制起始位点,但起始效率低下,伴随复制压力反应。使用ATR检查点激酶抑制剂可以完全恢复老年小鼠的起始效率,但也引发炎症反应,且对肝细胞进入细胞周期的影响不显著。这些发现揭示了衰老相关的复制压力以及ATR在缓解这一压力引发的炎症中的重要作用。
衰老的本质与机制:衰老是什么?
衰老是生物体在时间推移中经历的自然过程,涉及细胞和组织的结构和功能逐渐退化。其机制包括基因损伤、细胞凋亡、端粒缩短、氧化压力等多种因素。这些变化最终导致生理功能下降和疾病易感性增加,探索这些机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衰老的本质和潜在的干预方法。
导致衰老的原因:DNA损伤与衰老的关联
目前,科学界普遍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细胞内的基因突变和DNA损伤是导致衰老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些损伤可能源于外部环境(如辐射、化学物质)和内部因素(如代谢过程)。在细胞分裂过程中,DNA需要复制,任何损伤如果未能及时修复,可能导致功能异常和细胞衰老。
研究的核心发现:肝脏的特殊性
作为代谢中心,肝脏是研究衰老机制的理想模型,因为其再生能力很强,而且其细胞增殖频率适中。在年轻小鼠与老年小鼠的实验中,科学家观察到肝细胞的DNA复制效率显著不同。年轻小鼠的肝脏在细胞再生时,DNA复制起始点明晰且有效,而老年小鼠的肝脏则出现复制应激,DNA复制效率低下。
非编码DNA损伤与衰老
研究发现,非编码DNA损伤在增殖缓慢的组织中更容易积累。这些损伤往往未被检测,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影响细胞的分裂和功能。由于肝脏细胞的再生频率较低,这种隐匿性的损伤尤其显著,作者猜测这会导致细胞功能退化,推动衰老进程。
他们发现,诱导衰老的不是隐性DNA损伤本身,而是细胞对这种损伤的反应。在衰老过程中积累的隐性DNA损伤可能不会影响静息细胞的功能和存活率。相反,当细胞在DNA复制应激的条件下试图复制其DNA时,可能会发生细胞衰老。如果有可能在细胞进入S期之前修复隐性DNA损伤,那么也许可以预防衰老的某些方面。
关键机制与潜在新途径:ATR检查点的作用
ATR检查点是细胞DNA损伤应答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检测复制应激并启动修复过程。研究显示,抑制ATR检查点可以部分恢复老年小鼠的DNA复制效率,但同时也引发炎症反应,这表明年龄相关的复制应激与细胞炎症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
总结与未来展望
简言之,基因组复制时需要多个起点,以确保细胞正常发育和健康老化。研究人员用不同方法找出这些起点的位置,虽然结果不完全一致。通过研究再生小鼠的肝脏,发现年轻小鼠的起始位点启动效率高,但老年小鼠的效率低,这与DNA损伤反应有关。抑制某些信号通路可以提高老年小鼠的起始位点启动效率,但会引发炎症。
未来相关的研究可能为我们寻找全新的减缓衰老的方法,例如针对特定组织的干预策略,以改善细胞功能和延缓衰老过程。通过深入了解衰老机制,我们不仅能延长寿命,还能提升生活质量。
论文相关信息:文章于2023年5月11日首次提交,2024年3月16日提交修订版,2024年8月19日被接受,并于2024年9月17日在线发布。
第一完成单位:瑞士日内瓦大学
第一作者&通讯作者: Giacomo G. Rossetti, Noe¨ lle Dommann, ...,Deborah Stroka✉,and Thanos D. Halazonetis✉(前面为第一作者,后面✉表示通讯作者)
原文链接:点击底部左下角“阅读原文”可直达
【1】
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24)00963-2
【2】
DOI: 10.1016/j.cell.2024.08.034
☯ END ☯
【声明】本文中的图片来自参考文献或Pexels,侵删。本文文字属于《细胞自然科学》公众号原创内容,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到微信公众号之外的其他平台,若需转载请后台发送“人工”呼叫,无回复就联系微信号:Tiyand191108。本文对于原文内容的描述和分析若有不当或有待改进之处请各位读者多多指教。本文若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到后台联系我们商讨相关事宜。最后感谢您的阅读,愿您身体健康,万事顺意!
------------ 本文底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