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工程学院是桂林信息科技学院成立较早、规模较大的教学单位之一。学院秉持学校“以终为始、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逐步形成“跨学科融合、产学研合作、个性化培养”的办学特色,致力于培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机电工程学院现设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工业设计、智能制造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机器人工程七大专业。其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自治区级优势特色专业建设点、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民办高校重点支持建设专业,机械电子工程为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工业设计专业《逆向工程技术》课程被评为自治区线上一流课程。
智能制造系统实训中心(实操) 机械创新实验室
产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实验室 CAD/CAM实验室
金工实训中心数控机床车间 数电控制实验室
智能制造系统实训中心(理论) 配电综合实验室
学院重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近三年投入2400多万元建设专业实验室,目前共建有智能制造系统实训中心、配电综合实验室等25个实验室(实训室),一个广西区实验教学示范建设中心—“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并与亿纬锂能、三友联众等知名企业共建两个联合实验室。
学院拥有一支高素质、富有创新精神和丰富教学经验的师资团队,专兼职任教师共有240余人,副高及以上职称107人,硕博占比超71%,“双师型”教师占比超25%。
姚文斌
教授
姚文斌教授曾为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领军人才,浙江省农业工程一流学科带头人,绍兴市重点学科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带头人,浙江农林大学校级重点学科机械电子工程学科带头人,暨阳学院优秀科技工作者、绍兴市重点创新团队负责人。
在竹纤维加工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理论突破和技术创新成果。先后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主持横向项目20多项,科研总经费逾2000万元。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SCI、EI收录25篇;获授权专利58件;先后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研制出竹材定向开纤机等设备;制定地方及企业标准12个,获省部级奖7项;专业领域为机械电子工程、自动化。
胡国文
教授
胡国文教授曾为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先后担任江苏大学、安徽理工大学、盐城工学院等高校博士、硕士生导师;先后担任教育部和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全国高等学校土木学科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第二、三届)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第二届、第三届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科教学委员会电气工程(应用型)分委员会和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获得江苏省普通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称号;获省级优秀课程一等奖1项;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教育部学位论文和中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和自动化专业合作办学评审专家;《电工技术学报》、《控制理论与应用》、《自动化》等国内核心期刊论文评审专家;江苏省、广东省、安徽省、山东省等省市科技进步奖、科技项目和高技术企业认定评审专家;东南大学盐城新能源汽车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气工程教育专委会理事、江苏省风力发电装备标准委员会理事;专业领域为电气工程、新能源、自动化与智能化。
何少佳
广西本科高校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类教学指导委员会 委员、研究员
主持广西科技开发项目等纵向和横向课题5项,参加国家基金等课题多项;获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桂林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桂林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各1项;授权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软件著作权3项;发表论文20余篇;专业领域为电气工程、自动化。
莫金海
广西本科高校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类教学指导委员会 委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主持广西青年基金、广西基金、桂林市科技开发项目各1项;参与国家基金、广西基金、广西科技开发项目多项;获广西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桂林市科技进步一、三等奖各1项;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多项;专业领域为电气工程、自动化。
冯翠云
教授、高级工程师
主持广西区级教改项目3项、广西区级科研1项,校级科研1项、近五年主要参与国家基金项目2项、青年基金项目3项、其他主要参与科研项目5项;论文10余篇,教材3部,其中独著1部,副主编2部(其中一部获评广西优秀教材),获授权专利1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
莫荣
高级实验师
参加广西区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及广西区首届全区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获区级三等奖2项,区级副高组优秀奖1项,校级一等奖3项(均为工科组第一名);参加第二十届广西高校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获区级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优秀奖1项;以独著或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主持或参与各类科研及教改项目17项,其中主持区级课题5项,参与省级课题3项,参与区级课题5项,主持2项校级教改项目,主持横向科研课题2项;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4项。
韦雪岩
高级实验师
《逆向工程技术》区线上一流课程-负责人;主持或参与各类科研及教改项目9项,其中省部级以上项目(课题)3项;主持市厅级科研项目(课题)1项;参与市厅级科研项目(课题)5项;公开发表本专业领域的学术论文4篇;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项、外观专利1项;副主编专业领域教材1部。
秦国华
高级实验师
主持广西区教育厅科研项目2项,参与5项;主持广西区教育厅教改项目1项,参与10项,主持校级教改项目1项;参与广西区级一流课程建设1项,重点专业建设1项,优势特色专业建设1项,校外实践基地建设1项;以独著或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0篇;主编应用型本科教材1部,副主编2部;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项。
