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交城:精雕细琢 激活乡村旅游新活力

民生   2024-11-09 08:29   山西  
晋距离:历史很远,山西很近!

 清涂信息网投稿合作微信:13513600134

炎炎夏日,骄阳似火,行走在吕梁市交城县的山间田野却异常清凉,铺天盖地的绿映入眼帘,山水相宜、自然人文共美的气质扑面而来,让人心旷神怡。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交城县依托独特的山水资源和浓厚的人文底蕴,因地制宜打造乡村旅游重点村,让“有山水、有文化、有乡愁”成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动注脚。

山水交融,绘就和美画卷立

在交城县正西30公里处,背靠关帝山,文峪河畔,有一个“园林式”的乡村——西社镇野则河村。村庄整体布局集中,依山势顺河道而建,林深幽幽,水流潺潺,仿佛一幅流动的山水画。

进入村口,道路两旁花开正盛,顺着主路行至曲径通幽处,有一所农耕文化园。每到节假日,来自省内各地的游客前来休闲度假、观光游玩,不仅为乡村带来勃勃生机,也让当地村民共享了发展旅游带来的红利。

野则河村山水风光。

“别看这儿现在是个景区,过去就是一片荒河滩,垃圾成堆,污水横流,洪水泛滥。”野则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建辉回忆道,“2018年以前,我在外做苗木生意,有一天老支书专程来找我,说村里越来越萧条,如果一直没有改观,过几年有被撤并的可能。”在老支书的劝说下,村民眼中“见多识广”的张建辉毅然回村,从村委委员干起,扑下身子建设家乡。

回村第一步,张建辉就和村民一道投入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修路、清理河道、修建河堤护坝、整修民居、建垃圾中转站,把河滩建设成花园、把沙坑打造成儿童戏水池……经过一点点精雕细琢,野则河村逐步摆脱“脏乱差”面貌,一步步勾勒出发展旅游的大致“轮廓”。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张建辉看来,山水风光就是野则河最大的资源,只要把山水文章做好,野则河村就有新出路。

2020年7月,原野则河村、南沟村、塔上村、阳湾村合并成立野则河村,野则河村成为行政村所在地,张建辉当选党总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干劲更足。

野则河农耕文化园。

近几年,在张建辉带领下,野则河村持续对村庄产业和生活环境进行个性化塑造和特色化提升,因地制宜推进山水风光型、生态田园型、古村保护型、休闲旅游型等多形态、多特色的文旅项目建设。

“目前,我们村已建成野则河农耕文化园、山水交城游客驿站两处旅游景点,深受游客欢迎。”张建辉介绍,村西,以民宿、采摘园为主,以农耕园、游客驿站和配套设施为辅,打造独具山水特色的康养园区;村南,以青山绿水为底色,打造各类观光游玩设施,构建自然清新的森林观光区,真正实现让游客“留得住、不想走、还想来”。

交城县乡村“好风景”不止野则河村,代家庄村香约薰衣草庄园、苏家湾欢乐谷森林公园、山水村别具特色的农家乐,同样引人流连。

作为山西全域旅游示范县,交城县将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累计投入3300万元打造乡村旅游重点村。截至目前,建设项目已完成6个,村貌改善、环境整体提升项目已全部开工。未来,交城将擘画出更多的美丽山水画卷。

文化浸润,扮靓美好生活

“一架山、两架山,骑上毛驴儿上卦山,道儿上路过田家山……”在县城西北、卦山脚下,有一处人文荟萃之地——天宁镇田家山村。

交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中心坐落在该村,滩羊皮鞣制、琉璃咯嘣、堆绫、银器等众多非遗汇集于传习所,吸引各地游客来这里学习非遗技艺、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从十年前“蓬头垢面”的普通小山村到今天“古朴雅致”的旅游景点,田家山村下足了绣花功夫。

“卦山是4A级景区,田家山是离景区最近的村庄,自2015年交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中心开放后,村里就着手规划起了乡村文旅产业。”田家山村第一书记田永明说。

