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岛纪事 · 预告 | 《南繁硅谷》第二集 落地生根

体娱   社会   2024-11-14 18:29   海南  

从良种到良田,
从吃饱到吃瓜自由,
从藏粮于地到藏粮于技,
一粒粒“金种子”,
如何落地生根拔节生长,
托举起中国农业的
高质量发展的梦想?
敬请收看《海南岛纪事》播出的
《南繁硅谷》第二集 《落地生根》






      在中国以秦岭淮河为界,南方水稻以籼稻为主,北方则以粳稻为主。为了在海南大地种出具有北方大米口感的粳稻,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团队,历经8年南繁北育,成功培育出早熟晚粳品种“京粳香8号”。这是在三亚定型、通过审定、适合海南等热区种植的优质香稻品种。




      李刚华,南京农业大学教授,他和团队在南繁的试验田进行着水稻播期试验。在李刚华团队研制的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种植的加持下,“京粳香8号”水稻生育全过程各项调控技术指标得以精确化。2024年5月6号,“京粳香8号”在海南三亚测产验收,平均亩产量为551.7公斤,试种成功。




      4月,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三亚南繁基地里,蕴含着甜蜜密码的小西瓜,即将迎来收获期。徐志红,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研究员,西甜瓜育种专家.这些刚刚收获的种子里,有着她年复一年的科研探索。就是在南繁的这片土壤上,她培育出了“彩虹”系列小型西瓜。




      这个夏天,对于海南大学南繁学院副院长杨小锋来说,接受考验的不仅是农作物,还有育种人希望与梦想。从实验室到试验田,从一粒珍贵的种子到一个甘甜的西瓜,60多天的时间里,杨小锋和团队无惧风雨和烈日,每天按时下田认真观察,仔细记录,每一个环节都不敢松懈。




      从2006年来到南繁,在探索创新这条路上,杨小锋从未停止过。他将设施农业与农艺相结合,打造适合机耕的设施农业标准化农田建设,将科技“种”在田间。守好土地,用好土地;这是“良种、良方、良土”在南繁的新探索。




      夏勉,海南省种业实验室产业促进部部长,生物技术育种专家。现在,他和团队要攻克一项艰难的任务,将三亚海棠河沿岸贫瘠沙化、不适宜大多数植物生长的强酸性土壤,改良为适宜农作物生长的良田。




      培育既能适应盐碱地种植,又能作为牧草的田菁,通过科技实现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目标,这是夏勉和团队不变的探索。




      野生稻是栽培稻的“祖先”,是水稻遗传育种的重要基因源,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性资源,被称为水稻中的‘大熊猫’。现在,郑晓明正在进行野生稻耐盐碱资源鉴定的实验。




      守护一株野生稻,就是守护一座基因库。海南的密林深处,一株珍贵的“疣粒野生稻”被科研人员发现,这是目前发现的我国最南端的疣粒野生稻,它隐藏的基因密码等待着郑晓明团队去破解。




     积土而为山,积水而成海。从产业落地,到平台落地,再到人才落地,一代代追光逐梦的农业科研工作者扎根海南,筑牢中国粮食安全的底座,用坚韧和智慧为中国的种业发展绘就出一幅多姿多彩的壮丽画卷。






     《海南岛纪事》是海南广播电视总台外宣部在三沙卫视推出的一档人文地理类纪录片栏目。栏目始终坚守“记录海南、守望梦想”的创作理念,以纪录片的表现形式、故事化的叙事方式,透视海南的文化历史、记录海南的现实生活。


播出时间

每周五  三沙卫视  18:25 


监制/郑波辉 张东升

主编/李浩婕 张秀丽

编导/李浩婕 张   纯

摄像/代   巍 王云鹏 

编辑/张   纯 孟春雪

海南岛纪事
《海南岛纪事》是海南广播电视总台外宣部推出的纪录片栏目;以真实的影像和多维的叙事记录海南的自然风情与历史文化,以微观的视角和多元的传播展示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建设。栏目在海南卫视、三沙卫视、凤凰欧洲台播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