廖晓梅
正高级实验师
作为主要负责人负责省部级一流专业建设项目一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5项;作为主编,出版大学本科应用型教材3部;以独著或第一作者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了3篇技术性论文,其它论文10余篇。
程馨
高级实验师
主持完成校级教改课程项目2项,主持完成广西民办教育科学规划课题1项,参与完成省级重点项目1项,参与省级一流课程项目一项,市厅级教改项目2项,校级项目1项;主持在研省级科研项目1项,主持完成省级科研项目1项,参与完结省级科研项目1项,参与在研省级科研项目3项,校级科研项目1项,公开发表核心论文1篇,专著1篇系第二主编,专利两项,省级期刊论文13篇。
陈建东
副教授
主持校级科研课题3项,参与省级科研课题2项,主持省级教改课题1项;主编教材3部,副主编教材4部;发表核心期刊论文5篇,国家级普通期刊7篇;国家实用新型专利9项。
秦玲
副教授、工程师
主持区级重点教改项目1项,主要参与教学质量工程项目1项,参与区级A类教改项目2项;参加广西高校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获省级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参与科研项目4项;发表核心论文3篇,EI检索1篇,获实用新型专利授权5项。
陈婕
副教授
广西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工科组三等奖,校级教学竞赛工科组一等奖;主持完成市厅级科研项目1项,参与完成省部级教改项目2项,市厅级教改项目2项;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科研和教改论文12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5篇,EI收录1篇;取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5项。
罗冬华
讲师
参加广西区高校教育教学信息化教学比赛,获省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参与省部级一流专业建设项目1项、主持市厅级项目1项、参与省部级教改项目2项、主持校级科研1项、主持校级教改1项、申报专利2项;编写教材1部(副主编)。
易春回
讲师、工程师
主持和参与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3项;主持和参与校级科研项目3项;以独著或参与作者发表论文6篇。
毛明慧
高级实验师
主持广西青年基金项目1项、其他主要参与科研项目5项;教材1部,获授权专利2项。
申秘蔓
高级工程师
主持并结题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1项,主持在研校级科研项目1项,主持并结题校级 “课程思政”试点建设项目1项;以独著或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0篇;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4项。
陈薪羽
高级工程师
主持并结题校级教改项目1项,主持在研校级科研项目1项,主要参与市厅级科研项目3项,参与校级科研项目2项;以独著或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0篇;获得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5项。
人才培养思路
以学生为中心:着眼于“岗位、应用、工程、创新“
培养学生能力:“厚基础、宽口径、多方向、强应用”
专业建设理念:”面向行业、技术引领、能力导向“
达到就业目标:”毕业即就业、上岗即上手、发展可持续”
人才培养成效
紧密结合广西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在学科方向凝练、校企合作、学科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明确研究方向:积极响应“中国制造2025”的国家战略,紧扣我国中、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大发展需求及结构布局,聚焦智能制造及其装备、电气工程与智能电网等关键领域而展开科学研究和教学,取得了较多的成果,形成了相互支撑、相互渗透、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
多项科研成果:全院教师主持或参加完成了各级各类科研项目5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30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获授权专利77件、出版教材和著作28部。
竞赛硕果累累:学院一贯重视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和工程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近年来,我院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广西高校大学生工程能力竞赛等比赛中获得各级各类奖项50余项。
就业率节节高:近三年,我院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
学科竞赛成绩
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Master2022机甲大师,全国赛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
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二等奖3项、区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16项
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数广集团杯”,区级银奖3项、铜奖9项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二等奖1项、区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16项、三等奖20项
广西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全国铜奖1项、区级一等奖19项、二等奖29项、三等奖43项
中国创意设计年鉴,全国银奖2项
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区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7项、优秀奖9项
全国应用型人才综合技能大赛,区级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区级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
中国高校智能机器人创意大赛,区级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
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区级二等奖1项
“挑战杯”广西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区级铜奖5项
“挑战杯”广西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区级二等奖3项、三等奖8项
广西高校大学生创新设计与制作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8项、优秀奖7项
广西高校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区级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优秀奖2项
广西高校无人机大赛,区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
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区级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校企联合培养
