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发文悼念王万青
那个情系藏族同胞的
草原上的好“曼巴”走了
(注:藏语曼巴,汉语意思为医生)
回到了草原深处
.....................................................................
情系藏族同胞的草原上的“好曼巴”,复旦上医杰出校友王万青同志,于2024年10月14日因病不幸逝世,享年80岁。尊重王万青同志遗愿,丧事一切从简,他的骨灰撒在了自己奋斗一生的玛曲大草原上。
.....................................................................
王万青,男,汉族,上海人,中共党员,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人民医院外科主任医师,2003年退休。王万青先后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被中国医师协会授予第七届“中国医师奖”。2010年,王万青入选“感动中国”年度十大人物,并于2012年当选为党的十八大代表。
.....................................................................
“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
到最艰苦的地方去”
.....................................................................
1968年,王万青从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毕业,填写分配志愿时,他在志愿表上写下了“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到最艰苦的地方去”。他从上海大城市走进甘南大草原,从长江入海口来到黄河第一湾,毅然决然投身基层医疗服务。
上海第一医学院学生卡
.....................................................................
王万青自愿到条件极为艰苦的甘南州玛曲县工作,在贫穷落后的玛曲草原驻扎了四五十年。
其间,王万青多次放弃了回上海的机会,凭着对玛曲人民、对藏族同胞的深厚感情,艰难地通过了生活关、语言关,毅然选择长期留守在高原。他克服重重困难,全心全意为牧民群众解除病痛,得到了广泛的尊敬和爱戴,书写了一段藏汉水乳交融的民族团结佳话。
2012年10月31日,王万青在出诊的路上。摄影 新华社记者 张锰
王万青的一生
视藏乡为故乡,视牧民为亲人
行走高原五十年,情撒草原半世纪
他的故事在大江南北广为传颂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阿万仓草原上的好“曼巴”王万青的事迹
2010年
甘肃省玛曲县人民医院原外科主任王万青
入选“感动中国”年度十大人物时
组委会的颁奖词这样写
↓↓↓
风雪行医路,情系汉藏缘。四十载似水流年,磨不去他对理想的忠诚。
王万青在2010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现场
“我这辈子最大的遗憾
在医学上的成绩和奉献太小。”
1990年至2003年十多年间,王万青在玛曲县人民医院工作,主刀或主持参与了上千例手术,工作之余他刻苦攻读参考书籍,不断提高自己医疗技术水平,填补了玛曲县医学领域一项又一项空白。在“干中学”的王万青,成为了一位名副其实掌握大内科和大外科知识技能的“全科医生”。
复旦上医资料显示,王万青工作之余,翻译医学资料10万余字;在国家级和地方各级医学杂志上发表20余篇科研论文,部分论文获奖后还引起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所及国外医学界的关注。
面对无数荣誉
王万青却谦逊地表示
“我这辈子最大的遗憾是
在医学上的成绩和奉献太小。”
王万青退休后也曾回到承载着乡愁和母校情怀的上海,但最终坚定西返玛曲,继续指导县医院的外科手术,在家中为上门求治的藏族群众解忧。他说:“其实我一直想念上海,前些年还觉得没回去有些遗憾,如今想通了,草原就是我的家。我要一直留在这里,还可以发挥余热,为藏族群众治病送药,直到心脏停止跳动。”
2013年,在母校的帮助下,王万青为医院添置了脑电图仪器,开设脑电波检查,并开展高原疾病脑电波表现相关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
“在高原,我同样追寻到了人生的价值。”王万青说,他的同学有的出国深造,还有不少人在医学界成就斐然。“我的道路和他们不同。”他说,如果再做一次选择,还是会来玛曲,“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初心不变,一生无悔。”
逝者已去,风范永存!
草原曼巴,传奇不朽!
-END-
消息来源|新闻坊综合复旦上医、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