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者》
再现百年前
革命先驱的热血青春
擎起青春之力
奔赴万丈理想
作为中国首部以关向应为主要人物的红色主旋律电影,作为大连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的献礼影片,电影《唤醒者》讲述了上世纪20年代初,在日本殖民统治下的大连,爱国青年关向应反抗殖民压迫、追寻救国道路、寻求光明理想的故事。
电影《唤醒者》由中共大连市委宣传部、中共大连金普新区工作委员会、大连金普新区管理委员会联合摄制,大连天虹影视文化服务有限公司、大连文广影视有限责任公司、大连文广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品,万达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北方联合影视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出品,著名导演杨亚洲担任总监制,优秀青年导演刘耿维指导拍摄。该片是2024年中央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推动影视发展项目、辽宁省电影精品专项资金扶持重点项目、大连市重点文艺项目。电影《唤醒者》的出品也是中共大连市委宣传部紧紧围绕辽宁“六地”深挖大连红色文化资源的生动实践。
这是一部历时三年的“诚心之作”、一堂赓续精神血脉的“历史课”、一门入脑入心入魂的“思政课”。影片将书本上的文字搬上大银幕,细节真实丰富。上世纪初,在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大连地区先后沦为俄、日殖民地长达半个世纪之久,影片故事在此背景下展开。从军事压榨到政治压迫,从经济盘剥到文化奴役,影片通过多个角度、多个细节呈现出那段历史的真实与沉重,让百年前的殖民压迫史从书本上的文字变成鲜活的电影画面。在前期剧本创作阶段,杨亚洲与编剧团队共同创作剧本,为电影的高水准奠定了坚实基础。出品人、编剧、总制片人丛玮曾创作过多部优秀院线电影,作为关向应的同乡晚辈——大连金州人,他带着对电影高品质的追求,带着对革命先辈的崇拜和敬意,在三年时间里大量翻阅历史资料、寻访专家学者、收集历史故事、全程指挥剧组完成摄制工作。
影片拍摄特别重视还原历史原貌,为此,片方根据史料设计劳工的工作和生活场景,原比例复刻关向应故居、书本、人物形象等诸多细节,令观众代入感极强。丛玮介绍,影片最大限度还原了关向应的故居,仿佛将金普新区向应街道的布局搬到了横店拍摄现场,同时,还加入了中华青年会等含有大连元素的场景、牌匾、标识等。
丛 玮:
“要拍这样的片子,必须要尊重历史,这样才能让观众有代入感。团队在道具服装等环节下了很大功夫,查阅了大量历史资料,大到房屋的门窗、陈设,小到一个帽徽都尽量与历史高度吻合。在人物的艺术加工设计上也贴近历史、更加真实,既展现民族情结,也饱含兄弟情谊,不仅让影片人物更加鲜活立体,也让影片更具教育意义。”
丛 玮:
“我从小就了解关向应的事迹,他是我很崇拜的家乡英雄,希望通过这部影片,把英雄的故事和精神宣传好。”
《唤醒者》除了在全国院线上映引发热烈反响外,还举行过多次校园专场放映,影片所呈现的信仰、斗争、青年热血等多重元素交织在一起,笑点与泪点并存,深受大学生观众好评。在映后交流中,青年学生积极与主创交流,许多同学表示,自己通过电影对共产主义信仰理解得更加深刻,对百年前那一代年轻人的热血使命有更深的感悟,对这一代年轻人的使命更加清晰。
一位青年学生说:
“为什么入团、入党?通过电影《唤醒者》,看到关向应通过入团、入党一步步走向成熟,最后和同志们取得了胜利。我觉得入团和入党的意义在此刻得到了升华,那是一个方向,而且那个方向无比正确!”
影片不仅在引发观众对历史的思考、构建民族集体记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还是一次爱国主题的亲子教育。专场放映期间,也有小学生群体观影,当他们看到百年前的受压迫历史,关向应等进步青年的思想觉醒和斗争,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意义理解更为深刻。
一位陪同孩子观看的家长表示:
“电影把百年前的历史变得更加鲜活,让孩子们融入这段历史当中,是给孩子们的一份富足的红色精神食粮。”
今年端午节期间,电影《唤醒者》片方来到关向应出生的地方——金普新区向应街道大关屯,在关向应故居纪念馆为老乡举行了一场公益放映活动。1924年,关向应从这里离开踏上革命道路,再也没能回到家乡。100年后,通过电影这种艺术形式,关向应同志“回到”出生、成长的地方。向应街道500多名观众和关向应的第三代、第四代后辈亲属聚集在一起,他们通过影像与英雄亲人“见面”,激动得流下热泪。
新闻大连(微信号:dltv8811)编辑制作
资料:大连日报
文字: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 彭杭
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编辑:婧琦
美编:海健
校对:吴毅
主编:吕彬
监制:穆军 高忠华
有料·有用·有温度 新闻大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