学院秉持产教融合、工程实践驱动、就业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理念,学院实施“2.5+0.5+1”、“3+1”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开展教育教学实践改革,与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宏发电声股份有限公司、三友联众集团有限股份公司等20多家上市公司、专精特新小巨人等企业建立良好合作;先后成立了“桂林信科亿纬锂能现代产业学院”“桂林信科三友联众现代产业学院”,建立“产学研用”一体化教学,促进教学、科研、生产和应用的紧密结合,校企联合培养学生就业率达98%以上。
2022年12月12日,学校和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隆重举行揭牌仪式。
校企双方为现代产业学院揭牌
第一届开班仪式
学校与亿纬锂能联合成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揭牌仪式
基地建设共建平台-实训教学
基地建设共建平台-实训教学
师资研发共建平台-双师教 学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科研竞赛共建平台
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数广集团杯”广西赛区银奖2项、铜奖1项。
/
1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
广西民办高校优势特色专业
培养目标
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务实创新、实践能力强、毕业后能在智能装备行业及机械相关领域从事设计、制造、技术开发、生产管理、经营销售以及技术服务等工作的工程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
机械制图、工程力学、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电气控制技术与PLC、机械制造基础、机械设计基础、机械设计基础实训、机械装备设计、机制专业综合实训等。
就业方向
主要面向智能装备设计与生产企业的工程应用型人才,从事机械设计制造、加工过程自动化及机械控制工程的设计、智能制造、自动控制、运行管理和技术服务等工作。
/
2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电力系统发展需要,基础理论扎实,专业技能突出,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毕业后能在电力系统或相关领域从事设计、制造、运行、维护工作的工程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
本专业毕业生将能熟练掌握电力电子、电气控制、继电保护、计算机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在学习理论的同时,突出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设有电力智能化设计实训、电力系统综合设计实训等专业实践课程。
就业方向
主要从事电力工程的设计与应用、电气控制设计与研发、工业自动化生产线运行管理、自动化仪表设计与开发、现代化生产管理、教育教学等工作,特别适合在国家电网公司、中国南方电网公司、各地方供电部门等单位工作。
/
3
/
智能制造工程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国家与智能制造产业发展需要,基础理论扎实,专业技能突出,务实创新,毕业后能在智能制造行业或相关领域从事设计、制造、智能工厂规划与管理、技术服务等工作的工程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
本专业开设的核心课程: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基础、机电传动与控制、传感与检测技术、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气控制技术与PLC、工业机器人及应用、智能制造装备、智能工厂规划与管理、智能制造综合实训、工业机器人应用实训等。
就业方向
主要从事于现代化智能装备研发制造类企业和科研院所,从事智能制造系统的开发设计、运行维护与管理等工作,也可以在高校和科研院所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
4
/
机械电子工程
培养目标
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具有良好的自学能力、务实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毕业后能在自动化控制领域从事电气设计与产品研发、自动化生产线运行维护管理、各类职业教育教学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
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机械制造基础、机械设计基础、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机电传动与控制、电气控制技术与PLC、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等。
就业方向
主要从事于各类机械设计与制造企业、电子及电器企业及其生产部门、公司、科研院所、能源机构等。从事机电设备产品的设计、制造、管理维护、教育教学、开发、销售及技术服务支持等工作。
/
5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新能源发展需要,专业基础扎实,较强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毕业后能胜任新能源发电工程的规划设计、工程设计和维护检测等工作的工程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
本专业立足于新能源发电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按照新能源从发电到并网整个系统对人才能力的需求构建课程体系,以“宽基础、会理论、重应用、强能力”的指导思想,把学生“就业能力”作为专业建设的核心竞争力。本专业的核心课程:新能源电力系统生产模拟、能源转换与控制技术、分布式新能源发电规划与运行技术、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技术及应用、风力发电机组并网测试技术、新能源发电调度运行管理技术、新能源发电系统设计与施工、新能源发电建模及接入电网分析等。
就业方向
本专业主要面向新能源发电工程应用领域,以及基于新能源技术应用的工程领域,从事新能源的资源勘测与评估、发电与逆变、并网运行与控制、调度与管理、工程设计与施工等工作。
/
6
/
机器人工程
培养目标
培养基础理论扎实,知识结构完善,专业技能突出,掌握机械工程、控制工程、机器人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突出机器人设计制造、安装调试与系统集成的工程能力,能胜任机器人关键零部件设计制造、操作控制、系统调试、运行维护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
围绕国家及广西“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要求,本专业致力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实践能力,基础理论扎实,知识结构完善,专业技能突出,掌握机械工程、控制工程、机器人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突出机器人设计制造、安装调试与系统集成的工程能力,能胜任机器人关键零部件设计制造、操作控制、系统调试、运行维护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
就业方向
本专业主要面向制造行业为主,在工业机器人传感、控制、系统集成、系统运维等技术领域,从事以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自动控制工程技术人员等职业。
·END·
文章来源|桂林信息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