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历史文明上下5000年的传承中,有许多先贤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和物质财富,相比于现代社会和平民主、百姓有自己公平平等参与社会权力的机会,在千百年前的封建王朝可就没有相应的待遇了。
对于封建王朝的绝对统治者,历朝历代的皇帝,他们也有着自己统治天下的方式和做法。不过相比于现代社会民主科学开放的思想,古代上到皇帝下到黎民百姓,大都可以说是封建迷信。
所以在近现代像魏源、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谏言睁眼看世界,腐朽无能的清王朝却一而再再而三地打压这些创新人才的积极性,也就导致了几十年后中国一直处于被列强欺压的悲惨遭遇。
历朝历代的皇帝不仅不相信科学,反而对风水之类的迷信十分看重,正如曾经的顺治帝为了知晓清王朝的命运特地向高僧请教,只不过高僧说过的一番话当时一直没人理解,直到几百年后的溥仪皇帝才参透其中内涵。
历经千辛万苦登基的顺治帝
历朝历代几乎每任新君王的登基,都要伴随着流血事件和伤亡事件的发生,这一方面印证着皇帝权力之大,几乎是每个人暗中觊觎的一块肥肉,另一方面皇帝这个职业也是一个高危行业。
从小见惯了宫廷间勾心斗角和兄弟间尔虞我诈的欺骗后,皇帝变得生性多疑和思想迷信也是在所难免的。
毕竟在诸多皇子中自己能脱颖而出当上皇上,不仅要一定的实力,更重要的是超乎常人的运气,这奉命于天既寿永昌的机会也不是人人都有资格享有的。顺治帝也有着自己的对手,这个人就是自己的叔叔多尔衮。
相对于自己在朝廷中势力单薄、无依无靠,多尔衮为清王朝可谓是立下了汗马之功,自己也一直占据着摄政王的位置,他一日不死顺治便一日不安。
说到顺治帝夺取清王朝政权那不得不提到一个人的协助—鳌拜,虽然鳌拜在后期也成为权倾朝野的命官阻挡了康熙的称帝,此时的他却是一个忠心事主、坚贞不二的忠臣。
在皇太极死后,鳌拜本可以利用自己的权力攀附多尔衮,两个人联手后也能在清朝内部统揽朝政大权,这种为谋求个人利益互相结党的事情在古代早已司空见惯。
可鳌拜却看不惯多尔衮作威作福的态势,耿直暴躁的性格让鳌拜多次与多尔衮兵戎相见,甚至三次被残酷打压判处死刑,但鳌拜面对如此险境仍与顺治帝同进退,在朝政初期仍是皇太极、顺治帝身边忠心耿耿的帮手。
相比于自己后期蛮横无理、居功自傲的秉性,此刻又算得上是一员忠臣良将了,所以在多尔衮意外暴毙后,顺治不仅没有半点难过,反而极为兴奋,因为自己终于有机会一展统治宏图抱负。
顺治与高僧的对话
多尔衮一死,顺治皇帝可谓没有了担心的后顾之忧,此时虽然清王朝在中原大陆上的统治还处于刚刚入关的初级阶段,但顺治帝平复民心,改革农业发展的一系列举措还是让不少百姓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一时间刚刚经历水深火热生活的百姓,也纷纷拥护顺治帝的清朝统治。国家相对安定后,顺治帝也开始效仿起以前中原地区各朝各代皇帝,大力注重佛教事业在中国的宣传发展。
通过与各地的僧人和尚交流学习后,顺治帝对宗教也开始有所信奉。嘴上说着看破红尘励精图治,可谁能没有私心,即使是皇帝也想长命百岁。
所以顺治帝也开始对僧人加以重视,也正是在这一段时间,顺治结识了一位修行颇深,自己也非常谈得来的佛家弟子—玉林琇
佛门弟子之所以看得远认得清,其根本原因还是在摒除七情六欲后,长期隐居在世外,为了多跟玉林琇亲近,顺治帝多次派使臣到寺庙请玉林琇进京,推辞无果后,玉林琇也不得不答应时常为顺治帝解惑生活上的难题。
玉林琇师傅本身是佛门中人,自然不可能在纷扰的朝廷住太长时间,顺治帝再三挽留后,玉林琇师傅还是执意要回归山中寺庙,眼见大师去意已决,顺治帝没耐得住性子问了这么一句话:大师看清朝能传几代江山?
玉林琇师傅本不愿透露,可为了顺治帝同意放自己回去,大师说了这么一番话,十帝在位九帝囚,还有一帝在幽州。
不明所以的顺治帝还想在继续追问下去,却不想玉林琇大师双目紧闭说天机不可泄露,这一句话也被作为谜团困扰了顺治帝余生。
破解秘密的溥仪皇帝
顺治皇帝到死也没有想到僧人的这番话究竟是什么意思,玉林琇先生回归隐居后便如同人间蒸发般再也寻找不到,虽然谜底解不开,但是这段话也一直留给清朝历代的皇帝,只不过参透其中缘由的竟然直到了二十世纪初的溥仪皇帝。
1912年中华民国的成立,张勋复辟,袁世凯称帝等一系列闹剧让清王朝成为了各地军阀争夺权势的傀儡,年少的溥仪对这种别人把控自己命运的生活感到厌烦和暴躁。
日本人的拉拢让溥仪未经人事的溥仪以为遇到了贵人,谁知道不过是利用他残存的影响力制造舆论攻势而已,所谓的伪满洲国也不过是哄骗着他玩的把戏。
随着1945年日本战败,溥仪也被作为战犯关押在了当初的抚顺战犯管理所,值得一提的是当初的抚顺正是曾经的幽州一带,这也正印证了玉林琇大师所说的一帝在幽州的预言。
直到溥仪这代,清朝满打满算正好历任了十位皇帝,前九位全部都在紫禁城居住,而只有这最后一位皇帝溥仪,一生流离失所,甚至连皇族的子嗣血脉也没有传承下去。
几百年后再看当初玉林琇先生对顺治皇帝说的这番话,每一句都切中要害,印证了清王朝的结局。
可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溥仪才恍恍惚惚记起了这句困扰清王朝历代皇帝百余年的谜语,相信如果历史有重来的机会,溥仪一定会尽自己所能扭转大师留下的结局预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