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截皮带”的故事
在南部战区某红军旅4连的荣誉室里,珍藏着半截皮带,这是那段艰苦岁月的历史见证。可以明显看到,皮带一端曾被割断又重新磨出了尖头,背面烙着“长征记”三个字,仿佛在诉说它与长征的种种记忆。
1936年7月,红四方面军开始第3次穿越草地。位于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连接处的茫茫草地,自然环境恶劣,人迹罕至。与前两次穿越不同,这次的路途更远、时间更长,最大考验来自粮食的严重短缺。
刚进入草地没多久,战士们就陷入了断粮的困境,彼时,31军93师274团8连战士周广才所在班只剩7人。由于出发地人烟稀少,粮食储备本就不充裕的他们征程还未过半就已断粮。起初,野菜、草根、树皮尚且还能稍微缓解饥饿,可随着行程的推进,连半株野菜也难以找到,战士们只好从自己身上搜罗可以充饥的东西:先是皮枪带,然后是钉在鞋底上的皮撑,最后大家想到了自己的皮带。
当班里其他6名战友的皮带都吃完后,年仅14岁的战士周广才不得不把自己的皮带拿出来。战友们都知道,这条皮带是1934年红军在任合场战斗中缴获的战利品,是周广才心尖儿上的东西。可为了抵抗饥饿,挽救全班战友的生命,他纵有万般不舍,只能含泪将皮带交给战友。
看着心爱的皮带被割掉一段,切成一根根皮带丝漂在稀溜溜的汤水里,周广才禁不住流下了眼泪。当皮带第一个眼儿那一截被吃完后,他再也忍不住了,“咱们不吃了,同志们,把它留下来,做个纪念吧”,他向战友哭着恳求道。最终,大家怀着对革命胜利的憧憬,忍着饥饿,把这吃剩的半截皮带留了下来。
在随后的长征途中,班里6位战友相继牺牲,只有他随红四方面军到达了延安。班长在临终前叮嘱周广才,“一定要将半截皮带保留下来,走出草地,带着它去找党中央、去见毛主席。”带着嘱托,周广才随红四方面军胜利到达延安。为了缅怀战友,他用铁筷子在皮带背面烫上了“长征记”三个字,并用红绸子包裹起来,舍不得再用。直到1975年,周广才将珍藏了几十年的半截皮带捐献给了国家。
在那极端艰苦的岁月里,他们身处困境却展现出无比坚定的革命信念与顽强不屈的意志。当断粮的危机袭来,他们以野菜、草根乃至牛皮腰带维持生命,可心中对革命胜利的憧憬从未熄灭。周广才和战友们怀着去延安找党中央、见毛主席的强烈信念,小心翼翼地保留半截皮带。在漫长的长征途中,尽管六位同班战友相继倒下,但他凭借着那份坚定的信念和对战友的深切怀念,跟随红四方面军一路前行,最终抵达延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这就是信仰的力量,是铁心跟党走的生动写照。他们的故事如同一座不朽的丰碑,时刻提醒着我们,无论面临多大的艰难险阻,都应坚守信念,永不屈服,为了共产主义信仰无畏地奋勇前行。
文 |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党员先锋队
图 | 网络
版 | 周会强
审 | 任吉财 王晗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