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率微乎其微,或者说,纯粹是理论设想,现实中几无可能。
理论探讨,我们得知,在一般情况下,一男一女结合能孕育下一代,假设运气尚未背到家(比如下一代清一色男性或女性),那他们的后代自然会男女均有。不计其他变数,假定他们唯一的生活使命便是繁衍,那么生育十几个孩子应不在话下(尽管在现代中国,多家庭并非罕见,但多发生于较早时期,即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前)。
其后代继续生息繁衍,从数学角度分析,几代之内人口膨胀至数百乃至更多似乎轻而易举。
然而,现实中的计算远比数学复杂,其更多牵涉到生物学领域知识。
生物学中有一个概念,被称为“最小存活种群规模”,这是指一个物种延续生命力所需的最低数量。对一个物种而言,此一数字至关重要。一般认为,这个数字需超过五百才有生存保障,当然,数目越大则存活几率越高。
这个概念还涵盖了参与繁殖的个体数、健康因素等。即便是两个年轻健康的男女,也难以单凭自身力量延续人类文明。
因为生物学中还有一种说法:基因崩溃,或称“近亲繁殖劣化”。也就是说,种群数量稀少则基因崩溃几率大增,即人们常说的近亲繁殖会导致遗传缺陷,易出现发育不全、新生儿畸形等不可控状况。
此外,物种越是复杂,其自然繁衍数量往往越少,这就需要更多不同的个体以维持基因库中多样的等位基因。如此,在环境变迁时,才可能有足够遗传多样性的后代存活下来,避免灭绝的命运。
以高级动物哺乳类为例,它们几乎无法仅靠一雄一雌完成种群繁衍,人类的情况则更为艰难。一般情况下,人类一次只能孕育一个孩子,很难保证足够的个体多样性与基因多样性。如基督教中的“诺亚方舟”理念,实际上不过传说,难以成真。
自然界中充斥着不可预知的偶然因素,哪怕一次微小的意外都可能导致男女双方丧生。言下之意,物种数量稀少便意味着几乎毫无抗风险能力,任何一次意外打击都足以致命。没有庞大人口基数,单靠一男一女很容易走向灭绝。
即使男女双方未遭遇不测,人类文明的延续亦步履维艰,可能不得不重新经历从原始社会开始的漫长历程,再次上演人类文明发展史。
人类作为社会性物种,需彼此协作方能使文明更加迅速有效地延续,这意味着没有足够的人口基数,人类文明难言进步。个体无论多么强大,均需借助社会这一平台以发挥作用。
若仅余一男一女,人类文明几无可能继续。那么其他物种仅剩一雌一雄能否延续种群?
对于高级动物来说,例如哺乳类,这几乎不可能。近几十年,由于人类无节制向自然索取资源,导致地球物种加速灭绝,众多生物沦为濒危。
例如斑鳖、白犀牛、我国华南虎、白鱀豚等。科学家为保护濒危物种使其繁衍后代费尽心机,但因数量稀少,即便运用科技手段,终究难逃失败。白鱀豚已功能性灭绝,野生华南虎亦踪迹难觅。
而那些结构简单的生物,如昆虫、产卵量大的鱼类,单靠一雌一雄繁衍出庞大种群的几率则相对较高。科学研究表明,某些雌性昆虫即便在雄性数量稀少的情况下,仍能通过诸如母子交配等方式维系种群繁衍,这对人类道德观念而言或许难以接受,但在昆虫世界中却是寻常现象。
这就是自然界的力量!经过数十亿年的进化,地球上的物种早已形成一套有效的繁衍机制,人类科技难以撼动。
随着科技的进步,或许有朝一日,人类仅凭体内基因便能不断繁衍,但这是否福祉,尚未可知。
经典宇宙天文纪录片,搜索关注微信视频号:宇宙探索观,然后进入会员专区。或者直接识别下方二维码,进入会员专区(会定期更新经典宇宙天文纪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