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提醒!聊城已有孩子中招!

文摘   2025-01-22 23:36   山东  

随着寒假来临

未成年孩子

接触网络时间增多

这也给了诈骗分子可乘之机

假期刚开始不久
已有孩子被骗


典型案例

2025年1月17日,东昌府区柳园北路许某某在233游戏平台上,被自称是“警察”的人告知涉嫌电信网络犯罪,需要配合“警察”洗清嫌疑,如果不配合,全家人都要被抓走坐牢。随后在对方诱导下,使用家长手机给对方转账7500元。



典型案例

2025年1月2日,东阿姚寨镇村民张某带着被骗的儿子来所报案称,孩子被别人以送皮肤为由引导转账的方式诈骗一万三千余元。

2024年12月31日晚,小学生小洋在玩手机时突然收到陌生人私信:“你要皮肤吗?我送你!”“网络上经常刷到有钱人会在游戏里随机挑人送皮肤,今天终于轮到我了!”单纯的小洋并没有意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兴高采烈地回复对方:“我要!”并告知想要的车辆皮肤名称。

见小洋上当,“有钱人”郑某称只要小洋在手机上登录他的微信就能拿皮肤,小洋听后用妈妈的手机登录郑某微信,在郑某引导小洋查看父母绑定的支付宝、微信、银行卡等的余额时,小洋沉浸在马上会得皮肤的幻想中,并未察觉出问题。随后,郑某以验证活跃度为由让小洋按照指示在微信上绑定其母亲的银行卡,并教给小洋如何让其母亲进行扫脸验证。绑定银行卡后,对方引导小洋将支付密码改为123456。当小洋根据郑某的提示完成一系列操作后,郑某立即将小洋母亲银行卡内的资金全部充值到微信零钱中,就这样小洋通过陌生人的指示,使母亲账户中的一万三千余元全部被转走。

对方在小洋更改密码后便不在回复消息,但小洋并没有意识到随着对方的消失,一起消失的还有母亲银行卡里的钱,只是认为对方没有时间聊天,直到两天后,小洋的家长发现转账记录并询问小洋时,小洋才意识到自己被骗,其父母立即带小洋到派出所报案。 

接到报案后,姚寨派出所联合刑侦大队二中队对此案进行侦查。1月12日,民辅警赶赴湖南抓获犯罪嫌疑人郑某、张某、李某,并将被骗金额退还给受害者。目前,涉案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采取强制措施。

1月16日,张某将一面绣有“破案神速,热心为民”的锦旗送到姚寨派出所民警手中表示感谢。 


每年寒暑假都是

涉学生类诈骗高发期

请广大学生和家长

提高警惕

谨防诈骗



针对未成年人的电信网络诈骗

一、免费皮肤“大陷阱”

诈骗分子谎称免费赠送游戏装备、游戏皮肤,再通过“激活费、认证费、验证费”骗取未成年人钱财,诱导孩子用家长手机开启“屏幕共享”进行转账操作。

二、威胁恐吓“下圈套”

诈骗分子通过短视频网站、游戏社区等渠道发布信息,诱骗未成年人入QQ群,随后假冒警察、律师等身份进行诈骗,恐吓学生必须对案件进行保密,不能告诉包括父母在内的任何人,否则就过来把一家人都抓走。孩子出于害怕,只好乖乖听话,给对方转账“自证清白”。

三、冒充熟人“广借钱”

很多未成年人使用手机安全意识较低,导致QQ或者微信号被盗,有的甚至直接授权别人登录。诈骗团伙利用这个时机开始用未成年人的名义到处借钱,或者发送诈骗信息实施诈骗。

四、虚假购物“线下付”

诈骗分子利用微信、QQ、小红书等社交平台,发送大量的虚假广告,通过精美的图片和文案包装,在低价的诱惑下,很多未成年人就会通过线下商议完价格后直接付款,导致被骗。

五、网络追星“诱惑大”

诈骗分子引诱未成年人加入虚假明星粉丝群,以获取明星签名或礼物为诱饵,以打榜、刷礼物、募捐等名义实施诈骗,引导未成年人转账或刷单。




家长应怎样帮助孩子

规避电信网络诈骗风险




1.要保管好自己的手机和支付账号。不将手机交给孩子独立使用不要将手机银行、支付宝、微信支付等账号密码告知孩子,以免孩子受骗后进行大额转账汇款。
2.要告知孩子不理睬各种形式的搭讪,不轻易添加陌生人为好友,不轻易加入陌生群聊,不按陌生人要求进行“视频聊天”或开启“屏幕共享”。
3.要告知孩子不独立进行任何转账、充值、扫码等操作。适当告诉孩子一些网络犯罪的案例,提醒孩子一旦觉得网上的某些内容有问题或感到迷惑,要第一时间和家长沟通。

来源:东昌府公安、东阿警方

聊城家长会
家校合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