搞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是第一位。2017年起,田家山村先后完成了旧村雨污水改造、“卦山古道”400米景观石板路面建设,实现了5个旅游公共厕所、数字监控、集中供暖、电力通信等全覆盖。

田家山村风貌。

在完善基础设施的同时,田家山村积极探索“文旅融合、农旅互促”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通过整合乡村文旅资源,将文化遗迹、特色建筑、民间技艺等文旅IP资源进行数字化整合与开发,打造乡村非遗体验游、生态农业观光游等新业态,建设2300平方米非遗广场、文化长廊、乡村文化园和风情一条街,在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中提升文旅产业发展的附加值。”交城县文化和旅游局驻村工作队长丁琛介绍。

研发一批交城地域特色的非遗产品,打造一批非遗主题的民宿群落,建设一个非遗研学基地,让孩子们传承非遗、游客们体验非遗,田家山村以非遗助力乡村旅游发展。

小游客在体验非遗制作技艺。

结合全域旅游创建,交城县将进一步加强文旅产品创意设计,利用天然氧吧优势,积极开发农业观光、休闲度假、健康疗养、温泉养生、民俗演艺、非遗等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以点带面、示范引领,推动乡村振兴。

古村新韵,留住美丽乡愁

距县城北2公里,卧牛山下、磁窑河畔,有个中国传统古村落——磁窑村。村名之所以叫磁窑,是因为该村自古以烧瓷闻名。据县志及考古记载,磁窑遗址属新石器时代晚期,唐宋窑址叠压于磁窑遗址之上。

一进村,依山而建的传统民居跃然眼前。和其他村不同的是,无论广场还是院墙上,总能看到镶嵌瓷片、瓷瓶等的设计,仿佛在诉说悠久历史。

“别看磁窑村在历史上小有名气,但20年前,我出去跟人聊起来我们村,竟然没人知道。”在磁窑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李茂金看来,发展才是硬道理,要想再现古村辉煌,必须先改变村庄破败萧条的面貌。

2004年至今,磁窑村先后投资360余万元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完成街道硬化20多公里,修缮全村自来水管网和排水渠。街道亮化、绿化、美化,道旁换装太阳能路灯,打造街头文化墙,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钱从哪里来?李茂金的回答是发展产业,“这些年村里陆续引进20多家大大小小的企业,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就业增收。”

中国传统古村落——磁窑村。

跟随李茂金在村落间边走边看,只见村庄院落整齐,院墙边的骏枣树枝叶繁茂,院里随处可见供人休憩的石凳、传统农具,好山好水间,尽是闲适雅致。

“自来水免费,电费有补贴。”“日间照料中心,65岁老人免费吃饭。”“合作医疗,村集体买单。”……说起磁窑村的好日子,村民们七嘴八舌。

广场对面是一处正在施工的窑洞群,主体已建成。“计划开办乡村记忆馆、陶瓷体验馆,让游客了解磁窑村的历史与文化。”李茂金介绍。

磁窑村共有传统民居建筑72处,2018年荣膺“中国传统村落”称号。近年来,该村加快建立乡村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目录,充分挖掘乡村文化底蕴,加大对磁窑村传统民居村落的保护。

老院落里展示陶瓷产品。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老院落中,有研发和制作陶瓷产品的工艺美术大师,也有根雕非遗传承人专心创作,引得游客驻足,也为古村落平添了几分古朴。

磁窑村周边有省市县三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多项非遗,开发利用潜力巨大。“我们以保护村落原貌为宗旨,对老房屋进行修缮,希望将磁窑村的传统民居村落打造成吃住行游购娱一体的旅游目的地。”李茂金说。

随着乡村旅游重点村建设的推进,磁窑村将继续加强传统民居村落保护工作,打造文化产业聚集地,让古村落的文脉“活”起来。

如今的交城,越来越多原本土气的乡村走上“小而美”的精致路线。未来,交城县将在产业发展的基础上,探索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引进专业团队运营旅游产业,让昔日的冷清村落变成诗意景区,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清涂信息网
清徐清涂信息网是为太原清徐网友发布生活便民信息的新媒体平台。清涂:清源以清源水而名,徐沟以涂水而得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