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氏形意拳卷帘桩的练法

文摘   2024-11-20 07:17   河北  
尚氏形意拳的“卷帘桩”(乾坤桩、珍珠倒卷帘桩),是在“三体桩”的基础上专门练“通气之法”的。内家拳讲练气,是为了培养内功、内力,达到浑然一体、按动作的需求传导于外,变劲发出。拳谱中明载:“督在后背任在前,练气首要通六关。莫怪经穴视不见,恰似珍珠倒卷帘。”形意拳的练气与专门修练气功不同。练气功者是以“静”为主;

练形意(内家拳)是以“动”、“动静相辅”为主。正如拳经所云:“养灵根(丹田)而静心者为修道,养灵根而动心者敌将也”。形意拳是武术,是为了“敌将”,既要心动,又要有“静修”。所谓心动,就是在大脑的作用下,将气通至周身及四肢;就是将内力输送到动作和击法需要的部位(浑身上下十五处打法)。

气是内功的组成部分之一,不明白它、不会练它、不会用它,就等於不会练内家拳,更谈不到会练形意了!有的人说桩太复杂,就是练体操时间长了也会如何如何……,真是可笑至极!


形意拳能在国家确定的拳种中名列第一,居“四大名拳”之首,是因为它的拳理科学、先辈们在数百年习练和体用及实战中不断探索悟化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涉及到“生理学”、“中医学”、“经络学”、“人体力学”和哲学等学科范畤的,独具风格特点和深邃内涵的拳种,岂是一练就会、练多年就能臻于上乘?但也不是高不可攀,神秘的了不得!只要弄明白了理论去练,在练中去检验理论,就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收益。

    具体练法:
1)立正姿势站稳(同三体桩)。 (图3-25)
2)左脚向左横跨一步,两脚与两肩同宽。(图3-26)
3)两手大拇指向后移,指尖用力顶按“环跳穴“,两手掌向外展,掌心向后上方。(图3-27)

4)两小臂向后背背手,两掌上下相交、右掌背压在左掌心上;(图3-28)左手握住右手,左手大拇指尖按在右手的无名指根的“亥穴”上,

右手大姆指尖按在右手小姆指根的“子穴”上;两手大拇指的第一关节相对贴紧在一起;指尖掐在“子穴”、“亥穴”上时,要有刺痛感,两大拇指关节相顶时皆有痛感。左手背的“外劳宫穴”贴对“命门穴”上。(图3-29)

5)身体下蹲,腰向前弯(哈腰)成90度,头向上扬,“印堂穴”正对前方。(图3-30)
 

   6)吸气与擤(醒)气。用鼻子将外气吸进(印堂、百会穴,浑身汗毛孔均有向里吸的意思),到“膻中穴”稍事停顿后,下引沉至下丹田,使腹部自然鼓起。

而后将腹部向里(后)压,“膻中穴”闭锁,防止气往上返; 也就是由肚脐向后背的“命门穴 ”压缩,使气通过“会阴穴”、“谷道穴”,由任脉之端接入督脉之始(长强穴)。

此时最易出现虚恭(排气),必须提吸、闭锁“谷道穴”,不使真气泄掉;然后引真气(罡气。其形成方法已在“三体桩”中谈及)沿督脉的“命门、夹脊、玉枕”穴上行,此时后背有明显的动感和温热(或微凉)感,似弥漫状、微间歇状上行,唯脊椎中线和两侧各有两条线感觉十分明显。这一现象和功用,谓之“珍珠倒卷帘”。(图3-31)

   7)以脊椎为主线的上行之气达到颈椎第七节后稍停,身体突然下坠(下坠一寸左右)、浑身一哆嗦(一抖),将气通过双耳道由鼻子猛向下45度擤出、向下猛砸下去!将气干干净净、痛痛快快地擤出(就象擤鼻涕一样)。

此时浊气全出,一股清气补还于上丹田(泥丸宫),头为之一震,有一种突然空明、涨大之感,双眼一亮、双眉一扬。尔后再由上述(6)的方法吸气再擤出,周而复始来练。由于气的上冲力大,要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来酌定擤气的力度和练的次数。这正是:“彻开二六连环锁,一点毫光吊在眉”。

   8)收式。按动作程序相反还原,动作要缓慢。(图3-31、32、33、34、35、36)
    弄不懂通气之法就难以培养内功、内力,就难以做到“气与力合”;只有把气道通好,再练解决合气之法的“五五桩”(天王托塔桩),才能气沛周身、内力充盈,浑然一体,成为形意拳。练气并不难,只是:“顺则人,逆则仙,只在体中颠倒颠。”

勿使前辈之遗珍失于我手,勿使国术之精神止于我身


禅悟人生之道
弘扬中华传统武术,禅悟人生善修之道!
 最新文章