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东水庄村:山窝里的“金凤凰”

政务   2024-11-21 16:04   湖南  

立冬时节,郴州市桂东县沙田镇水庄村的一处山窝里,牌号为“粤B5X425”的大货车刚驶出,牌号为“皖AH3566”的大货车又隆隆驶入。

“这些大货车都是来拉活性炭的,每天都有不少。像这辆‘皖AH3566’,要把活性炭拉去上海,用于当地企业生产蒸汽热敷眼罩。”40岁的厉国成边走边介绍。

山窝里的活性炭,山窝里的“金凤凰”,有山海跨越,也有沧桑巨变。

这家活性炭生产厂家名叫桂东县湘浙活性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湘浙活性炭),厉国成是该公司第二代“掌门人”。

厉国成的老家在浙江省东阳市横店镇花园村。2006年,大学毕业的他从老家来到水庄村,接过了父亲的“接力棒”。

二十年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渐入人心,在桂东县沤江镇寒口村开矿的厉国成的父亲开始转行发展。

是回去,还是留下?艰难的抉择摆在了厉国成的父亲面前。

“父亲觉得,这边林木资源很丰富,完全可以依托这个资源优势生产活性炭。况且,他之前在老家也搞过活性炭。再加上,他在这边做了这么久的事,对这边还是有感情的。所以,几经考量,父亲最后决定留了下来。”厉国成说。

厉国成至今印象深刻,十八年前,他从横店到沙田,除了山路十八弯,还是山路十八弯。

“更棘手的是,早些年,沙田境内交通不便,没有高速,只有106国道,给企业物流运输带来了很大困难。当时,我们生产的活性炭,要由江西遂川上高速。从沙田到遂川,山路要走120多公里。”厉国成告诉我们。

活性炭运出困难,原材料运进也困难。一次,厉国成和父亲一道去株洲炎陵收购原材料,货车一路颠簸至红星桥,不料发生故障。此时,夜色已深,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父子俩蜷缩在驾驶室,迷迷糊糊过了一晚。次日,好不容易叫来修理师傅把货车修好,再一看,油箱里的油又不知什么时候被人偷走了。

那一刻,厉国成的眼泪都流了出来。

接手企业之初,老家网上购物已经很发达,但企业所处的水庄村,手机信号都没有,更别说通网络。

沙田变了,高速有了,信号强了,网络通了,让湘浙活性炭有了信心。

“像产品运输,到高速出口,现在就五六分钟,多方便。仅运输一项,每年我们可节约生产成本上百万元。”厉国成表示。

“郭师傅,今天铲了多少车木屑?”

“已经六十多车吧!”

在高处的原料车间,厉国成要水庄村村民郭飞雄再加把劲。

一车车木屑或一车车树皮,被“吃”进机器,经过烘干—精筛—炭化—活化—配方—碾磨—包装等先进工艺,变成了被广泛用于食品、医药等领域的一吨吨活性炭,也变成了兴民富民的真金白银。

“创立伊始,企业生产车间占地大约15亩,年产值大概300万元。最初生产活性炭,也是粗放式的,资源利用率不高。现在,企业生产车间占地达到30亩,我们的资源综合利用率也比创立之初提高了50%以上,废水及废气均实现循环利用,真正算得上变废为宝了。”厉国成感慨而言。

“现在,我们村有30多名村民在这上班。像我开铲车,每月工资6000元。这真的是在家门口就有事做、有钱赚!”铲车稍歇,郭飞雄从车窗探出头来兴奋地说。

近年来,湘浙活性炭累计投入7000多万元,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加大技术研发,推进技术改造。去年,共生产活性炭5000吨,产值达5000多万元,其中出口东南亚国家1000吨,是桂东县迄今为止唯一的出口企业。目前,企业已获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30多项。

从15亩到30亩,从300万元到5000万元,“金凤凰”飞出了山,沙田镇飞出了歌!

来源:郴州日报

编辑:黄钰坤

责编:李明   监审:扶后权   终审:张前宝

桂东发布
中共桂东县委宣传部官方主办、桂东县融媒体中心承办的对外宣传、信息发布、政务公开以及民生服务综合性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