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天,风从摩押起,她站在路上,面对拿俄米,又看了一眼远处的家园。
摩押的土地那么熟悉,她在这里出生、长大,认识丈夫,建立了自己的小家。
但如今,那些熟悉的一切都变得陌生。丈夫已不在,而现在,她面临的是:要继续留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上,还是追随拿俄米,踏上一条完全未知的道路?
第一劝:不得不面临现实
拿俄米对路得和俄珥巴的第一次劝说,是基于最朴素的现实考虑:
“你们各人回娘家去吧!愿ta恩待你们,像你们恩待已故的人与我一样。”
在这一劝中,拿俄米强调了两个事实:第一,作为外邦女子,她们回到自己的母家才有希望;第二,她无法为她们提供未来的保障。
这是情理之中的劝说,拿俄米并未苛责她们的离开。相反,她给出了祝福:“愿ta使你们各在新夫家得平安。”这是一种无私的释放。
第二劝:苦中苦
第一次劝说后,俄珥巴和路得一开始都选择跟随她。但在她们启程时,拿俄米再次劝退:
“我的女儿们回去吧!为何要跟我去呢?我还能生子作你们的丈夫吗?”
这一次,拿俄米的劝说更为直白,强调了自己的处境:孤苦无依,毫无能力为她们提供保障。
她甚至加重语气:“我的女儿们哪,回去吧!我为你们的缘故甚是愁苦,因为ta伸手攻击我。”
其实她不仅是在陈述现实,更带着一种情感上的试探:如果留下只会面临苦难,你还愿意坚持吗?
俄珥巴最终在这一次选择了回头,而路得还是选择继续前行。
第三劝:随波逐流
看到俄珥巴离去后,拿俄米转向路得:
“看哪,你嫂子已经回她本国和她所拜的S那里去了,你也跟着你嫂子回去吧!”
这一次,拿俄米将重点放在归属和信/yang 上。她不仅劝路得回到故乡,更暗示她回到自己的文化和信’仰中去。
这个劝说触及了最核心的问题,是继续效’忠故乡的偶’像,还是走向ta的怀抱?
路得知道拿俄米是为她好,回到母家,重新开始一段新的生活,是理智的选择。但理智之外,还有什么在呼唤着她?
她看向拿俄米,看向那个因为丧夫丧子而悲伤的女人。她的眼里,不止是一个婆婆,而是一个失去了一切的孤独者。
就在那一刻,她坚定了内心的答案,她张口:
“不要催我离开你,不要叫我回去不跟随你。
你往哪里去,我也往哪里去;
你在哪里住宿,我也在哪里住宿;
你的国就是我的国,你的S就是我的S。
你在哪里死,我也在那里死,也葬在那里。
除非死能使你我相离!
不然,愿ta重重地降’罚与我。”
拿俄米见路得定意要跟随自己去,就不再劝她了。
这个选择背后,路得真的不是一时冲动,她看见了拿俄米的苦楚,也看见了自己该扮演的角色。离开意味着割舍过去的熟悉,踏入一片未知,
当时的摩押人并不信ta,但路得从拿俄米身上,看见了一个不同的ta。这位至高者,或许是她心底的那个声音,呼唤着她去跟随,去相信,去跨越血缘和国界,进入一个全新的生命格局。
她深知未来的路可能会艰难:一个摩押的外邦女子,进入伯利恒的土地,没有亲人,没有支持,甚至会面对歧视与冷眼。但她选择无所畏惧地去爱,因为她知道,只有爱能填满她生命的空缺。
她的脚步迈开了,跟在拿俄米的身后。
这一步,带着舍弃,也带着希望。她不知道,这条路最终会将她带到怎样的地方。她不知道,她会遇见一个叫波阿斯的人,她会成为家谱中至关重要的的一环。
她只知道,这条路上,有她的使命,有她对拿俄米的忠诚,有她对至高者的回应。
她的回答让我们思考,在人生的关键时刻,我们是否能够做出坚定的选择,放下舒适的过去,选择走向未知的未来;
我们是否能够像路得一样,在困境中选择忠诚和信的道路?
欢迎关注 云上小雅
-END-
期待家人们的分享、在看与点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