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特展 | 江山如此多娇——中国传统植物色与古器物色对比展

文摘   2024-12-26 22:29   浙江  



展览名称


江山如此多娇

——中国传统植物色与古器对比展


展览时间


2024/12/21 - 2025/2/28 


展览地点


江山市博物馆一层临展厅


主办单位


江山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承办单位


江山市博物馆、杭州农历博物馆



日月昭昭 宇宙茫茫

天地浩浩 万物苍苍


亿万年的自然造化

让蓝色的星球有了

千紫万红的植物世界

对于人类

植物色彩既是我们

启蒙自然的初级教科书

也是我们生命延续 智慧提升

精神升华的永恒经典


一草一花一木知世界

一红一绿一黄懂乾坤


菡萏

檗黄

菘蓝

当我们的文明长河中照进第一缕阳光,色彩就是大河中一朵朵璀璨的浪花。在我国最古老的图案和文字中,色彩和色名都拥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诸如“色”、“红”、“黄”、“青”、“玄”、“白”等颜色字,都能在最早的甲骨文、金文中一俯拾。而诸如“菡萏”、“茜红”、“檗黄”、“菘蓝”、“椒房”等许多与植物同名或相关的色名,早在几千年前,就在我们的文字体系中,展现出特别强大的穿透力,跨越时空,连接古今。

草荣草衰,叶绿叶红,花开花落,绚丽斑斓的植物色彩,是春夏秋冬的天使和舞者,随季节节气流转而变化。而我们的先人们,会用自己的思想、才华和技能,借用各种器物来留住她们最经典的特色,并赋予唯美的名字来准确地表达和描述她们。本次展览中,我们选择了六十件文物,用它们的器物色与植物色彩进行撞色对比,以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品味源远流长的中国色彩文化:厚重而永恒、丰富而凝练、深邃而博大、大美而圣典。


1

    草色怡怡

“别样幽芬,更无浓艳催开处。凌波欲去,且为东风住。忒煞萧疏,争奈秋如许?还留取,冷香半缕,第一湘江雨。”纳兰性德的《点绛唇·咏风兰》正是对小草色彩的唯美诠释:依春风秋雨随季变化,不变的是,幽雅淡芳,清丽含蓄。

天涯何处无芳草,我们习惯把草本植物称为“草”,小草是自然界最普通的存在,它虽小巧隐约,却赋予这个星球以最美丽、最丰富的色彩。草本植物的称谓,并不是植物学的专业分类,却是我们生活中最实用的植物认知。在古人的心中,形形色色的小草,是朋友、是楷模、是上天的馈赠,是自然的美好。“小草有远志,相依在平生”,小草虽平凡,却是生命的强者,更是五彩斑斓世界不可或缺的组分。


2

    木色欣欣

“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白鸟朱荷引画桡,垂杨影里见红桥,欲寻往事已魂消”;“莺歌蝶舞韶光长,红炉煮茗松花香”……每每读到这样的古诗句,我们的心不只留在石榴、垂柳、松树等植物的具象,而沉浸在“树”们赋予的绚丽和大美想象空间之中。

古人借“树”中的“桑梓”喻故乡,是身的归属,而大量被称为“树”的木本植物,是人类心的归属。人们爱树,因树能“树人”,在许多人心里,树是世世代代的最爱。借诗人的语言:“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期盼。”树中有千秋万代的色染,更有汇融今古的姹紫嫣红。


3

    精彩纷纷

古人常以植物为色源定色名,归纳其命名法主要有二。其一,直名法:直接结合植物的本名。其二,意名法:结合植物的某一特性或意趣来命名。而后一种命名取得的色名,更如醇酿的美酒,醉入梦境。如“半见”的云里雾里;如“浅云”的欲明还羞;如“盈盈”的皎容盼顾……

古人看色,不限表象,更重意境,在华美的表“色”之后,更要读出草木中的气华和本真,以及人类的思考和精神。这样,我们就能随植物的展叶而发展,随植物的色彩而精彩!

结语

植物色彩,她是古典的,沉稳纯粹又风姿绰约;她是丰富的,琳琅满目又各领风骚;她是优雅的,绚烂多姿又一尘不染;她是妩媚的,热烈斑斓又含情脉脉;她是美妙的,如诗如歌又如梦如幻。当我们走近她们,会被她们深深吸引,“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那种自然世界和人文境界色彩交融的高度,也是生命能达到的最极致的高度。

中国传统植物色彩和古器物色彩碰撞是一种裂式反应,火花四溢,相得益彰。从中可体味出,中国传统色彩多元、融合的特性,以及美学艺术和生活应用结合的高度。同时,我们借用这样缤纷多彩的展览,祝福广大观众春节愉快!并一起迎接2025年春天的到来!






来 源 | 江山市博物馆

一 审|杨   逸

二 审|陈荣贤

三 审|毛建强

文旅江山
江山文旅信息发布及品牌推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